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英美霸权转移的路径及其启示
——以美国国际战略为中心的考察

2021-04-08 05:58
社会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霸权英美实力

问题的提出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叶,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使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发生深刻变化;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与欧洲大国的实力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平等、民主与反殖民主义的价值观逐渐占据国际关系的道德高地,导致以殖民地为基础的传统霸权体系逐渐崩溃。在前所未有的世界大变局下,美国抓住第二次世界科技革命与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最终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与历史上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的权势转移主要通过两国之间的直接战争实现方式不同,在英美霸权转移过程中,两国之间不仅没有发生战争,而且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作为重要的战略盟友共同战斗。英美霸权的“和平”过渡,为崛起国与守成国权势转移过程中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了经典案例。纵观近代以来大国力量的消长,一个国家能否成长为世界大国,不仅在于其是否拥有超强的国家实力,也在于其能否制定和实施与其国家实力相匹配的国际战略。成功的国际战略在推动国家实力向国际影响力转变的同时,能够为大国崛起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而为大国成长提供重要保障。制定和实施成功的国际战略,是美国实现国家崛起和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关键因素。

英美霸权转移的路径与不同阶段美国国际战略的选择及实施

(一)建立区域性霸权:国家实力不足背景下的美国国际战略选择及实施

建国初期,美国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借助英国力量维护美洲安全秩序,集中精力进行国内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显著变化,对美国崛起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英美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见表1)。美国在工业产值和工业核心竞争力上赶超英国,但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实力和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仍然保持着巨大的金融优势和贸易优势。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工农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其工商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美洲市场成为国内的共识。最后,美国周边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一战前德国要求根据经济实力重新瓜分世界,不断挑战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为应对来自德国的巨大压力被迫从非核心利益区——美洲地区撤退,为美国的地区性扩张留下巨大战略空间。

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促使美国转变传统防御性的国际战略,向外扩张成为19世纪后期美国国际战略的重要特征。但此时美国认识到自身实力并不足以撼动英国的霸主地位,美国虽有向美洲之外地区进行扩张的意愿,但仍然保持战略克制,将国际战略重心放在美洲地区,综合运用多种战略手段实现成为区域性大国的战略目标。

表1 1865—1905英美国家实力综合指数比较

第一,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论证美国向外扩张的正当性,使美国占据道德高地。19世纪末美国推出“文明扩展论”和“罗斯福推论”,宣称美国是上帝的选民,“有能力把它的制度传播于全人类”,有责任对落后民族进行文明教化。将美国对外扩张说成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为美国的对外扩张行为披上道义性外衣。第二,通过政治手段,构建区域性组织,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1889年美国成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致力于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建立关税同盟,削弱传统欧洲大国在拉美地区的经济霸权;二是建立国际争端仲裁机构,由美国代替英国充当西半球世界的法官。虽然泛美会议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它构建了一个重要的地区性机制,对美国进一步加强对拉美国家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采取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通过“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拓展在美洲地区的势力范围。美国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大在美洲地区的贸易投资,控制美洲国家的经济命脉,提升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采用军事手段对拉美国家进行武装干涉,最终使美洲成为“美国人的美洲”。第四,运用仲裁外交手段,解决同英国在美洲地区的纠纷。美国利用英德在南非地区的矛盾和布尔战争,在委内瑞拉领土争端、美加边界裁定问题和中美洲地峡运河控制权问题上,通过仲裁外交手段获得英国的同意和让步,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在美洲地区的优势地位。

此外,美国还开始审慎地推行向太平洋地区扩张的对外战略。首先是避强击弱,发动美西战争。美西战争不仅巩固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利益,也标志着美国由大陆扩张向海洋扩张的转变。其次是实行商业扩张。美国不寻求领土扩张,尊重以英国为中心的现有殖民体系和国际经济体系,从而避免同欧洲大国发生直接冲突,开拓了美国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总体而言,在霸权转移的初始阶段,美国虽然在经济领域弯道超车,但美国对本国实力和国际形势的清醒判断,使其仍然保持相当程度的战略克制,从而避免在实力不足时过早与英国发生直接冲突,以较低成本实现国际战略目标,为赢得世界霸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从区域霸权向世界霸权的拓展:实力均衡背景下的美国国际战略选择及实施

一战重塑了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对美国产生了两个重要影响。一是加速了英国的衰弱和美国的崛起,美国在综合国力上逐渐反超英国。美国在经济领域、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十分突出,军事实力也明显上升。二是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一战以前,美国虽然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处于大国体系的边缘。一战中美国参战成为协约国取胜的关键力量,为其登上世界舞台提供了重要契机。

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增长,使美国国家利益的边界不断向外延伸。一战后美国萌发参与国际事务的冲动,但国内“孤立主义”思想盛行、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和相对安全的地缘环境,使美国不愿贸然充当世界政治体系的领导者,避免承担过多国际责任。美国希望通过参与更多国际事务进一步扩展美国利益,使美国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具体来说:

首先,向世界输出美国制度和价值观,提升美国的政治影响力。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十四点原则”,本质上是希望利用国际联盟为美国构建合法的制度性霸权。虽然国际联盟最终成为英国维持霸主地位的工具,但“十四点原则”使美国占据道德优势,对加速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其次,渗入英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提升美国的经济影响力。战后“道威斯计划”的实行,使得大量美国资本涌入欧洲市场,开启了美元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美国围绕国际贸易体系与英国展开激烈斗争,双方最终于1938年缔结《英美互惠贸易协定》,帮助美国渗入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再次,获得同英国并列的海洋大国地位,提升美国的军事影响力。一战后,以遏制英国和日本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军势力以及提升自身海军地位为目的的海权战略,成为美国国际战略的核心内容。美国利用战后欧洲国家经济衰退的契机,同英国等国进行海军军备问题谈判,最终主导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进一步推动英美海上共治局面的形成,从根本上削弱了英国霸权。最后,加强对美洲国家的“软控制”。一战后,美国对美洲地区的传统控制手段受到严峻挑战,为巩固在美洲地区的霸主地位,美国提出“睦邻政策”,更多地使用经济封锁、策划政变来代替之前的武装干涉手段,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在美洲地区的霸主地位。

