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基层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中共绵阳市委党校为例

2021-04-08 07:12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总分党校图书

〔中共绵阳市委党校(绵阳市行政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图书馆工作是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图书馆是以图书资料和数字资源等形式向党员干部提供理论武装和知识学习的重要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党校图书馆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应对新技术条件下人们阅读环境、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发生的重大变化,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快图书馆工作的转型和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修订变化

2019 年11 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正式发布。《条例》 既对各级党校图书馆(室)提出了新要求,又给党校图书馆(室)尤其是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室)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现将1995 年版、2008 年版和2019 年版 《条例》 关于图书馆(室)相关条文做了对比(如表1)。

表1 各版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对照表

表1 (续)

(一)范围更广

1995 年版、2008 年版 《条例》 仅明确要求中央和省级党校图书馆(室)建设,2019 年版 《条例》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图书馆(室)建设予以保障,加大了党校图书馆(室)向基层延伸的力度,为市、县级党校图书馆(室)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定位更精准

党校图书馆(室)功能定位从科学研究调整为办学保障,实现了图书馆(室)功能从单一的科学研究向服务保障的转变,进一步突出了图书馆的学科特色,强调了其必备性,体现了图书馆(室)与教研工作的互动性。

(三)指向更明确

建设模式从单一的文献资料中心向数字化建设过渡,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借助信息技术提升了图书馆(室)服务效能。2019 年版《条例》 的发布让党校图书馆(室)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增强了对基层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四川省基层党校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校图书馆作为本级党校教学科研的信息保障部门,在发展过程中明显存在与党校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而且与省级党校图书馆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据统计,以馆舍面积为例,全国31 个省级党校和新疆建设兵团图书馆面积在5000 平方米以上的有21 家,占比66%,其中东北片区、华东片区的省级党校图书馆面积均在5000平方米以上,其中的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图书馆、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图书馆、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图书馆面积达10000 平方米以上。而基层党校图书馆馆舍现状则令人担忧。以四川省为例,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20 年4 月),将21 市州党校图书馆基本情况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如表2)。

表2 四川省21 市州党校图书馆调查数据汇总表

表2 (续)

表2 显示,四川省地市级基层图书馆馆舍面积在500 平方米以下的有12 家,占比为57%;501~1000 平方米的有8 家,占比为38%;1000 平方米以上的仅有泸州市委党校图书馆一家。这体现出了市级党校之间图书馆(室)建设的巨大差别。

(一)馆舍面积小,规划不合理

大多数地市级党校在早期规划中并未把图书馆功能建设纳入院校建设的统一规划,或者没有根据图书馆学科建设的专业性来考虑图书馆的功能布局,这导致图书馆(室)馆舍面积小,规划不科学、不专业,甚至出现了利用教室作为阅览室等现象。

(二)馆藏不规范,新增图书保障乏力

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作为教学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崇尚学习氛围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基层党校图书馆明显存在馆藏文献量不足、新增购书无保障、藏书质量差等现象。以四川省为例,21 个市州党校图书馆藏纸质图书量平均约有4 万册,藏书量在1 万册以下的占比为29%。并且各市州党校图书馆藏书量差距较大,最多的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图书馆藏量为20 万册,藏量最少的仅有0.2 万册。同时,调查还发现地市级党校图书馆馆藏存在文献老化、价值不大、分类不清晰、上架不规范的问题,这导致服务效率低、利用率低,从而进入图书馆不受重视、无投入的恶性循环。

(三)自动化管理滞后,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据统计,1999 年全国80%以上省级党校图书馆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采访、编目、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计算机管理,同时着手回溯建库工作,在业务上实现自动化管理。与省级党校图书馆相比,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发展较不均衡,中东部地区发展较好,西部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以四川省为例,实现图书馆(室)业务自动化管理的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仅有6 家,占比为29%,还有71%的图书馆采用手动或半自动化管理模式。从业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全省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从业人员有52 人,其中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图书馆有12 人,占比为23%,其它市州党校图书馆平均人数为2 人,最少的为1 人,且为非专业技术人员。数据显示,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基层党校图书馆其自动化水平也相对较好。

