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玥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是幼儿教育中由来已久的教学课题之一。本文旨在以老课题探究新思路,改变当下区域环境创设中幼儿主体性缺失、主题脱节等问题,a。教师在创设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环境时,应理清活动概念,动态整合结构;聚焦活动主题,实现生活目标统一;关注幼儿个体,做好引導和自主开放教育,以此推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幼儿园应在改变教师课程观的同时,积极转变儿童观,合理提升课程执行力,促使环境成为建设课程的重要载体。
幼儿园主题区域环境是指教师在空间布局和区域材料中,物化主题目标和主题活动的内容,以重视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前提条件,为促使幼儿自由、自主地探索未知而持续完善的各种环境创设。幼儿园主题区域环境创设主要包括环境主题的筛选、区域场地的设计和区域材料的购置等。
教师在创设主题区域活动环境时,需积极梳理和解读相关概念,有机地融合环境、主题、幼儿发展目标等诸多要素,并通过“主题式整合”的方式动态重构空间环境,如生活区域、自然角和主题墙等。教师要明白构建课程环境应以流动性为主要原则,并跟随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动态调整和更新环境,以激发幼儿探索新事物的欲望。同时,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时,教师还应当积极关注主题区域环境与外部要素、内部要素间的关联性,协调整合目标性和生活性,创设系统联动的整合环境,并积极关注可行性,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探索学习和操作感知的空间,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探究材料和分享探究知识等方式,让幼儿更加主动、积极地拓展自己的探究路径,从而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时,教师必须将教育目标和期望幼儿在活动中获取的成长经验有效地融入活动。例如,在幼儿频繁接触的主题墙中,教师可以渗透相关元素,将其物化为具有操作性的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表征,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自主性发展。
例如,在创设“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主题区域活动环境中,教师可以将主题内容定义为让幼儿通过认识我国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多角度地了解祖国,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各区域中创设与祖国相关的环境内容,如风景区的“九寨沟的碧波春水”“峨眉山的金顶佛光”“青城山的幽静郁葱”“都江堰的鱼嘴分流”等,民俗区的“四川的蜀绣”“云南的染布”“西藏的转经轮”“陕西的秦腔”“江南的水墨画”“苏州的评弹”等,益智区的“猜灯谜”“下象棋”“对对子”等。教师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祖国不同地域的风貌、民俗文化,能帮助幼儿由浅入深、多方面地了解祖国的文化多样性,进而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生活性实际上是指教师在开展主题区域活动时,要创设真实自然、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切合、服务于幼儿生活的主题环境。在创设主题区域活动环境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互动与共享,还要侧重幼儿对未知经验的创新与拓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辨识世界地图,找到中国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并说说自己住在哪里、自己去过哪里等,鼓励幼儿将个人的体验与感受分享给同伴,激发幼儿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兴趣。这样不仅能加强幼儿对祖国领土的认知,还能加深幼儿对主题内容的理解,从而聚焦活动主题,实现生活目标统一的创设目的。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构建支架。例如,在创设主题活动“走进图书馆”的环境时,教师需要通过构建问题支架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如“你去过图书馆吗”“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呢”“你知道如何向管理员借阅图书吗”等。在创设主题区域活动环境时,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创设问题的方式,能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记录问题,并将其呈现在环境中,让幼儿围绕问题与同伴、家长共同展开深入讨论,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以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
对于幼儿来说,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项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对此,教师在创设主题区域活动环境时,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游戏兴趣,积极构建问题支架,满足幼儿与环境互动中的自主建构需求,让幼儿逐渐脱离教师给予的物质支持,独立探索与发展,进而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自主开放教育是指幼儿主动、自觉地参与活动环境的创设,并为此收集环境创设材料和内容的相关活动。教师在创设主题区域活动环境时,需要充分遵循自主开放的原则,在创设环境的方式、内容和空间等诸多方面保持开放状态,提供可供幼儿自主操作的材料和留白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环境进行自主创作,以此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创设主题区域活动“动物幼儿园”的环境时,笔者利用幼儿熟悉动物的动画形象,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区域活动,如“米老鼠妙妙屋”“唐老鸭别墅”“维尼熊糖果店”“大肥羊学校”“灰太狼城堡”等,并制作了形象可爱的区域告示牌。有的幼儿觉得区域中的玩具太少,对此,笔者引导幼儿及时作出调整,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一些毛绒玩具投放到各个区域。在游戏时,幼儿利用玩具扮演着心仪的角色,玩得不亦乐乎。在活动后期,笔者开辟了一块自由创作区域,让幼儿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区域主题、摆放玩具柜、投放活动材料、划分区域空间等,让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和操作,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发现,教师在创设主题区域活动时,要关注幼儿个体,做好支架引领和自主开放教育并行,积极转变幼儿的活动模式,引导幼儿由被动活动转变为主动探究和体验。这样不仅能增进幼儿间的交流互动,还能丰富幼儿的表达形式,以此呈现出区域活动的张力和活力。
在创设主题区域活动时,教师应积极吸纳新鲜观念,快速转变传统理念,实现从形式到理念乃至行为上的快速转变。教师要具有敏锐的反应和洞察能力,在意识到传统班级主题区域活动创设中的问题和局限后,积极探索与创新,最终实现解读幼儿行为模式、聚焦活动主题和关注生活变化等课程执行力的全方位提升。
从形式上来说,传统的主题区域活动缺乏创新性,通常以固定名称、固定地点、常规材料为组织形式,这种主题活动通常缺乏趣味性和动态性。幼儿难以沉浸其中,导致无法发挥出区域活动真正的教学意义。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由一成不变到随机应变,随着幼儿的兴趣特点动态地改变主题内容。例如,带领小班幼儿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应以稳定幼儿情绪和减轻分离焦虑为主,创设“佩奇书店”“佩奇游泳馆”“佩奇餐厅”等主题活动环境;而在带领中班或大班幼儿开展主题区域活动时,教师则需要加入更多的元素,创设“我的成长”“勇敢去追梦”“走进自然”“做个小小探险家”等主题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勇敢探索未知,以培养幼儿坚毅勇敢的品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传统的主题区域活动缺乏个体化,游戏内容多由教师主观判断设计,没有考虑幼儿的想法和需求,往往设计出的游戏与预设目标差异较大。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观察幼儿的游戏兴趣和行为模式。例如,为了让幼儿熟悉中国地图,笔者设计了一副“带你游遍全中国”的地图式跳棋,但许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觉得棋盘过于简单,趣味性不强。于是,笔者在了解了幼儿的建议和反馈后,重新设计了棋盘,设置了许多拟人化的地理图标,同时加入了大富翁的玩法,增添了许多有趣的游戏规则,如路过“重庆”时,天气过于炎热,因中暑而暂停一次行动;路过“西藏”时,因高原反应而暂停两次活动等。这些调整能让幼儿在走棋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不同地区间气候、地形和环境的变化,从而加深幼儿对祖国各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
总而言之,教师在创设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环境时,需要立足于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和原则,聚焦班级主题创设,时刻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和所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幼儿的潜能。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的创设,以此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思维整合能力,促使幼儿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鹿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