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在幼儿做不好或做得慢时,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应鼓励幼儿,让幼儿有信心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笔者通过对所在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观察和调查,了解了该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本调查以笔者所在幼儿园小班的35名幼儿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笔者通过持续性的观察,了解了小班幼儿在园如厕、进餐等环节的情况,并采用问卷方式向家长了解了幼儿在家如厕、进餐等环节的情况。
(一)小班幼儿如厕环节的现状
该班全体幼儿能向成人表达如厕的意愿,并能向成人寻求帮助,有20名幼儿能自主脱裤子,其中,2名幼儿能独立如厕。总体来说,该小班幼儿在如厕环节的表现一般。
(二)小班幼儿进餐环节的现状
在独立进餐方面,该班有26名幼儿能独立进餐,7名幼儿偶尔能独立进餐,2名幼儿进餐时需要教师陪同。在饮食习惯方面,9名幼儿经常挑食,15名幼儿偶尔挑食,11名幼儿很少挑食。在自主洗手方面,32名幼儿在教师或家长的督促下能做到饭前洗手,只有3名幼儿能主动洗手,但无法熟练地用七步洗手法洗手,这说明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整洁度方面,23名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提醒下能保持衣服、桌面、地面基本干净,其余幼儿则较难保持桌面干净。在餐后漱口和擦嘴方面,30名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提醒下能自主漱口和擦嘴,5名幼儿则需要教师的帮助。
(一)小班幼儿如厕环节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主动如厕的意识。在小班幼儿入园后,教师大多会在每节课后或活动结束后安排幼儿集体如厕,导致幼儿缺乏主动如厕的意识,只有少数幼儿能按照自己的需要自主如厕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如厕。
2.无法自主脱裤子。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接近一半的幼儿不能自主脱裤子。此外,部分家长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和需要,给幼儿穿了不合适的裤子或穿了多条裤子,导致幼儿无法自主脱裤子。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幼儿会向教师寻求帮助,个别幼儿会因害羞不向教师寻求帮助,从而出现尿裤子的现象。
(二)小班幼儿进餐环节存在的问题
1.用手抓食物,使用勺子的方法不正确。熟练地使用勺子是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的前提。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幼儿能较好地使用勺子,少数幼儿会握着拳头拿勺子,有的幼儿会选择直接用手抓取食物。
2.边吃边玩,不能专注地进餐。幼儿天性活泼、爱玩,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笔者观察到大多数幼儿在用餐时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做小游戏等,个别幼儿甚至离开位置去游戏区摆弄游戏材料。
(一)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
1.尽量让幼儿独立完成生活活动。在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独立完成许多事情,但幼儿习惯了父母的照顾,并没有自我服务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尽量让幼儿独立完成吃饭、午休、穿衣等生活活动,以树立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奠定基础。
2.反复实践,让幼儿熟练掌握生活自理技能。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心态,耐心地引导幼儿,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反復实践,助力幼儿熟练掌握生活自理技能。教师要为幼儿创造锻炼自我的机会,让幼儿通过多次练习,逐渐掌握生活自理技能。教师不应过多干预幼儿的练习与实践,而应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新,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基础的生活活动,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采用幼儿喜欢的方式
小班幼儿的专注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无法完成负责动作、缺乏生活自理意识。因此,教师在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要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生活活动。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要全面了解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家庭情况、兴趣特点等,并据此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以有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等,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轻松地掌握生活自理技能。此外,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密切相关。教师应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能自主完成如厕、洗手、进餐等,为培养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奠定基础。
(三)家园合作
1.引导家长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积极开展家园合作,鼓励家长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教会幼儿各项生活自理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着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为幼儿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让幼儿学以致用。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为不需要刻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包办代替,让小班幼儿失去了自我服务的机会,导致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交流会、家庭教育讲座、家园活动等途径,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并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幼儿经过反复实践,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与家长共同教育幼儿,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为培养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