(四)图书馆事业面临新挑战,馆员缺乏行业自信

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具有较强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图书馆岗位不受青睐,滥竽充数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馆员服务意识不强,职业认同感低。以四川省为例,笔者对21 个市州党校图书馆进行了本馆推荐指数问卷调查,以10 分为满分,馆员对自己所在图书馆推荐平均分为5.4 分,这反映出从业人员严重缺乏行业自信。

三、四川省基层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

党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党校图书馆要高举“党校姓党”的旗帜,以读者为中心,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为目标,服务主业主课,在转型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

(一)加大投入,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硬、软件建设水平

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应积极向省级党校学习先进经验,本着开放、合作、包容的办馆理念,优化阵地布局,增加设备投入,着力加快基础设施硬件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空间环境要求也在提升。图书馆的建设除了要满足行业建筑标准以外,还要尽可能提高舒适性,让读者有享受阅读的身心体验。市州党校虽然在前期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错过了从手动到自动化的提档升级,但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如果把握住5G 发展的机遇,图书馆发展必然能实现飞跃。目前,可以将无线射频技术(RFID)的资源管理、移动终端的开发利用、云服务等充分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提升图书馆的建设水平。

(二)创新服务,推动党员干部素质整体提升

读者是图书馆存在的基础,流通量是考核图书馆服务效能的重要标准之一。笔者认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创新服务,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 《2019—2023 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逐步把广大机关党员、社区党员等纳为党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着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充分体现出党校图书馆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主阵地的作用。读者量产生流通量,流通量反作用于图书馆馆藏发展、设备更新,从而推动图书馆良性发展。李芳芳提出,党校图书馆的未来用户不再局限于本校的师生读者。未来的党校图书馆将打破旧条框,使社会读者也能像校内读者一样通过网络查阅党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党校图书馆也要走出校门,结合自身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以彰显马克思主义传播主阵地的形象和作用。

(三)推进总分馆模式建设,实施共建共享

总分馆建设模式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数据显示,在总分馆制的带动下,区域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卓有成效。截至2018 年底,全国3176 家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建设了2.5 万多个分馆,较2015 年增加了1.2 万余个,几乎翻了一番。共建共享理念是2019 年版《条例》 中对图书馆(室)工作提出的最新发展思路。在共建共享环境下,以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为中心结点,通过纵向上与中共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采取集群式总分馆模式,与省委党校图书馆采取VPN 总分馆模式,向下与县(市、区)级党校图书馆采取直接分馆模式;横向与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采取优势互补模式,由本级向基层延伸分段实施、有序开展,进而搭建纵横交错、多级联动、跨系统的“互联网+总分馆”模式,推动市级党校图书馆创新发展。

1.与中共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建立集群式总分馆模式。首先,选择恰当的业务自动化系统是总分馆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在同一软件系统下部署总分馆能有效避免不同软件带来的兼容性问题。其次,做好总分馆建设前的资源标识、用户标识定义方式调研,避免因编码重复导致的工作浪费。再次,网络畅通和信息安全是总分馆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光纤通信且具有公网IP 是必备条件。最后,根据双方馆藏情况及流通需求,建立一套有别于本馆流通规则的跨馆流通规则,本馆流通规则优先于跨馆流通规则。

中共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目前采用广州图创公司的Interlib3.0 版业务自动化系统,该软件在系统架构、总分馆功能、公共检索方面较好,且中共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已经实现基于互联网的资源访问,这为各基层馆加入集群服务提供了条件。以中共绵阳市委党校(绵阳市行政学院)为例,2018 年10 月中共绵阳市委党校(绵阳市行政学院)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确定为首家共建共享试点单位,加快了其与中共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速度。2019 年中共绵阳市委党校(绵阳市行政学院)图书馆完成业务自动化系统升级为图创Interlib3.0,以保障与中共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框架的稳定性。2020 年集群式总分馆进入调试阶段,拟实现基于集群服务规则下的资源调拨和通借通还、基于物联网条件下的远程速递流通、基于统一用户认证和资源统一揭示平台下的数字资源共享等多维立体服务。集群式总分馆建设不影响成员馆的独立运行,模块化吸引具备条件的成员加入,这将有力推动全国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实现中共中央党校图书和文化馆高效能带动基层党校图书馆发展与基层党校图书馆服务主动转型发展的和谐统一。

