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城镇化水平耦合关系探究

2021-04-08 08:14闵龙振杨泽东彭青青
绿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目的地旅游业城镇化

闵龙振,杨泽东,吴 波,彭青青

(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09年起便已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旅游业在促进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消除贫富差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旅游业具有的高产业关联性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等领域产生的综合效应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活力。作为旅游活动开展的基础设施物质载体--城镇,其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强调了旅游业和城镇化的融合促进发展,拓展旅游发展领域,鼓励建设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支持老工业城镇通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助力城镇转型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田园艺术景观、会展农业和定制农业等新型农业旅游业态,通过发展旅游引导城镇化内涵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在反哺着旅游产业并为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但是,无论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还是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旅游地的环境生态系统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但人类活动等外力的协迫干扰有可能超过系统的可调节能力或可承载能力范围, 从而导致旅游环境的恶化和系统平衡的破坏。众所周知,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游客游览过程中极其重视的一环,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会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破坏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从而影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城镇化建设的实际就是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业经济向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经济转变、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面积增大的过程。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当地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生态环境水平的高低会对区域城镇化进程造成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当地人民会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的资源发展经济同时由此产生的各种垃圾、废弃物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城市化建设的过程就会极大地改变生态环境系统的物理结构,影响其健康演变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并提出了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实现快速城镇化可以增加金融稳定性,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九大”中强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如今的城镇化工作已经由之前的数量问题,变向了城市基础设施、产品供给能力等方面。综上所述,城镇化水平的建设过程还是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积极和消极影响,同时生态环境的水平也会反过来影响着当地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如何协调旅游产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逐步成为影响区域发展进程的最大障碍。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每两系统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关系,将3个系统融合分析的研究很少且基本选择泛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如皖南地区、西北各省、长江经济带等),未考虑各地区指标数值的差异性。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和城镇化水平每两个系统之间都存在着重要的耦合关系,只考虑两个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是片面的。Wall和Wright通过构建概念模型探讨了旅游对环境影响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旅游活动与环境要素联系及影响的机制[1]。Stephen主要从生态环境的几个环境要素(水、土地等)出发研究旅游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作用机制,得出结论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生态环境存在消极和积极两种作用[2];Leatherman等认为旅游发展会扩大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3];赵磊则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验证了旅游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效应显著存在[4]。Li等则认为旅游发展显著缩小了中国地区收入差距[5]。在城乡收入方面,Paniagua则根据西班牙旅游发展的状况为例,发现旅游企业的发展促使城市居民从城市移民至乡村从事旅游经营,这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有利于实现城乡差距的缩小,促进城镇化水平等[6]。

3 三系统耦合关系研究

3.1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关系图

旅游产业系统和城镇化水平自古以来都是密切相关的。对于旅游产业和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从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两方面来看:首先,旅游产业吸引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会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活动、社会和文化交流等,这些都会对旅游地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7];同样,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建设过程中带来的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医疗水平建设等也会反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在间接关系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往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建设中产生的城市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会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从而带动旅游产业成为目的地新的增长点(图1)。

图1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水平关系

3.2 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关系图

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促进并且相互制约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会在旅游目的地产生产业集聚效应,而此效应可以为当地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以使当地相关部门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同时,旅游资源大多为自然资源,绝大多数旅游目的地依赖于生态环境,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系统可以提供独特的地貌气候条件,使其更容易成为旅游目的地[8];然而,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逐步由质倾向于量,这便使得旅游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不少地方已经超出环境最大承载力,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系统。旅游业是一种休闲体验活动,若生态环境恶劣,势必会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这与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图2)。

图2 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关系

3.3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图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带来资金和基础设施上的保障,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当地科技水平也会随之上升,这也使得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生态环境系统是城镇化建设的物质来源和载体,农村人民利用当地生态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地消耗资源发展经济[10]。但是城镇化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改变生态环境的物理结构,破坏其生态环境;恶劣的生态环境会导致各种天气现象(雾霾)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加剧反城镇化进程(图3)。

图3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同时也明确了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旅游产业作为无烟产业,已经成为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发展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重点。但是我国的发展理念一直是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城镇化建设过程和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坚持可持续的路线,充分发挥3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促进的积极效能发面,对产生的消极效应必须加以衡量控制。无论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还是旅游业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也决定着城镇化建设的最终水平和旅游产业的最终规模。如何协调旅游产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逐步成为影响区域发展进程的最大障碍,当地政府企业必须充分了解3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发挥积极作用,减少负面影响,促使当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目的地旅游业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恋爱中的城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迷宫弯弯绕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动物可笑堂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