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7日,“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开幕式暨捐赠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举行。据介绍,容纳月壤的容器材质为人造水晶,整体造型借鉴自国博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容器内部造型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月壤储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通过填满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现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又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以及特殊环境,各国发展空间探测大都从探月开始。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带回了近2公斤的月球样品,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是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国博以月球样品001号为中心举办展览,展出包括月球样品001号在内的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40余件,辅以大量图片资料、动态图片和视频资料,其中有嫦娥五号返回舱和降落伞原件,首次亮相的还有1∶1的嫦娥五号复原模型,系统回顾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展示中国人民实现“上九天揽月”梦想的伟大奋斗历程,观众可以近距离一睹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的真容。
月球样品展览项目负责人赵东亚表示,这个展览主要是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党中央对探月工程的支持和关心以及中国探月工程的理想和规划,第二部分是中国嫦娥系列的科技成就,第三部分是月球样品,最后一部分侧重中国航天的后续发展。
展览现面向公众开放,未来还将赴各地巡展。
2021年2月9日,“牛事如意—辛丑牛年迎春文化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从国博馆藏中遴选不同历史时期与牛有关的文物和艺术品160余件(套)。
商代的兽面纹青铜鬲、唐代的生肖陶牛俑、清代的《牧野山水图册》……本次展览分为“与牛为伴”“牛为艺源”“春牛颂福”三个单元,从生产生活、历史文化、艺术雕绘等各个方面系统展示牛的历史、文化和与牛有关的节俗信仰。
“这次展览最大特色就是非常‘牛,几乎所有文物都和牛年、牛文化有关。”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翟胜利说,牛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伴随了人类文明进程,牛也将自己的形象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遗存里,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大量与牛有关的典故和文化阐释。“这些文物对我们了解牛的历史,了解牛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2021年2月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开幕,这也是国博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
展览以孙机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系统性、学术性、知识性都很强,不仅生动描绘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而且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展品中有数十件馆藏一级品,包含极少展出的宋《中兴四将图》、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隴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赠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佑像》《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和《临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均为首次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