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规则性游戏的指导方针

2021-04-09 14:05戴金銮
幸福家庭 2021年24期
关键词:规则性大班幼小

戴金銮

幼小衔接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非常重视幼小衔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儿童为本,二是坚持双向衔接,三是坚持系统推进,四是坚持规范管理,以确保幼小衔接工作沿着科学方向推进。教师应基于幼小衔接视角,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大班幼儿规则性游戏的指导方针,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其顺利地从幼儿时期过渡到小学教育。

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得到显著发展,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逐步形成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然而,教师不能通过单纯的说教和硬性规定培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应让大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接受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教师要基于幼小衔接视角,组织大班幼儿进行规则性游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幼儿在游戏中要严格遵守规则,不畏困难,始终坚持,以取得好的结果与成绩。规则性游戏有利于帮助幼儿逐步正确对待游戏的结果,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组织大班幼儿开展规则性游戏,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大班幼儿在进行规则性游戏时,要与其他同伴成立小组、团队等,通过团结合作推动游戏的进展。此外,规则性游戏还有助于大班幼儿建立“秩序感”,引导幼儿明确自身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执行力和决策力。

教师和家长虽然长期以来都在关注幼小衔接问题,但是如何进行更好的衔接一直处于探究之中。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后,会出现做事拖拉、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幼儿规则意识较差,不利于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目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幼儿教育小学化。虽然现在很多幼儿园重视幼小衔接,但是他们大多以文化知识衔接为主,甚至一些幼儿园让大班幼儿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知识,认为幼小衔接就是知识衔接,忽视了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忽视了大班幼儿规则意识、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自我感觉学习简单,能较好地完成前期学习任务,但是在后期学习新知识时无法跟上学习进度,经常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致使幼儿进入小学后心理落差大、无所适从,容易出现厌学及逆反心理。二是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很多家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幼儿多背诗、会算数就是聪明的孩子,他们在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中以基础教育为主,没有对幼儿基本的自理能力、兴趣开发、规则意识与社会能力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幼儿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家长一味注重幼儿知识的培养,而忽视规则意识的教育,容易让幼儿自由无度成长,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针对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以规则性游戏为切入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扎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游戏规则的制订与评价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为大班幼儿树立榜样,在制订游戏规则与评价幼儿行为时要保持一致性,让幼儿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规则是相对于自由而言的,是一种相对的规则与秩序。教师在设定规则性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理解能力与执行能力,让幼儿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避免让幼儿感觉受到很多限制。同时,教师在制订游戏规则及评价标准时,要尽量细化、量化,确保游戏的实施过程及结果评价客观公平,进而激发幼儿对规则性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接受游戏的结果。比如,在“跳房子”游戏中,笔者的设定初衷是让大班幼儿锻炼跳跃能力,增强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敏性。笔者先画好了四种房子(单腿、双腿或单双腿交叉),并把班内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详细讲解游戏规则,如不可踩线、不可跳出房子外、不可单双腿错误等,确定评价标准,即哪个小组动作规范正确且用时最短为胜利者。在游戏结束后,笔者按照既定的规则与评价标准,有理有据地判定结果,让大班幼儿在锻炼体能的基础上,认识到违反规则的后果,如不可继续玩游戏或者影响全组成绩等,使幼儿初步建立了规则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此外,幼儿的性格、家庭成长环境等有所差异,教师在进行规则性游戏的评价时要关注幼儿的差异性,在对幼儿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多给予幼儿正面、积极的评价。

(二)规则性游戏设定要合理

大班幼儿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思维,但是认知能力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在设定规则性游戏时要尽量贴近大班幼儿的日常生活。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主要集中于自己吃饭、穿衣等自理能力上,但从幼小衔接角度来看,生活习惯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和家长还要注意幼儿学习习惯的引导,如自己收拾书包,记录作业内容等,让幼儿掌握与小学生活相关的技能。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与小学生活相关的主题辩论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探讨行为规则,主动了解小学的规则,避免教师一味地进行说教,导致幼儿的实际行为效果不佳。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讨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如放学后要先做什么、上课时可以出教室玩等。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分成正、反两方,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了解的事实阐述己方观点。通过小小的辩论赛,幼儿懂得了进入小学后,放学要先完成作业,在上课期间不能随便出教室。再如,教师可以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经验安排幼儿开展“整理小书包”的游戏,帮助和引导幼儿认识课程表,将课程表与书籍、练习本一一对应起来,引导幼儿将其有序地放入书包中,让幼儿在规则性游戏中学会物品的有序整理,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改善幼儿的丢三落四、马虎等不良习惯。

(三)规则性游戏的长期性

规则是需要共同遵守的制度或规定,是个人行为与活动的准则。对于幼儿来说,规则意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引导。教师要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小衔接视角下,规则性游戏对于大班幼儿具有规范和引领的作用,能让大班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在实践中,教师要坚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不可时有时无、朝令夕改,要让幼儿时刻贯彻相应的规则。以“整理小书包”游戏为例,教师在幼儿了解或掌握独立整理书包的规则及技能后,可以让幼儿进行互检,评比谁的书包最整洁、书本带的齐全,进而使幼儿养成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教师要根据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问题为导向,让幼儿思考应该怎样做、不应怎样做,甚至可以让大班幼儿自主讨论、制订游戏规则和内容,教师只需进行适时的指导,从而让幼儿更易于接受、遵守和执行规则。

总之,好的规则习惯伴随幼儿一生,对幼儿未来的学业、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重视大班幼儿规则习惯的培养,通过组织大班幼儿进行规则性游戏,完善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体系,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的过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规则性大班幼小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非熟练汉英双语者英语过去式的加工机制研究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新时代下武学创新需重视其历史性、游戏性、规则性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