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芭蕾舞剧《白毛女》谈起

2021-04-08 04:44:12熊佳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

熊佳琦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00)

一、前言

提到俄罗斯的经典芭蕾舞剧,我们会想起《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三部经典的俄罗斯舞剧代表了俄国芭蕾的风格与特点。同样,一提到中国,我们亦会想起两大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一红一白两部芭蕾舞剧几乎撑起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半边天。以至于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在提起中国芭蕾代表之作时,我们还常常会提及这两部经典作品。《白毛女》作为景点之一,不仅在当时与人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在现在的语境下仍有许多可分析借鉴之处。

二、中国特色的《白毛女》

芭蕾的民族化可谓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舞蹈也概莫能外。建立系统、全面的舞蹈学科成为当时的迫切需要。时值中苏关系友好,于是苏联“老大哥”擅长的舞种——芭蕾,自然成为了中国舞蹈的建设首要学习对象。我们在向苏联学习芭蕾的过程中,首先重排了几部外国民间的经典芭蕾舞剧作品。之后,如何建立自己的舞蹈学科,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学派便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白毛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回归到当时的语境。芭蕾舞剧《白毛女》,在内容上讲述了贫农与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在剧情设置方面,以封建帝制为背景,讲述了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反帝反封建的故事,在当时的情况下极大的鼓舞了观众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在推广度方面,舞剧《白毛女》诞生之前已有成熟的歌剧剧本作为基础,剧情故事广为群众熟知,为其后的多场演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形式上,喜儿的人物造型一改当时苏联芭蕾舞剧中王子公主的华丽外形,以其朴素、纯真、善良的人物形象出场,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舞蹈语汇方面,其作品不仅融合了中国古典舞,戏曲舞蹈的舞姿造型,还有歌剧唱段辅佐舞蹈展开故事叙述。使得该剧兼具可舞性和情节性,既“好看”又能“看懂”。从当时来看,《白毛女》无论是普及程度还是民族化程度都可以称得上优秀佳作。

近年来,“中国芭蕾学派”作为热点词汇也频频现身于各大舞蹈场合。近年来亦有些舞剧以讲中国故事的方式企图建立中国芭蕾学派,但其效果不尽人意。对比今日俄罗斯三大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睡美人》《天鹅湖》没有一部是讲述的俄罗斯故事。因此笔者认为,建立中国芭蕾学派并不一定要从内容入手讲述中国故事。2012年,上海芭蕾舞团与上海大剧院联合创作了芭蕾舞剧《简·爱》,其以英国女作家勃朗特的名著《简·爱》为文本进行创作,不仅在国内的演出广受欢迎,而且在海外巡演中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

在剧情设置方面,以外国经典故事为蓝本,使得外国观众消除文化差异,轻易读懂故事概要。在形式上,符合当下审美需要,并非一味追求“中国特色”舞美与服装。

在舞蹈语汇方面,符合国际上对于芭蕾舞的规范与要求。用中国的舞人言说外国的经典,以熟悉的文本为前提,首先,让中国舞团走出去,让中国舞者为国际所知。其次,在有了相对熟悉的观众群体的基础上,加强中国特色,言说中国故事。此条路径亦不啻为芭蕾走出中国,打出风格的实践方法之一。

三、歌舞融合

作为中国芭蕾舞剧两大“标杆”,《白毛女》不同于《红色娘子军》,甚至不同于以后所有芭蕾的重要特点是:歌舞并进。舞剧自身根据歌剧改编,并且在改编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抛弃音乐唱段的部分,而改为了边唱边舞的模式。这就引发了一个新的思考:舞剧可以开口吗?如果可以开口唱歌,是否也能够开口说话?那么如果舞剧开口说话,与话剧或音乐剧又有什么区别?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仍应放进当时的语境与现在语境两种情况下进行讨论。

回归到当时的语境。从客观方面来看,当时中国处于建国初期,文艺演出极其匮乏,群众文化水平及欣赏水平远不及今日。因此《白毛女》首要的任务是要让大家“看懂”,如果全盘抛弃歌剧唱词很有可能《白毛女》就因为广大群众“看不懂”而沉之大海,付之一炬。加入语言和唱词能够极大程度的讲清故事,言明主题,使得观众能先能看懂,,方能欣赏。从主观方面来看,《白毛女》编创之时,中国舞蹈编创水平远不如今日,如何运用舞蹈这种肢体语言传情达意,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那么此时的唱词加入就能够填补舞蹈这种肢体语言在表达上的不足。

