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进入陕西师范大学,毕业距今已有十余年,而我也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春风得意——如梦初醒
尽管选择教师,带有一些机缘巧合的色彩,但也毫不影响我对教育的热爱!因为喜欢孩子,我就主动请缨当了班主任,而且我并不觉得辛苦,反而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我会研究、尝试各种带班的方法,班级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班级考核第一年就是优秀。在入职的第二年我就代表区参加了市班主任大赛,这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但是渐渐地,班主任工作成了我的主业,而语文教学似乎成了我的副业。给我敲响警钟的是第二年我带三年级两个班,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语文成绩很棒,但是不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成绩几乎成了倒数,家长不满意,甚至当场质问我,一直被自己班家长信任,甚至可以说被“溺爱”的我,在面对另一个班的家长质问的时候,我慌了,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那一晚,我很难过,这怎么办呢?我给我的奶奶打了电话,“你得给人小孩管好了,还得教好了呀!”其他的话已經记忆模糊,但这句话一直记在我心上,是呀,“还得教好了呀!”是的,我还是一名语文老师呀!
我开始补短板。用之前的光盘照着上,到买来《名师教学设计》开始照着抄,抄完了我再背下来。我还珍惜每一次外出听课的机会,我会一个字不差地把听课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回来照搬着上,但是上课效果一般不太好,最糟糕的是,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而且要我自己设计一节课出来,实在是太困难了。
初遇“庄子”——准备上道
正值前路一片迷茫的时候,我们学校来了一位庄姓老师,后称“庄子”。庄子是宝安来的名师,在我心目中是地地道道的名师,他告诉我:“上课要有文体特征呀,不能都上成一个样子;对于学生的评价要贴切具体,不能只说‘你真聪明’‘你真棒’,要能让学生从你的回答中得到提升。”愚笨的我就问道:“提升什么?”“提升学生的能力呀,小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能力,这个地方学生能否得到更深入的理解,还是只是在原有基础转圈。”“那怎么学呀?”面对如此愚钝的我,庄老师依旧耐心地回答我:“姜京,我建议你要读课标,推荐你订阅《小学语文教师》,那里或许有你想要知道的答案。”
于是我认识了书中的“王崧舟”“蒋军晶”“张祖庆”。是不是每位好老师的回答都是能够让学生得到提升呢?他们是怎么表达的呢?带着好奇,我开始了我的探索之旅,我完成了我的第一篇论文《如何有效接学生的“话头”》,接着探索《让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走得更踏实》,我慢慢喜欢上探索语文的奥秘了。
除此,我还开展学生的阅读活动,我给孩子们读《匹诺曹的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徒生童话》等;给孩子们整理金美玲子的儿童诗;带着孩子们学习朗诵;我开始享受教语文的乐趣了。
沾沾自喜——被浇冷水
入职的第四年,我改教初中了,初中似乎比小学更在乎成绩。我的专业发展停滞了。我开始研究怎么提高成绩,我教两个班,经过一番努力,两个班的成绩基本齐头并进,名列前茅。因为我教过小学,所以课堂氛围一直不错,这回两个班的成绩都很好,我不禁有点沾沾自喜。第四年,终于有区级比赛的机会了,迎来了我的第一次区级比赛,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准备比赛。然而这竟然是不能带任何参考资料的封闭式的教学设计比赛,朗诵、命题、教育叙事,我一个都不会,临时抱了佛脚,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只获得二等奖。这次的比赛成绩给了我一个警醒,于是我再次开始探寻语文之道。
寻寻觅觅——中度自卑
怎么上好语文课呢?初中的语文课要的是内涵,这内涵从哪里来呢?有位专家说,他每次上课前一定把课文读10遍,感觉就不一样,就可以找到要突破的点。我也读了10遍,除了对课文有点熟悉,除了嗓子有点哑之外,我一无所获。看着“整体感知——画画句子——说说好在哪里——作者的情感”这来回往复的,我竟然厌烦上语文课了,内涵是什么,我实在是看不出来。在寻寻觅觅中,我迎来了第二次区赛。那是我入职的第7年了,我认真准备,虽然是一等奖,但是我没有市赛的资格,因为我在最后一个模拟上课中对文本的解读太肤浅,上课虽然流利,但是显现出教师素质不过硬呀!再次受到打击,自此我不敢参加比赛了。
明确方向——深深的焦虑
工作的第9年,我接触到深圳语文深度学习联盟,我开始慢慢开窍了,开始知道自己缺什么了。我明白教学艺术、文本的解读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而且二者之间还要有桥梁,能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与其临渊羡鱼,还不如退而结网,我开始重新阅读孙绍振先生的《文本解读学》,读不懂就多读几遍。
由于需要补习的地方太多,我再次陷入专业发展的困境,我到底要做什么?我要先做什么?自律或许是个好办法,但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我开始了深深焦虑的阶段了,希望我能尽快走出来。
未来——坚持理想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知道语文专业发展路漫漫,但我也坚信,道阻且长,行则致远,我想我一定会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走向我心中所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