2.与省委党校图书馆建立VPN 总分馆模式。近年总分馆模式被广泛应用,与省委党校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主要是为了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购买方面几乎为零。笔者对四川省21 个市州调查发现,除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图书馆外,其它市州党校图书馆基本没有购买数字资源。2019 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 年上升了3.1 个百分点。在数字阅读逐年上升的趋势下,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提供是一个明显的短板。何柳英提出的VPN 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可以解决市州党校图书馆与省委党校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问题。VPN 技术已经被各类企业广泛应用,将VPN 技术中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可以保障资源共享的安全性。

3.与县(市、区)级党校图书馆建立直属总分馆模式。针对县(市、区)级党校图书馆规模较小、专业专职工作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适宜与市级党校图书馆实行直属分馆的模式进行合作。通过与市级党校图书馆之间实现图书联合采购,图书编目、读者信息、流通数据统一存管,实现全市资源共享。直属分馆模式业务量小,专业性要求相对较低,适于在基层党校图书馆推广。

4.与本级公共图书馆建立互补总分馆模式。市级党校图书馆与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有本地化优势。公共图书馆经过六次全国性评估定级,其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笔者认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具备与本级公共图书馆间搭建总分馆服务架构的条件,进而实现优势互补。

一是馆藏资源互补。根据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中图分类法A 类文献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校图书馆藏书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书刊为收藏重点,并保持更新。而此类图书正好是公共图书馆馆藏的薄弱环节。以绵阳市图书馆为例,绵阳市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约有25.6 万册。根据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数据统计,2013—2016 年馆藏年均新增入藏量为10017 册,前四名分别为I 类(文学)、K 类(历史、地理)、B 类(哲学、宗教)、G 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占总入藏量的75%。其中A 类文献入藏量仅为148 册。因公共图书馆A 类文献借阅率低而未被列入重点入藏学科,但也存在面对读者需求不能提供的服务短板。反之,党校图书馆因其规模限制,文献覆盖面有限,公共图书馆的文献量可以进一步丰富党校图书馆文献,两者之间体现出强烈的资源互补性。

二是服务对象互补。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主阵地,重点突出服务的均等性,服务对象覆盖儿童、青少年、中青年到老年各个年龄段,其阅览室主要以文献类别(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和年龄层次为参考。公共图书馆基本没有针对党员群体单位设置的阅览室和交流场所,党校图书馆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白,为广大党员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文献和阅览场所,并实行为党员读者分类服务。这既提高了党校文献的利用率,又缓解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压力。

三是学科人才优势互补。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缺少是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当前面临的具体问题,人员不足直接导致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相比党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因专业性强、业务集中、交流频繁,多年来积累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图书情报、信息服务相关的学科人才队伍。以绵阳市图书馆为例,现有图书馆相关专业副高级职称以上4 人,中级职称12 人,学科人才体系健全。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可借助公共图书馆的学科人才优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人才队伍培训,增强馆际业务交流与合作。同时,公共图书馆在面对机关党员干部或更高层次读者服务时,缺少党史党建、政治经济学科方面的专家,党校的师资力量能够为其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5G 时代已经到来。智慧环境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校园环境、学习环境和图书馆环境。郑元元指出,认识和消除智慧图书馆中的“信息孤岛”,成为智慧图书馆构建过程中的关键。基层党校尤其是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同时也面临很多的难点与堵点,必须调整思路,尽快走出当前的“孤岛”困局,趁势实现智慧图书馆跨越式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总分党校图书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党校人的忠诚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坚持“党校姓党”做好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工作
让“党校姓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