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 穷
素描,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也是最古老的艺术语言。由于素描独特的表现魅力,在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杰出画家,素描作为一种近乎完美的绘画形式在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音乐与绘画二者视听相通,音画互感,人们可以在音乐审美中充分感受“画意”的通感之美。
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的演奏注重音色的层次和变化,有着巨大的渗透力和亲和力,可以直接诉诸人的心灵世界。她演奏的音乐能与绘画艺术相互渗透、感通,激起听众对“诗情”和“画意”的无限遐想。2020年8月7日,杨雪霏通过DECCA 发行了她的全新中国作品专辑《中国素描》,这张专辑收录了中国古曲、中国民间小调和中国当代作品的声音,她用西方的古典吉他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中国画卷。
杨雪霏出生于北京,七岁开始学琴,十岁师从陈志教授后,便开始在全国各大青少年吉它比赛中崭露头角,少年时期的她,已经具备惊人的技术及鲜明的音乐个性与感染力,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1990年,杨雪霏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专攻古典吉他专业的学生,此后又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学习。她先后赴日本、西班牙、葡萄牙、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国际巡回演出,倍受瞩目。1992年,她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办独奏音乐会,90 岁高龄的世界闻名西班牙吉他作曲大师、《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作者罗德·里戈听完这场音乐会后,感叹道:“我简直不相信这是一个14 岁孩子的演奏!”2001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为杨雪霏颁发吉他专业的全额奖学金。她不负众望,在2003年以特优的成绩毕业,并创造了中国音乐界乃至世界吉它界的数个第一……杨雪霏还先后参加过约翰·威廉斯、大卫·罗素、约翰·米尔斯等著名吉他大师举办的大师班,得以不断深造。
杨雪霏是我国第一位进入音乐学院学习古典吉他,并取得古典吉他学士学位的人,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深造取得最高演奏文凭后,长期定居于英国,杨雪霏的演奏不仅具有东方人特有的细腻与诗情,并且具备女性演奏家所罕有的魄力与激情,加以对乐曲深刻的理解和超群的技巧,使她在负笈英国的短短几年中,以惊人的速度建立了她的国际演奏事业,成为在国际舞台成功开创职业演奏生涯的中国第一位古典吉他演奏家。她的演奏遍布英国、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德国、希腊、法国、荷兰、波兰、西班牙、意大利等世界各地。在许多著名音乐厅和重要的音乐节上演出独奏、协奏曲及室内乐音乐会,包括英国的威阁莫音乐厅、国家人像画廊、菲尔菲德音乐厅、皮卡迪利教堂、柏林爱乐音乐厅、汗堡音乐厅、阿拇斯特丹音乐厅、纽约林肯中心等。杨雪霏被BBC 音乐杂志评选为世界6 位顶尖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并跻身英国权威电台Classic FM 评选的全球“一百位最佳音乐家”。2017年5月,《吉他手》杂志评选她为“50 位最佳女性吉他演奏家”之一(其中仅有的三位古典吉他演奏家)。
很多演奏家都会尝试为自己手中的乐器改编作品,这样不但可以扩充乐器的演奏曲目,对演奏家自身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杨雪霏也不例外。古典吉他这种西方拨弦乐器,几乎没有专属的中国曲目,她一直致力于用古典吉他展现中国作品、传播中国文化,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以改编民族经典和委约创作等形式,不断扩展着古典吉他传播中国作品的音乐版图。1999年发行第一张专辑,便收录了她改编的第一首中国作品《彝族舞曲》,也曾将《梁祝》这样非常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在国际舞台上演绎。“在国外生活工作的时间越久,越希望能够在音乐中找到情感与文化的归属感。”时隔二十年,全新中国作品专辑《中国素描》的发行,唱出了杨雪霏对中国作品念念不忘的回响。
杨雪霏说:“随着多年周游世界旅行演出,并且演奏了很多国家的音乐作品后,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音乐的影响和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在世界各地与听众分享来自中国的音乐是我的梦想之一。随着对不同音乐更深刻的理解及多年的经验,我觉得现在可以为乐迷呈现一张献给我的祖国的音乐专辑。希望《中国素描》能让更多的听众了解中国文化,并且为拓展古典吉他作品打开一扇门。”
专辑《中国素描》是杨雪霏二十年来对中国作品持续探索的总结和集中展示。专辑分上、下两部分,曲目分别是《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花鼓》《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胡笳》《阳春白雪》《瑶族舞曲》《长相思》《梅花三弄》《新渔舟唱晚》和《剑器》《丝路驼铃》《说唱》《三首民谣》《梦中的鼓浪屿》《七个愿望》《月亮代表我的心》。曲目广泛而有深度,时间跨越从汉代到当代,风格迥异,在保有原曲主体的基础上,众多名曲得以重新编配,化身为吉他独奏、吉他与箫二重奏、吉他与古筝二重奏、吉他与管弦乐团的协奏曲,吉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她的合作音乐家中,不仅有国际著名作曲家谭盾、陈怡等,也有众多民族乐器演奏家、交响乐团,如笛箫大师张维良、知名古筝演奏家袁莎、指挥家傅人长衔领的厦门爱乐乐团等。
