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全民 淮北市相山区消防救援大队
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扎实推进,农村基础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农村消防工作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近年来发生的农村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呈上升趋势,消防安全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农村消防工作是社会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着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本人就农村消防工作形势、火灾特点和预防对策,结合工作地域情况,谈谈个人思考。
目前,农村消防工作缓慢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水平不高,公共设施建设缓慢,人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等,直接影响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
(一)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力。2017年国务院颁发《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各省、市同样制定了本地区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宣贯,但真正落实的效果并不明显。现阶段,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专门消防机构、基层消防力量未建立健全,工作岗位责任不明确。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受经济和文化水平制约,不知道如何开展消防工作,仅靠村民自我防护,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基本由村民自行承担,自认倒霉。
(二)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火灾多发原因多样。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受到重视,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由于消防宣传往往集中在乡镇集市、村民较为集中的地方,宣传开展的不经常,致使消防安全难以惠及到每一户。安全用火用电常识的缺乏,部分旧的风俗习惯,柴草乱堆乱放,往往会诱发火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违规用电。家用电线乱拉乱接、老化、破损,大功率电器增多,电线过负荷,家用电器长时间通电等原因引发火灾频发。从近3年濉溪县农村火灾数据分析来看,此类火灾起数占农村火灾近40%。二是违规用油储油。用于农作物生产的农机设备越来越多,有些农民会把需要使用的汽油、柴油等存放在家中,极易引发火灾。三是违规用气。乡镇基本没有液化气管道,家庭厨房使用煤气罐越来越多,因不能按照安全程序操作使用、忘关阀门、管道老化破损等造成燃气泄漏,容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从近3年濉溪县农村火灾数据分析来看,每年此类火灾发生近50起。四是违规用火。农民生产生活中使用明火,会因使用管理不慎,如祭祖、儿童玩火、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放火烧荒、乱扔烟头、热灰中遗留火种等原因引发火灾。此类火灾尤其在进入秋冬季节后多发。五是生产经营中不规范操作。乡镇企业多为粗放式发展,生产经营中可能因为操作不规范,导致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农村电焊工作者大多数未经培训持证上岗,违规明火作业,亦造成火灾发生。六是农业收获季节,秸秆储蓄点或者田地间枯叶杂草,由于人为或者其他原因,引燃秸秆引发火灾。此类火灾往往可燃物较多,燃点较低,很难快速处置,容易大面积燃烧。濉溪县夏秋季农业收获集中期间,秸秆火灾平均每天发生数十起。七是电动自行车进入千家万户,方便人们出行,由于电动自行车自身质量问题和人们操作使用不当等原因引发的火灾多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濉溪县平均每年发生电动车自燃事故近30 起。
(三)乡镇消防规划缺编,消防设施建设滞后。国务院颁发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乡镇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职责中明确规定:将消防安全内容纳入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受限于经济发展和党委政府重视,从濉溪县乡镇政府消防规划来看,目前仅重点乡镇编制规划,推进落实缓慢。消防水源、消防道路、消防安全布局等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消防力量薄弱,初期火灾处置不力。从濉溪县来看,地域南北狭长,县城位于县域最北端,消防队站距离最南端的双堆集镇的边缘地带约90公里,出警路上行驶时间较长,严重影响灭火救援。目前各乡镇依托派出所建立专职消防队伍,但由于消防车辆小,储水量有限,人员配备不足,只能应对初期火灾和小型火灾,一旦火势蔓延起来,不能形成有效的扑救力量。村级消防组织基本空白。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力扑灭初期火灾。因为紧张急躁、方言等不能正确报警,或者等到无法控制火灾后才想到报警,加上路途遥远,如到达濉溪最南部双堆集镇的村庄需要1 小时到2 小时,等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已经错过了最佳扑救时间,到场后也只能是清理余火。同时农村企业绝大部分都是私营性质,家庭手工作坊普遍,内部消防管理组织和人员多是兼职人员,没有必要的设备,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消防力量。
