■ 穆居洋 山东省枣庄市消防救援支队
随着我国消防队伍的改制转隶,人员的身份和职能发生了改变。“主力军、国家队”的职能定位赋予了消防救援队伍更高期望和要求,“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目标任务为消防队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现行体制机制下,实现以上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训练体系、考核方式、管理要求等方面还有不尽合理的地方,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思考,分析当前消防救援队伍训练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就改进训练工作提出建议。
(一)消防救援培训体系尚不完备。当前,我国消防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招收社会青年,经过训练基地的培训后下到消防站从事消防员的工作,另一个是消防学院毕业生(经高考录取的高中生)和其他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到消防站从事指挥员的工作。无论哪个途径进入消防队伍的人员,均存在培训(实习)后不经考核直接参加工作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是进入训练基地或进入消防院校,就被默认为正式消防员或指挥员。虽然参加工作后,会有一些短期培训或岗位资格考试,但是这些培训不系统、不全面,最重要的是没有约束力,起不到督促在职人员真心学习消防业务的作用。虽然国家提出了“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目标任务,但是现在离职业化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消防员职业化是身份、培训、职业激励职业化三者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是让消防员实现身份职业化(工作到退休),不是完整的、真正的职业化。
(二)人员素质相对欠缺。一是基层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水平亟待提高。从当前基层干部整体情况来看,各地都存在部分干部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有的干部缺乏必要的业务训练和实战经验,训练的组织、现场的指挥作用得不到体现。二是班长骨干队伍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基层消防救援队伍中专职消防队员的比例逐年增加,但从综合素质上来看,具备组训和管理能力的业务骨干较少,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同时有的班长骨干自身学习能力较弱,不能认真学习组训的方法和技能训练的操作规程。三是基层队站消防员训练热情不高。有的同志在家时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的精神,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我加压不够,难以适应基层消防队站高强度的训练,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三)训练时间有待加强。按照相关规定,年度业务训练分阶段进行,除灭火救援、重大活动保卫和其他勤务活动外,业务训练与政治教育的时间比为8:2。消防救援大队干部年度训练时间不少于60 天;消防救援站年度训练时间不少于100 天,其中“六熟悉”和预案演练时间不少于60%;总(支)队机关年度训练时间不少于30 天。就实际落实情况看,除新训消防员训练时间能达到要求外,一部分单位的训练时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尤其是在基层消防队站,随着改制转隶进展,承担的执勤任务越来越多,灭火救援任务日益繁重,还要落实机关各部门部署的各类业务工作,势必造成顾此失彼,哪个部门催得紧就先落实哪项工作,导致训练时间被挤占。根据调研发现,某中队2020年共接处警741 起,火灾543 起,抢险救援157 起,社会救助41 起。平均每天(按一年365 天计算)接处警数量为2.03 起,每天处置警情时间在4 小时左右;全年共参加会议(部局、总队、支队、大队、本级)150 余次,总时长大约300 小时,平均(一年365 天,除去休息日、节假日,约230 天)每天开会时间约1.3 小时。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业务理论学习)每周4 次,每次1 至2 个课时,全年共开展学习教育约365 小时,平均每天(按230 天计算)约1.6 小时;各地近年来新建的消防救援站越来越多,但基层执勤人数却没有及时增加,实际在位人数很多不足30 人,普遍存在人手不够用的现象,除去通信员、岗哨、炊事员及休假、轮休等人员外,能够集中起来组织训练的人数往往只有十几人。
(四)专项训练层次有待提高。尽管部局下发训练大纲和各类训练规范的通知,对各岗位和建制单位的训练内容做了明确规定,但不少基层队站在日常组训中总是老三样:理论、体能、操法,训练科目少,训练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组训方法和手段上经验主义和应付思想严重,一般表现为队站主官想到哪训到哪,没有将训练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
(五)场地设施和装备器材受制约。消防救援队伍营房主要建在市区,部分队站还建在了繁华闹市区,这些地段往往寸土寸金,地方政府不可能批给很多土地,很多消防救援站没有建设训练塔,只能借助其他单位进行楼层、高空等项目训练;各基层消防站配备的特勤器材装备种类多、品牌杂、技术参数难统一,进口产品国内代理商很少派人组织培训,售后服务也不到位,很多时候只能自行摸索;另外,在装备器材购置过程中,普遍存在器材厂家和采购人员单线联系,基层消防指战员很少参与器材品牌和性能参数的选购,装备购买与实际使用效果结合不是很理想。
(一)建立完善的消防救援培训体系。应充分发挥消防院校和培训基地在职业化培训领域的作用,引进第三方培训、考核机构,完善人员招收录用及晋升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起符合我国自身特点、规范而完善的消防救援培训体系。从美国消防职业化培训体系来看,强调全职业生涯的选拔晋升与模块化、标准化培训挂钩、注重终身职业培训,是促进人才专业化发展、突出干部晋升选拔能力导向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措施。我们应改变以往录用即合格、招收考核严培训结业松的模式,规范培训结业考核以及上岗资格考评,使每一名上岗消防员都是合格的,减少基层队站在人员基础技能体能训练方面的花费的精力,腾出时间用于班组配合、实战操法的训练。
(二)强化专业技术训练,打牢作战训练基础。一是制定训练计划。在实际灭火救援战斗中,实现一个战术目标需要由一系列技术动作来完成,基层队站组训干部要立足自身实际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带领指战员熟练地掌握每个训练项目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操作要求,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最终摸索出最适合自身的训练方法和基本技术。二是加强专业训练。随着时代发展,现如今消防救援队伍的训练要求越来越高,除传统的通信、侦检、警戒、堵漏、排烟、照明外,还急需开展激流救生、抽水排涝、牵引器重、输转和潜水、现场急救等技术含量高的专项训练。三是强化实战演练。要与时俱进地开展实战演练,消防站要对辖区重点单位和常见救援事故进行演练,大队要组织所属消防站开展联合演练,支队要开展跨区域、多部门配合的大型综合演练,务必通过不同类型的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各级指挥员的实战组织指挥能力。
(三)加快训练基地建设,发挥专业队伍效能。一是升级训练条件。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建设能适应新时代实战需求的培训基地,模拟、再现各种灾害现场,让指战员直观感受到几近真实的灾害环境,在灾害环境的实地操作中练战术、练配合、练心理,优化训练效果,提高训练的实效性。二是完善训练模式。打造以集中训练、自主训练为主,探索完善基地化训练和站内训练相结合的新模式,逐步实现执勤和训练相对分开,推动实战训练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提高教育训练质量。三是推进专业队建设。目前,各地都建立了水域救援、地震救援、石油化工等专业处置队,初步实现了从“临机抽调”向“计划调派、精准使用”的转变,但仍然存在合成训练少、骨干力量薄弱等问题,为此要坚持“立足现实,着眼发展”的原则,建起模拟火场浓烟、高温、爆炸、毒气和地震、洪涝等多种环境的多功能训练设施,进行专业队伍合成训练,时刻准备处置突发的各种重特大灾害,时刻准备接受上级紧急调派甚至跨区域增援,发挥专业处置队实际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