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助于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为了发展幼儿各项能力,笔者所在幼儿园将刺绣带进幼儿园,通过创设环境、开展买卖活动等方法,传承民间刺绣艺术,助推幼儿全面发展。
苏州地区特有的苏绣艺术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等特点,地方特色浓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师要让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了解多元文化。我园教师组织幼儿运用刺绣材料,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刺绣活动,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刺绣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在刺绣过程中,幼儿需要集中注意力,保持手眼协调,不断调整方向,灵活地创造各种形象,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在刺绣艺术的熏陶下,幼儿能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体会刺绣的魅力,增强审美能力。刺绣活动能促进幼儿智力的提高和小肌肉群的发展,增强幼儿的审美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环境是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民间刺绣艺术的魅力,我园布置了充满艺术气息的班级环境,让幼儿通过欣赏、操作等,对刺绣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6岁的幼儿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参与活动,我园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了刺绣区角,并根据刺绣课题创设刺绣区角的环境。例如,笔者在班级“锦绣坊”区域张贴了各种刺绣成品、刺绣工具的照片,陈列了各种美丽的刺绣成品如香囊、书签、宫扇等,还展示了幼儿在刺绣活动中完成的作品,促使幼儿充分感受刺绣的美。此外,我园教师还在刺绣体验馆中创设了“一枝独秀”刺绣区,区域中的工具齐全,吸引了很多幼儿,他们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
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物质基础。在幼儿进行刺绣时,教师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辅助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创造优秀的刺绣作品。在刺绣区内,教师要投放种类多样的刺绣材料,保证材料贴近幼儿生活。对于半成品材料,教师要划分难度,供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自由选择,以激发他们的操作兴趣。如果游戏材料一成不变,幼儿慢慢地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要定期投入新材料,给予幼儿新鲜感,让幼儿保持一颗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提升幼儿对刺绣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幼儿会进行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创造等活动,以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师要将幼儿艺术教育寓于美的享受中,始终尊重幼儿个性、情感,让幼儿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培养幼儿对于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美和欣赏美。小班幼儿年龄小,手指肌肉发育尚未完善,动手能力较差,为了增强幼儿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刺绣活动的兴趣,产生参与刺绣活动的意愿,我园通过集体教学、参观的形式开展刺绣活动。
(一)集体教学活动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呈现图片、播放视频、展示实物等不同形式,带领幼儿观赏一系列刺绣作品,让幼儿了解苏绣的历史由来、特色、工具、针法、类别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有关苏绣的知识,感受了不同刺绣作品的魅力,还接受了美的熏陶,对刺绣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参观活动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在开展课题活动时,我园会组织相关的参观活动。我园本学期组织大班的幼儿参观了绣品街的各个手工绣品展厅。当幼儿来到手工绣庄,看到各式各样的刺绣成品时,非常激动,连声赞叹道:“哇,好漂亮哦!”“哇,这只小猫绣得像真的一样呢!”“哇,刺绣还能绣在包包上呀,真好看!”参观回来的路上,幼儿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像绣娘一样,绣出更多美丽的作品。参观活动给幼儿提供了欣赏大量刺绣作品的机会,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幼儿对刺绣的感受和体验,提高了幼儿参与刺绣活动的兴趣。
在班级刺绣区角中,我园每月会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投入与主题相关的刺绣成品,引导幼儿欣赏。在开展“热闹的夏天”主题活动时,我园在刺绣区域“锦绣坊”中投放了凉拖鞋、扇子等物品,得到了幼儿的喜爱。幼儿会主动和小伙伴一起欣赏凉拖鞋、扇子上的刺绣花纹、图案,感受刺绣艺术在不同物品上的运用。
(一)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教授刺绣技能时,必须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园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挑选适宜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活动内容。在开展小班刺绣活动时,我园教师会先让幼儿练习描样,给幼儿提供画有简单图案的海绵纸,并在海绵纸下面垫上一张白纸,让幼儿用戳点的方式点出图案的轮廓,再把点连接起来,连成完整的图案;在开展中班刺绣活动时,我园教师在底布下垫上图纸,直接让幼儿用点、短线条描样;在开展大班刺绣活动时,我园教师让幼儿自由设计,逐步培养幼儿描样、画样的能力。学习刺绣针法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接针开始,引导幼儿逐步学習滚针、平绣等各种刺绣技法。在刺绣活动中,教师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引导幼儿穿针引线,让幼儿不断练习,帮助幼儿掌握更多刺绣技能。
(二)提供充足且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教师要提供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艺术活动。在刺绣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为幼儿提供充足、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除了为刺绣活动准备绣花线、绣花针、底布、绷架、不织布等,我园教师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大量可以用于刺绣活动的物品,如各色毛线、餐巾、一次性拖鞋、硬纸板等,让幼儿在刺绣活动中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体验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刺绣的过程。
(三)教师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名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刺绣活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根据幼儿个体的差异采取个别化的指导。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巧妙地采取个性化的指导方式。当幼儿在练习穿针引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尝试,引导幼儿练习穿针和打结。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幼儿很快就能掌握穿针、打结的方法,并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际交往是幼儿获得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还能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在班级刺绣活动中,我园教师将刺绣与创造性游戏相结合,设置了绣娘、营业员和小客人三种主要游戏角色,“小客人”不仅能进入“锦绣坊”欣赏刺绣艺术,也可以购买店中的刺绣成品。买卖时,“营业員”会为“客人”热情地介绍“锦绣坊”中的商品。购买商品后,“小客人”会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买到的刺绣物品,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刺绣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刺绣活动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让幼儿在欣赏、制作、买卖刺绣艺术品的过程中传承民间刺绣艺术,获得各项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镇湖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