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背景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2021-04-08 08:14
绿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章节城市规划原理

吴 峻

(长江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荆州 湖北 434023)

1 引言

慕课,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型的开放式网络课程。2011年,第一个MOOC平台起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将其人工智能课程放入互联网吸引了大批学生学习。随后出现Coursera、Udacity、EXD等平台改变了慕课的教育面貌。国外诸如哈佛大学、耶律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慕课建设,并形成逐年增长的趋势[1]。

多年来,该课程多注重理论教学,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学科的实践性要求也随之升高,结合“信息+”的优势,利用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慕课、优课联盟等多个网络平台资源,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课前线上预习、线下重点教授、课后拓展学习的学习过程。

根据CNKI网,近几年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关键字研究文献分析如图1所示,该课程主要围绕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建设等问题展开。2005年谭纵波对我国高校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知识结构的构建提出了建设性建议[2]。2009年陈前虎提出,应明确目标定位、优化教学时序,重组课程体系、梳理功能关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能力培养,强化社会学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在城市规划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2012年崔珩提出,接轨国际先进教学理念等举措[4];2015年吴云清针对当前高校课堂缺乏活力,课堂气氛沉闷的现状,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分析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内涵和特点[5];2019年陈丽提出,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以其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作为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先头兵[6];2020年张媛媛提出,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课程组织方式,在实际问题分析中将知识点融会贯通[7]。

2 “痛点”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乡规划、城市设计、风景园林、建筑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涵盖了整个学科内容,其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图1 基于Citespace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关键词共现图谱

2.1 课程内容庞大,涵盖课程内容多样

该课程的使用教材多采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吴志强,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全书分为5篇,共有22章。主要从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知识点零碎,重点难点分布密集,教学中虽然采用模块化教学,但是学生掌握知识点仍然很困难。

2.2 受培养计划和课时的局限

很多高校设置的线下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内容涵盖学科内容丰富,包括基本原理、道路交通、绿地系统、城市生态、法律法规等,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对学生基础要求较高。

2.3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城市规划的内容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教材的编制体系不满足时代的要求,对学生思考的指导力下降,更加影响了学生在掌握理论后的实践应用;学科之间的融合度较差,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参加规划设计大赛等应用要求;与RS、GIS、ENVI等信息技术之间的结合能力差,不能满足信息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3 教学改革策略

3.1 知识点重构

根据学校和专业特色,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采用混合教学的模式(表1)。

表1 混合式教学模式内容

3.2 以慕课主导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MOOC课程视频时间10~15 min,根据知识点划分,以要点的讲解为主,注重网络资源可以重复使用,利于知识点重构同时提供教案、大纲、讲稿、作业等内容。

3.3 PBL教学模式的融合

PBL 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方法,让学生围绕问题出发主动去学习寻找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2]。配合慕课,课前发布3~5个相关问题,其中包括选择题、讨论题等,引发学习兴趣,引导课前观看慕课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4 翻转课堂

分组讨论,以主题汇报的形式展现,利用“学习通”进行学生互评,实时讨论,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3.5 课程思政

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特色,在课程的不同章节融入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如盐入水”。①在“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中从历史的角度挖掘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成就,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提升专业学习信心;②生态与环境的章节可以融入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社会价值观,建设生态城市其实质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自然、城市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③历史与文化章节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城市发展的美丽,增加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更具家国情怀;④城市设计章节让学生感知自己的设计对城市影响的感官冲击,增加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⑤在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章节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展开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具备准确的价值观,树立崇尚“良心工程”的职业道德;⑥在城乡住区规划中结合安居房、保障房、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聚焦国家惠及民生的相关政策,培养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为将来构建两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针对《城市规划原理》学生学习的痛点,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对专业的热爱,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学习内容,为更好地融入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章节城市规划原理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智慧城市规划如何遏制未来流行病的传播
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型遗址保护的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