一战带来国际格局的大洗牌,英国出现明显的局部衰退,实力大增的美国则通过有效的国际战略将国家实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优势。美国利用英国经济衰退的契机,抓住欧洲法西斯势力增长威胁英国安全的战略机遇,凭借其软硬实力削弱英国霸权,世界霸权的天平开始向美国倾斜,但这一时期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完全颠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三)逐步确立世界霸权地位:实力优势背景下的美国国际战略选择及实施

二战前期美国继续采取中立主义政策,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不愿过早陷入欧洲战争。“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内立即展开关于美国国际战略的大辩论,罗斯福决心在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最终实现美国国际战略的转向。二战在转变美国国际战略的同时,进一步加速了大国力量的消长。二战期间,美国不仅在经济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地位,在军事实力上也逐渐占据霸主地位,其意识形态理念也远超英国,使美国更具世界领导权的合法性。强大的国家实力推动美国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但美国并不打算维持以殖民地为基础的传统霸权体系,重建旧式殖民帝国。一方面,这一时期全球民族主义兴起,大国吞并小国的传统殖民体系已经出现衰落趋势;另一方面,依靠强制手段维持的殖民体系不仅成本巨大,而且容易使宗主国陷入战争泥淖。因此,建立以自由国际主义为原则的国际新秩序,成为这一时期美国国际战略的根本目标。

第一,与英国签署《大西洋宪章》,向外输出价值体系和政治理念,掌握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大西洋会晤中罗斯福利用英国急需美国援助抗击德日势力的契机,与英国签署《大西洋宪章》,这一宪章集中体现了美国的价值观,标志着美国已经从英国手中夺取了国际事务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从根本上削弱了英国以殖民地为基础的旧霸权体系的道义基础。第二,通过军事、经济手段进一步瓦解英国权威,构建美国的世界领导权。随着美国军事投入的增长,美国逐渐掌握了英美军事联盟的主导权,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也极大地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威慑力。同时,欧洲国家对美国的经济依赖也不断加深,美国利用这一机会继续瓦解帝国特惠制和英镑体系,增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领导地位。第三,运用外交手段和政治手段缔结国际协议,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增强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控制力。二战期间,美国逐步实施向国际社会引入制度管理的设想,最终主导成立联合国。与此同时,美国开始着手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通过建立一系列国际金融贸易机制、机构,特别是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强化了美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大变局。战争失利和经济衰退使英国国际影响力不断下降,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更是使英国无法恢复战前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导地位。二战后,美国利用英国困境,主导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新国际体系,从而顺利完成英美霸权的转移。而英国在战后之所以愿意接受霸权的转移,除了自身实力迅速衰退和对美国依赖程度加深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为了借助美国力量抗衡苏联。1949年,美国在英国支持下成立北约组织,至此,英美之间的霸权转移完成了。

英美霸权转移进程中美国国际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启示

美国在成长为世界霸主过程中有效国际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复杂条件下大国成长的战略谋划与实施提供了多重启示。

其一,大国成长需要制定与本国国家实力相匹配的国际战略,并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大国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实力并不是国家实力的全部,经济实力的领先,并不意味着整体实力的优先。美国在经济实力超越英国后,并没有急于采取措施挑战英国权威,而是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继续韬光养晦、不断扩充实力。即使在巴黎和会上遭遇失败,美国也没有采取冒进行为,而是努力提升与巧妙运用其软硬实力,直至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进入衰落期,才最终从英国手中接过世界霸权。因而,实现大国成长除了要对国家实力和国际格局进行准确评估,也需要拥有在大变局中处理复杂国内外形势的战略定力。需要克服短期行为的诱惑和冲动,以相对超然的心态看待成长过程中的顺利和挫折。

其二,妥善处理大国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张力是大国成长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在国际社会中,守成国与崛起国面临深刻的结构性矛盾。大变局中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结构性变化,必然引发原世界霸主的怀疑和恐惧。成长中的大国能否处理好同其他世界大国,特别是协调与守成国之间的关系,巧妙化解国家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张力,对本国顺利崛起具有关键意义。在英美霸权转移过程中,英美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的应对中总体能够实现合作。英美竞合关系的形成一方面由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塑造,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制定与实施了正确的对英战略。美国采取不直接损害英国核心利益、通过制度手段解决英美矛盾、加深英美相互依存程度的策略,大大降低了双方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虽然守成国与崛起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但一些结构性矛盾的性质和处理结构性矛盾的空间也会随着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大国成长需要拥有处理大国间结构性矛盾和张力的战略谋划与智慧。

其三,大国成长需善用软实力和巧实力等柔性力量,避免两败俱伤。一国国际战略目标的实现,单纯依靠硬实力或单纯依靠软实力都难以实现,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灵活使用。在霸权转移过程中,美国不仅采取军事、经济等硬实力手段,扩展美国势力范围;也认识到软力量的重要作用,致力于向外传播美国价值观和制度,提高美国对外行为的合法性,最终构建起体现美国意志的国际新秩序,奠定美国制度性霸权的文化基础。与此同时,美国善于抓住国际机遇,主要是借助英国实力的衰落和英国同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讨价还价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最终实现国家实力的全面超越,完成英美间霸权的和平转移。

猜你喜欢
霸权英美实力
交付力即实力!谁是“保交付”时代的行动派?
实力抢镜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