上世纪三十年代,“西部歌王”王洛宾在青海收集记录了众多的西域民歌,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便是其中之一,作品描绘了草原儿女的唯美爱情。《中国素描》中的第一首主打作品《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作曲家、指挥家傅人长进行重新编配,为杨雪霏量身打造出一部古典吉他协奏曲。民族音乐和古典吉他的交融,流淌于指尖的浪漫,杨雪霏用她独到的见解与精湛的演奏技艺,将古典吉他馀韵丰厚的特性诠释得恰到好处,无不体现出她源自内心的充盈与细腻。杨雪霏说:“2018年我与指挥家、作曲家傅人长见面,他说他很喜欢古典吉他,于是我们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合作一些吉他与管弦乐团的作品的可能性。2019年我与他执棒的厦门爱乐演出,傅人长特别为我创编了古典吉他与管弦乐团的作品,引用了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吉他与管弦乐队在优美的旋律和活泼的节奏中互相衬托,开始和最后的吉他独奏部分给了我充分发挥的空间,我很庆幸促成了这朵可爱的玫瑰花。”
杨雪霏认为,古典吉他是一种非常适合表现中国音乐的西洋乐器,它既可以演奏具有中国味道的线性旋律,也可以创造出多声部的多元和声支体。她将滑音、轮指等民乐演奏技术巧妙的运用在吉他演奏上,创造出一些中国民族音乐的音响效果,让音乐作品更有中国的意境和味道。《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之一。在这张专辑中,杨雪霏再次改编了《渔舟唱晚》,并与古筝演奏家袁莎合作,改编后的作品取名为《新渔舟唱晚》。知名古筝演奏家袁莎是杨雪霏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上学时的挚友,袁莎还根据民族器乐曲移植、编配了《长相思》,乐曲灵感来自李白的诗,曲调来自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在春天的花园中散步的一幕。袁莎成功地在传统曲调中融进了吉他的和声与节奏。杨雪霏一听就喜欢上了袁莎编配的这首乐曲,诗境深远,也很适合用古典吉他来演绎。而这次两人以重奏的形式重新演绎此曲,交替演奏旋律,在中西方两种拨弦乐器惟妙惟肖的异同中为此曲带来了全新的听觉盛宴。而《春江花月夜》同样又是一首古筝名曲,在杨雪霏的古典吉他之下,描绘出了一幅山水国画般的风景,令人浮想联翩。这首作品由杨雪霏亲自执笔改编,由于古典吉他的音色相比古筝来说,要更加浑厚低沉,因此同样是一曲《春江花月夜》,古典吉他演奏出来的效果与古筝可谓是另有一番风味。乐曲中空灵的泛音,似古琴一般,值得细细品味,体会音色之中的妙处。胡笳是一种少数民族的民间吹奏乐器。这件乐器在古代最著名的作品,要数古琴中的名曲 《胡笳十八拍》,相传是蔡文姬为了表达自己一生悲惨的命运而写下的长篇诗,气势磅礴。洞箫名家张维良的箫声为《胡笳》交织了古朴悠远的底色,此前合作时,杨雪霏已经知道箫与吉他之间的张力非同一般。杨雪霏演奏的吉他部分带有浓浓古琴的韵味,加上箫的悠扬,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无处不流露出高洁素雅之感。
除中国古曲、中国民间小调外,中国当代作品也是这张专辑分量很重的一部分。中国作曲家徐昌俊所创作的《剑器》是经典柳琴曲,这首作品采用五声调式创作,主题犹如古代的吟唱曲调,清雅脱俗。其中一些片段中微分音的巧妙运用,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而杨雪霏将其改编成了吉他独奏,演奏时可以发出很少有的类似琵琶武曲那种激烈的声响效果。这首乐曲的现场演出,得到了中外观众一致的好评和喜爱。
另外,陈怡作为当今活跃在国际乐坛的中国女作曲家,所创作的《说唱》更表现中国当下传统文化的意蕴。这首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民间音乐形式说唱,这首为杨雪霏创作的吉他独奏曲中,陈怡巧妙的用吉他来表现说、唱、三弦、击鼓、民间舞、民乐队等所有角色,用一把吉他做成一部独角戏。音乐的主题以一段类似民歌小的旋律开始,作曲家运用西方作曲技法进行了展开,各个音区充分发挥作用,大大增加了吉他的演奏难度,令人耳目一新、大呼过瘾。
管弦乐《瑶族舞曲》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古典吉他那热烈、奔放的扫弦一下就把《瑶族舞曲》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宏大气势弹出了感觉。杨雪霏和无数中国音乐家的情怀在于,能让更多的西方听众接受和理解中国作品。
转眼二十载,从《瑶族舞曲》回眸当初的《彝族舞曲》,录音师李大康见证了杨雪霏走过的路。录制《中国素描》时,她再次邀约李大康,选定国家大剧院的录音棚。杨雪霏很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只出于对家乡的眷恋,更因为东方人审美的艺境。“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人真正地喜欢中国文化。”游历于世界各国的舞台,杨雪霏常常需要直面中国音乐还不是国际乐坛主流的现实。她从不敢居功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只是在尽己所能,试着用琴声引起听众的共鸣。“也许通过这一首音乐,他们会更愿意了解我们的诗词或历史,愿意全面地了解中国。我希望看到更多人认识并喜爱我们的文化,这就是我想要做到的小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