(五)消防监督力量薄弱,安全隐患整改不实。农村消防工作点多面广,较为分散,目前乡镇承担消防工作的多为辖区派出所、安监站,加之基层各项任务繁重,不仅监督管理中无法顾及一家一户,往往由于消防业务不精,监督检查中只会看看灭火器、安全出口,无法检查出安全隐患并指导整改。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镇产业结构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农村建筑形式和规模、家居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分析近3年濉溪县农村火灾,平均每年火灾起数占全年火灾45%,火灾事故造成的财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一)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蔓延迅速。目前,农村仍存在砖木结构房屋,门窗多由木质材料制成,屋顶由木板、芦苇等可燃材料搭建。并且房前屋后堆放杂草、草垛,室内外可燃物相连,建筑物距离较小,有的甚至连在一起。一旦发生火灾,容易蔓延扩大,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二)建筑主体破坏快,造成火灾危险多。农村房屋不论是砖木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上无规划,无防火设计,建房随意性较大,建设质量难以保证。加上经济条件富裕的村民注重内装修,装修材料满足不了防火要求。部分农村住房甚至使用泡沫夹芯板搭建。一旦发生火灾,扑救不及时,燃烧时间长,主体结构易发生破坏,极易出现坍塌、屋顶建筑附件脱落危险。发生火灾后,村民多次返回火场抢救财物现象较多,增加了火灾次生危害。
(三)初期火灾无法得到有效处置。村民普遍缺乏消防知识,无救火经验,遇到火灾事故容易手忙脚乱,往往不能把火灾在初期阶段扑灭。“四个能力”建设普遍落后。等到消防队到达现场处置火灾时,由于情绪急躁,干扰消防员按照正常程序扑救火灾,或者想尽快配合开展灭火工作,会发生抢水枪、水带的情况,影响灭火工作处置。
(四)消防水源少,火场供水不能保障。目前部分乡镇没有建立水厂,或者水厂基本保障居民生活用水,虽然部分村镇安装了消火栓,由于维护不到位、水源不充足,往往无法发挥作用。农村原有蓄水场所,如河道、水池等年久失修,蓄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成为农田。农村水源的短缺,火场供水不通畅,只能望火兴叹。
(五)道路状况差,到达火场迟。乡镇公路的全面建设,实现了村村通,方便了交通出行。目前乡镇公路普遍狭窄,甚至人为增设限高限宽装置,加上农村火灾现场较远,夜间行车潜在安全隐患增多,消防队无法在短时间、近距离赶赴现场扑救。有的火灾现场在村中心,没有铺设水泥路或者道路不通,消防车无法抵达火场附近,需要长距离铺设水带,无法快速有效处置火灾。
从目前农村消防工作形势来看,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改变滞后的局面,农村消防工作任务依然艰巨,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农村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村民生活水平,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逐步推进农村消防工作。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消防公共设施建设。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指定专人领导、专门机构开展消防工作,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消防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真正能够发现隐患,指导整改隐患。从农村现行管理体制、经济发展形势和生产生活状况出发,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农村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严格实行火灾事故倒查追责机制。将消防安全纳入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完成消防规划编制工作,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同步推进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从源头上统筹乡镇企业消防安全布局和建设,严防出现“未批先建、未审先工、未验先用”等先天性违法违规行为,避免出现先天性火灾隐患,有效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环境。
(二)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完善农村灭火救援体系。受限于编制,乡镇进驻消防救援队伍可能性较小。有条件的乡镇规划建设政府专职消防队站,政府保障人员装备运行资金,交由有作战能力保证的消防救援队伍管理使用。依托公安派出所、民兵应急分队、治安联防等组织,吸收乡镇企业内的专兼职消防力量,逐步配备消防车、消防水带、水枪、战斗服、手抬泵、灭火器等设施设备,在重要地点设置储水点。政府成立专门组织机构,统一领导,定期开展协同灭火演练,提高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整体作战能力。
(三)重视消防安全宣传,提高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消防知识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是造成农村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各乡镇要结合农村火灾特点,加强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的宣传。充分发挥学校和村委会两个消防宣传阵地作用,建立消防主题公园、消防宣传角,利用文化下乡、新时代传习广场、农村大喇叭、农村集市集中宣传等形式,采取发放传单、播放视频等喜闻乐见方式传播消防知识,达到“铺天盖地”之势,营造抓消防、学消防、保平安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