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史称“三晋首邑”,全县国土面积2070平方公里,是太原市第一面积大县。东临盂县,西连静乐,南通省城,北接忻府,是支撑省城太原与晋北协调发展的桥头堡。108国道、314省道穿境而过,阳兴大道、卧虎山快速路直通城区,农村公路总里程1030.42公里,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8.07公里。全县辖4镇6乡98个行政村,29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5.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4万人,耕地面积43万亩。2020年以来,阳曲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全县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是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折不扣完成市下达粮食种植面积32.9万亩、粮食产量1.83亿斤的目标任务。全县5名特聘农技人员、99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培育216个农业示范主体,建立2个长期稳定的试验示范基地,推荐64个农业主导品种、20项主推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方式方法,“线上服务与实地指导”相结合,“农艺措施与农机作业”相配套,切实发挥好农业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二是毫不放松抓好蔬菜水果生产。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县新增设施蔬菜任务150亩,现已完成180亩,完成率为120%。2020年前三季度全县蔬菜播种面积26821.5亩,采收面积23527.5亩,总产量63945.1吨。新发展中药材4000亩,引进水果新品种8个、8000余株,强化示范果园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现有的2.3万亩果园;三是毫不放松恢复生猪生产。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级生猪扶持政策,出台《阳曲县加快生猪产业规模健康绿色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生猪生产能力和猪肉供应水平。截止目前,全县共新增年出栏生猪5000头的规模养殖场7家,改扩建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8家。扎实开展非洲猪瘟防控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面推进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持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四是毫不放松抓好农产品安全。今年全县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2万亩、产品认证9个,开展农产品定量检测374个,检查农资经营户72家、种养殖基地34家,出动执法人员318人次,立案1起,罚款0.5万元。建成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点,28家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我县积极创建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已经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一是扎实做好省级农业标杆项目。我县万向农业田园综合体农业标杆项目为省级农业标杆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穹顶玻璃智能温室、薄膜连栋温室(二期)、生态土鸡场、垂钓园和居家康养基地(家庭农场)5个方面,项目总投资9616万元,建设工期24个月。目前,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正在进行配套安装。已完成投资5660万元,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已拨付省财政奖补扶持资金244万元。二是扎实做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2018年1月,我县有机旱作谷子产业园入选创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2210亩,划分为15个区,总投资1070万元,截止目前已投资743万元,用于泥屯、东黄水2个有机旱作谷子主产区建设、太原农合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阳曲小米物流配送区和山西绿色山区现代化小米杂粮加工区项目建设,有机旱作谷子试验示范区、阳曲小米品牌宣传推介以及设计制作阳曲县有机旱作谷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标识、标牌与板面等。三是扎实做好省级农业产业联合体项目。山西绿色山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由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发起,联合我县振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4家专业合作社,现已初步形成集谷子、杂粮种植、技术推广、农机农具互用、小米杂粮加工、产品销售等优势团体。今年已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450亩,仓储收储达到6000吨,各类现代化农业机械85台套,加工机器设备35台套,年加工能力4500吨。辐射带动农户数429户,产品进驻华东、华北大中商超43家,电商5家。已拨付省财政资金100万元。四是扎实做好“六新”重点项目。我县山西桦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田园文体小镇纳入省、市“六新”重点项目,总投资2亿元,规划面积1500亩,利用桦桂农业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现有农业、养殖业的产业资源以及二青会体育项目资源,让农业、生态旅游、体育、教育之间有机融合,建成“农业+体育”“农业+教育”“农业+康养”别具特色的田园文体小镇。五是扎实做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去年4月,我县东黄水镇列入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实施主体为我县东黄水镇人民政府,项目总投资37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筹2780万元。共包括小米加工包装储存升级改造项目、小米产业链产品开发项目、小米现代化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谷子循环利用提升改造项目和东黄水镇小米品牌提升项目5个子项目。六是启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项目。2020年8月24日,农业农村部公布我县入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实施主体为山西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试点农产品品种为阳曲小米,试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首邑田园。
2001年确定为省级贫困县,有41个贫困村、7820户1828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截至2020年9月底,累计减贫7731户18042人,4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8.15%降至0.06%,全县剩余未脱贫人口29户70人也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019年底已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我县落实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等三方面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农村“四好公路”建设示范县、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全省特色产业精准脱贫范例县等荣誉称号,我县上安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一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182个独立核算的村集体经济组织(123个行政村,59个组)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和数据录入,完成率达100%。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9231户,121762人。全县182个村组的13394.7473万元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9231户121762人,折成成员股120229股,集体股400股。成立股份合作社134个、经济合作社48个。二是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和“回头看”工作。共解决72个遗留疑难问题。完成数据入库的行政村107个,4个行政村因历史遗留问题,正在梳理问题,调解纠纷。清理土地承包档案25460卷,调查承包方25981户,实测承包地面积400084.01亩,完善土地承包合同25460份。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4520份,进一步巩固提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三是扎实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019年4月我县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核定16个事业编制,下设泥屯、大盂2个中队。集中行使农业农机渔政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有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职能,全面完成了改革任务,实现了农业领域一支队伍抓执法的目标。
农村改厕“开局好”,2019年、2020年改厕13909座,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2.9%;生活垃圾“不落地”,采取PPP模式,推行农村环境卫生“一家管”;生活污水“不入河”,示范土壤覆盖型微生物氧化污水处理项目,建成污水处理终端工程;乡村清洁“不放松,新建有机肥加工处理点4个,配套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设备84个,完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31.26万亩,废旧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65%。清洁村庄效果好,建成32个美丽乡村和11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72个行政村安装1490盏太阳能路灯,全部行政村完成村内主要道路绿化;沿线整治“力度大”,行政村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完成四好公路建设300公里。改变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农村环境旧貌,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获得国家级奖励。2020年5月2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的通知》,我县东黄水镇列入2020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2020年8月2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室关于公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的通知》,我县入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二)获得省级奖励。2020年7月16日,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的通知》,确定我县为全省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县之一。
图片新闻
长治市财政局精准施策确保“十四五”开新局
1月21日上午,长治市财政工作会议召开,综合分析全市财政工作形势,确定今年财政工作目标。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为主题,统筹当前,站高谋远,聚焦发力,精准施策,全力抓好基础性全局性牵引性重点工作,增强全市重大战略的财政保障能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贡献财政力量。
(长治市财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