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花鼓戏的传播现状调查及相关对策探究

2021-04-08 04:44殷亚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宣城市供方花鼓戏

殷亚丽

(宣城市文化馆,安徽 宣城 242000)

一、前言

皖南花鼓戏是安徽省5大地方剧种之一,始于清同治年间,至今约150余年历史。皖南花鼓戏与中国传统戏曲曲种最大区别在于其原生态形成过程中,基本未受到雅音的影响,戏本道白多用吴楚方言尤其是皖南方言。①而是逐步形成了具有粗犷、质朴、明快的艺术风格和鲜明乡土气息的地方剧种。皖南花鼓戏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具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及艺术地位,极具研究价值。

为此,笔者在《皖南花鼓戏的现代传播机制研究》课题研究中,对宣城市皖南花鼓戏的传播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有效推动宣城市皖南花鼓戏的传播,为当地政府制定皖南花鼓戏发展策略提供实证资料。也可为其他地方剧种的传播提供借鉴。

二、宣城市皖南花鼓戏的传播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一)宣城市委市政府加强非遗传承、推动受众传播、鼓励现代题材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三年来,宣城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皖南花鼓戏的传承保护力度,加强非遗传承、推动受众传播,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7月出台了《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扶持办法》(试行稿),推动了皖南花鼓戏精品的创作及传播,2020年创作孵化出《逆行者》等8个小戏,并成功举办全市小戏调演,以“时代楷模”李夏同志为原型创作的大戏《青春·李夏》参加了全国和全省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本区域或本行业内一定范围进行了传播,取得一定成效。

(二)近三年皖南花鼓戏的演出活动分析

1.近三年皖南花鼓戏在宣城市年度文艺活动中分布分析:据笔者至2019年12月底调查收集的近三年数据结果为:宣城市文化艺术活动平均每年度政府年均举办的共768场次,其中,皖南花鼓戏小戏演出及含皖南花鼓戏演唱曲目的演出共40场次,占比5.2%。民间(含企业)平均每年度各类年均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共908场次,其中含皖南花鼓戏节目的演出场次25,占比2.7%。

2.近三年皖南花鼓戏演出活动在宣城市各乡镇区域的分布分析:宣城市共有24个乡,57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730个村,156个社区。仅以乡镇含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统计,共计95个行政区域,年度平均不到1场次,且分布不均匀。以村(含社区)为单位统计,共计886个行政区域,年度平均不到0.1场次,且分布畸偏,在花鼓戏演出活动的总量下分布特点为:街道办事处的社区稍多于乡镇的村;多数村(含社区)行政区域的皖南花鼓戏演出年度活动为0场次。

3.皖南花鼓戏受众调查结果分析:据2019年笔者在《《皖南花鼓戏的现代传播机制研究》》课题预实验进行的宣城市便利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5岁以上年龄组对皖南花鼓戏熟悉并喜爱占69%,熟悉但不喜爱占22%,不熟悉不喜爱占7%,完全不了解占3%;30—49年龄组,熟悉并喜爱占2%,熟悉但不喜爱占4%,不熟悉不喜爱占33%,完全不了解占61%;20—29年龄组,熟悉并喜爱占1%,熟悉但不喜爱占2%,不熟悉不喜爱占23%,完全不了解占74%。基本相符于施俊等人2018年1200份抽样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②

三、宣城市皖南花鼓戏传播状况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皖南花鼓戏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皖南花鼓戏传播服务的供方对皖南花鼓戏传播缺乏科学认识

1.固守传统的皖南花鼓戏的传承、传播模式和途径的观念。调查结果表明,皖南花鼓戏传播服务的供方,固守传统的皖南花鼓戏传承、传播模式和途径的观念,缺乏创新思维,导致对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多载体、多方法、多途径、体量大和普及性强的新型传播机制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2.存在严重依赖于政府推动的意识。对皖南花鼓戏传播服务的性质认识不清,动辄认为政府推动力度不强,扶持政策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从而表现出皖南花鼓戏传播服务“等、靠、要”的严重依赖于政府推动的被动状况。

(二)皖南花鼓戏的传承缺乏系统化和规模化,严重影响了皖南花鼓戏的有效传播

传承是传播的重要手段,更是传播的基础,因此合适的传承机制是实现皖南花鼓戏有效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宣城市皖南花鼓戏传承及培训仍沿袭传统的师徒制传艺授业,但由于宣城市国有专业剧团缺失,民营剧团的专业传承及培训不够规范。难以实现系统化,规模化培养皖南花鼓戏演员,现仅有国家级、省级代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进行零散的师徒制传艺授业,且学员基本为成年业余学习者,传习内容难免支离。此外,近三年宣城市全年均无系统的皖南花鼓戏专业培训活动,综上,均可能导致皖南花鼓戏的传承“断代”和新人难以脱颖而出问题的发生。

(三)皖南花鼓戏传统的传播载体、传播方法及途径单一,使得传播体量减小,缺乏普及性,受众锐减

皖南花鼓戏作为典型的公共文化产品,由于传统的传播载体及传播方法、途径单一,表现为其传播载体仅为剧场或演出场所,传播方法为戏剧或节目演出,传播途径为“演员—观众”的单向、单一传播。皖南花鼓戏受众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缺乏多载体、多方法、多途径的传播,使得传播体量减小,从而严重局限了皖南花鼓戏的普及,导致受众锐减。