转换到今日的语境,评价标准亦应随之转变。从客观方面来看,今日观众欣赏水平大大提高,甚至有了一批“圈外人”①观看大量的舞蹈演出。人们对于舞剧不再刻板要求一定要有起承转合的故事情节,舞剧如何讲故事开始有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从《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科幻字幕再到《花木兰》中侧目条字幕提示的场次转换,现如今舞剧已无需开口,便能讲清故事。从主观方面来看,由于更多科技、更多技术的介入,编导虽然有了多种手段可以尝试选择,但常常陷入“讲故事”的困境之中。字幕、舞美常常会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笔者认为,舞剧首先是舞,其次才是剧。舞剧应当有故事情节,但编导不应一味的执着于如何让故事更加离奇精彩,而应将肢体语言放在首位。无论运用何种手段,过多故事情节的表达一定会影响舞蹈的发挥,从而使得人们陷入看故事而忽略肢体动作的陷阱。

四、中外交流

艺术,尤其是舞蹈艺术,在中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红色娘子军》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剧目,巡演半个世纪以来,走遍了全球多个国家,使得各个国家突破语言的藩篱,了解到中国舞蹈,进而了解到中国的舞蹈与文化。

与《红色娘子军》巡演全球半个世纪不同,《白毛女》与日本独结良缘。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三度改编该剧,使得该剧成为中日关系的友好联结。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美国在日本驻扎军队。日本百姓感到自己的民族独立性受到威胁,而《白毛女》故事情节刚好讲的是老百姓打跑地主阶级翻身做主人的故事,十分符合当时日本的国情需要。其次是因为在中日两国国际关系交流中,舞蹈作为非语言沟通的艺术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日两国民众语言不同的情况下,借助相似的社会背景,中日民众开始了沟通与了解。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来华演出中国剧目,自然使得中国人民对其多了一分好感。当其回到日本国内进行演出时则让日本人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所以其作为关系连接的纽带意义十分重大。

回归到当下语境,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白毛女》的成功改编与演出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范式与经验。在地球逐渐变成“地球村”的当下,舞蹈交流的优势首先在于跨越了语言的藩篱。舞蹈作为肢体语言不仅不需翻译就可人人都懂,而且作为通用的肢体动作表达能够极大的避免语言的误解与误读。其次在于舞蹈的表达通常带有地方的文化特色内涵,对于民族文化的相互认同理解有着重要意义。当两个文化不同的民族相遇,舞蹈表现与仪式性动作的展示能够让对方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了解、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内涵。

五、结语

《白毛女》作为中国芭蕾的经典剧目,首演半个世纪长盛不衰。首先是因为其诞生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和人民的需要。其次是因为该剧优秀的表达方式,在叙事性极强的基础之上,利用大众熟悉的肢体语言讲述了独特的中国故事。最后是因为该剧被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先进行改编和重排,使得中国芭蕾“走出去”,承担了一定的外交使命。《白毛女》作为当时的主要流行芭蕾舞剧,符合着当时的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在半个世纪以后,其盛行不衰,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芭蕾舞剧《白毛女》虽然距首演已经过去将近半个世纪,但其在中国特色,歌舞融合以及中外交流方面仍有许多特点值得今日去分析和学习。借古以开今,才能够站在前人的经验上,让中国芭蕾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注释:

①这里的圈外人指非舞蹈专业却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热爱观看舞蹈演出的观众群体。

猜你喜欢
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创作排演史事考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艺术启蒙(2022年6期)2022-06-22 06:48:54
春天的芭蕾
保健与生活(2022年2期)2022-01-26 19:05:50
我爱芭蕾
快乐语文(2019年12期)2019-06-12 08:41:52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新世纪剧坛(2019年2期)2019-05-08 09:03:18
冰上芭蕾
学生天地(2017年36期)2018-01-31 02:05:55
在延安,初见《白毛女》
传记文学(2016年10期)2016-11-08 10:01:48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中国收藏(2016年3期)2016-03-12 07:55:27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电影新作(2014年1期)2014-02-27 09:07:17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
艺术评论(2013年12期)2013-11-10 03: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