四、探索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传播机制

根据皖南花鼓戏传播状况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如下对策: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观念,积极主动变革传播机制

1.树立皖南花鼓戏传播服务的科学观念和创新思维模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的根本转变,受众集体人格和审美情趣的改变,过去民间俗语的:“花鼓一来,洗脚穿鞋”,群众竞相看戏听戏的状况早已不复存在。而仍期望于完全依赖政府推动的思想观念和拘泥于过去的传播载体、传播方法、传播途径传播机制,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群众文化需求。而时代的发展倒逼皖南花鼓戏传播服务的供方要创新思维,树立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传播机制的科学理念。

2.正确认识皖南花鼓戏传播的实质和积极推动皖南花鼓戏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播。过去认为提供皖南花鼓戏传播服务的主体仅仅是专业剧团的认识,是停留在形式上、狭隘的错误认识,就其本质而言,皖南花鼓戏传播的实质是群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传播服务的供方主体不仅是专业剧团,更主要的供方主体应是提供群众文化服务的机构和工作者,甚至包括其所招募的群众文化志愿工作者。因此,必须厘清模糊认识,将皖南花鼓戏传播服务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而积极主动地推动皖南花鼓戏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播。

(二)针对皖南花鼓戏传播的供、需双方进行的联合干预,探索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传播机制

目前,现有的研究观点仅停留在皖南花鼓戏的保护与发展观点和策略的理论探索层面,甚至有人认为,目前对皖南花鼓戏的研究比较少,还不能支持其传承与发展。③尚未见对皖南花鼓戏的现代传播机制的专门研究和实践,同时缺乏同时针对皖南花鼓戏的供、需双方进行的联合干预措施。因此,如何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皖南花鼓戏的多载体、多方法、多途径的传播及普及性强的新型传播机制,有效实现皖南花鼓戏的广泛传播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采取切实有效传播皖南花鼓戏的机制,丰富供方皖南花鼓戏供方传播服务的传播载体、方法及途径。扩大传播体量。笔者在《《皖南花鼓戏的现代传播机制研究》》课题研究中,建立了2种传播机制:其一,将皖南花鼓戏传承、传播引入中学音乐课堂,编制皖南花鼓戏知识及代表性唱段音乐教材并编入教程为载体,运用音乐课教学为传播方法,对中学生进行皖南花鼓戏知识讲授和学唱,进行传播;设立“皖南花鼓戏小戏友”讲习班,进行系统的传习,以实现系统化、规模化传承培训,同时实现扩大皖南花鼓戏有效传播又培育了皖南花鼓戏受众的“新生代”;其二,将皖南花鼓戏传播引入社区,进行传播。改变现有仅以剧场或文艺活动中演出传播的形式,利用居民喜爱的“广场舞”和曲目短视频为传播载体,选取皖南花鼓戏中质朴、明快的艺术风格代表性唱段,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制作“广场舞”伴奏音乐,用于社区居民“广场舞”播放,制作皖南花鼓戏曲目短视频在社区播放等方法,同时在社区居民戏曲者爱好中,设立“皖南花鼓戏戏友”讲习班,进行教学互动的培训传播。在社区居民自娱自乐的同时,改变“演员—观众”的单向、单一传播途径,实现受众之间交互传播和广泛传播,扩大传播体量。

2.拓展皖南花鼓戏传播的供方服务团队,提高供方传播的专业能力。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皖南花鼓戏的传播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需要拓展供方服务团队,同时提高供方传播服务的专业能力,故应将中学音乐教师及社区文艺骨干列入供方服务团队,并其对进行皖南花鼓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戏曲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供方传播的专业能力。

3.提高需方的皖南花鼓戏知晓率及欣赏水平,熏陶培养更广大的受众。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文化需求的需方,也需提高对皖南花鼓戏认同、认知及欣赏水平。通过将皖南花鼓戏引入中学音乐课堂和将皖南花鼓戏传播引入社区的传播机制运作。采取多载体、多途径、大体量传播的方法,传播皖南花鼓戏相关知识,激发受众兴趣和提高响应性。熏陶培养更广大的受众。提高需方的皖南花鼓戏知晓率及欣赏水平,增强传播效果。

五、结语

地方剧种是体现地方文化的代表,而地方文化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元素,保护和推动皖南花鼓戏的发展。是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指示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而皖南花鼓戏传播的实质是群众文化的传播,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建立起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多载体、多方法、多途径的传播及普及性强的新型传播机制,以期促进宣城市皖南花鼓戏的保护和发展,并为当地政府制定皖南花鼓戏发展策略提供实证资料,也可为其他剧种的地方戏剧的现代传播提供借鉴。

注释:

①周华斌.中国戏剧史新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255.

②施俊.皖南花鼓戏的产业开发及运营对策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8(04):8.

③韩金坤.论皖南花鼓戏的发展与保护[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117-119.

猜你喜欢
宣城市供方花鼓戏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中国船级社大力推进海外供方认可服务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系统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如何建立供方管理体系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
宣城市蔬菜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