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李君 杨文建
摘 要 本文为智慧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文章通过PEST-SWOT分析,进一步厘清了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的现实条件,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并基于PEST-SWOT分析的视角提出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即强感知的情境空间、高效能的服务空间、贴近自然的舒适空间和面向个体的独立空间,并从多角度提出完善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PEST-SWOT 智慧图书馆 空间功能定位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2.005
Smart Library Spatial Function Positioning Based on PEST-SWOT Analysis
Deng Lijun,Yang Wenji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mart libraries to improve service efficiency, improv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PEST-SWOT analysis,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spatial function positioning of the smart library are further clarified, and the spatial function positioning of the smart library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EST-SWOT analysis, the smart library space function positioning is proposed, that is, a strong perceptual situation space, a high-efficiency service space, a comfortable space close to nature, and an individual-oriented independent space, and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smart library spac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functional positioning.
Keywords PEST-SWOT. Smart library. Spatial function positioning.
智慧圖书馆空间应具有“全面感知”“节能低碳”等功能,是联通、共享、开放、协作的空间,也是绿色环保、节约友好的空间,所以它的空间功能比传统图书馆更为复杂[1]。图书馆空间功能作为用户直接感受的图书馆元素,其空间功能的构成与服务效果受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大环境直接影响,建筑、资源、技术、服务、设施、环境条件都会影响用户的最终感知[2]。文章旨在通过对智慧图书馆所处环境的分析,解析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构成的影响因素。
1 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影响因素PEST分析
空间功能是智慧图书馆实现工作与服务的基础,正确的定位能够促进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的不断演进。当前图书馆空间主要注重利用技术手段或物理隔断实现功能划分,在研究整体上需要利用PEST分析方法,对图书馆所处的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社会环境(Sociocultural Factors)、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进行解析,结合SWOT综合研究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影响因素,以期在对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分析下,更好地确定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定位。
1.1 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对图书馆而言,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评估定级是其服务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促进国内图书馆服务事业的全面发展[3]。
(1)国家基本法规形成了图书馆的功能定位的基础。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文化部《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 《“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到2020年,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加快新技术创新应用,推进法人治理进度,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的要求,这对创新图书馆空间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2) 行业法规推进了图书馆服务的不断发展。2018年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对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与改进服务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图书馆治理体系方面,2017年中宣部联合其它六部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对推进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建设、调整现有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图书馆对空间功能的定位与转型的有效措施,对提振图书馆服务效能、完善图书馆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3) 严格的建筑规范推动空间功能的不断发展。低效率或不科学的图书馆建筑空间规划与设计会严重降低图书馆建筑空间的社会服务能力,而差强人意的建筑设计方案排在图书馆建筑设计十大问题之首,体现出建筑设计对空间功能的重要意义[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等制定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2015》于2016年5月正式颁布实施,其中尤其提出公共活动和辅助服务空间建设应遵循“读者为主、服务第一”的建设原则,对推动国内图书馆空间规范建设起到了必要的保障作用。
1.2 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对图书馆事业的经费投入,对图书馆建筑规划、空间再造都存在直接影响。“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预计2020年我国GDP将比2010年翻一番,这种良好的经济形势也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自2017年开始,国家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拨款实现了连续增长。201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累计获得财政拨款172亿元,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1515万平米,平均每万人建筑面积达109平米;到2018年,国家财政共拨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208亿元,建筑总面积预计达1585万平米,平均每万人拥有建筑面积约114平米;2019年,中央为推动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资金225亿元,比2018年增加17亿元。稳步增长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对图书馆的建设与支持能力[5],也对提高公共图书馆空间建设与功能布局起到了必要的支撑作用。此外,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持续加大,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与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促进高校对诸如创客空间、协作学习空间等系列空间功能的建设实践。
1.3 社会环境(Sociocultural Factors)
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划分既是图书馆对用户的分类与需求的响应,也是图书馆资源收集、整理、展示与服务方式的社会体现。
(1) 智慧图书馆空间是社会文化与图书馆专业特点相融合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代社会文化价值理念。当前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已经走进了彻底颠覆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后数字时代[6],造型、色彩、内部特殊空间元素设计都可以成为划分空间功能的重要方式,空间功能可以由各种物品的联合设置得以展现,通过空间元素来实现空间功能划分与层次表现成为当前图书馆空间的主要特点。
(2) 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定位应当体现对资源的全面整合、高效组织、关联揭示与多元揭示,着力开展生态化建设,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此外,国家对教育工作极为重视,图书馆要围绕智力开发空间的长远目标和当前任务与各行各业展开合作,打造能夠激励创新发展、激发专业活力、激活社会资源的图书馆智力空间[7]。
(3) 图书馆是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其空间功能划分应当能满足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责的基本需求,体现社会性与文化特色。各图书馆都应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空间功能划分来更好地展现地方文化与服务重点,体现图书馆的社会属性与专业特质。
1.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智慧图书馆功能构建与服务的基础,也为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功能构建提供了更多变化的可能。随着现代技术与空间功能的不断融合,使得技术成为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与服务功能的重要元素。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图书馆空间环境、色彩、温度、湿度、光照、音量等都成为空间中的可控元素,使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能够更加趋向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领域,从聊天机器人、参考咨询机器人到盘点机器人、智能安防系统、自助借还机器人的应用设置,都体现出技术对图书馆空间功能的促进作用[8],如清华大学图书馆2018年投入使用的通借通还智能小车也是利用技术提升空间功能的重要形式。
图书馆需要借助现代技术实现空间场景的丰富与整合,提升图书馆空间服务能力,其中图书馆空间各要素的场景融合就是要创造使用户身临其境的图书馆空间场景[9],而RFID、WIFI、蓝牙、NFC、iBeacon等近场服务技术则为室内空间导航与服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影响因素SWOT分析
通过SWOT对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有利于使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向满足用户学习、检索、交互、展示、体验、休闲功能等多元需求转化,使其更加符合用户需求。
2.1 优势(Strengths)
现代图书馆空间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得益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向好与社会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尤其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不断分化,功能服务也更加便捷,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有了一定质的提升。
2.1.1 得益于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从人工智能角度来看,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与文化惠民的趋势下,移动互联技术、VR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的整体重塑,实现了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范畴的有效延伸,也实现了服务功能的拓展。
(1)自然语言编译与处理、机器学习(自动建模、自动索引)、深度学习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智能应答机器人、智能配音机器人、视频包装机器人、虚拟主播等网络机器人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虚拟图书馆与图书馆在线服务功能,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小图”、上海图书馆的“图小林”、万方创新助手接待机器人等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用户服务引流分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若加上面部表情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分析等应用,将在有效获取用户身份信息、语音信息甚至情绪方面,更是对提升智慧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功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提升了智慧图书馆空间的人文表现力。图书馆空间对文化的转播广度与展示范围是有限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AR/VR、3D进行展览、展示将充分提升图书馆空间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传播效用与影响范围的重要模式。同时,利用RFID与自助借还机器人也能进一步延伸图书馆空间的服务,如2017“世界读书日”前夕江苏常州科教城打造的“魔力书屋”,就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空间的物理延伸,不仅能实现用户自助借书,还能实现对用户自有图书的互借与共享[10]?
2.1.2 情境感知與服务应用更人性化
图书馆情境是由内部装饰装潢、家具陈设、设施设备,包括采光、通风、安防等多种元素所共同构成的,是用户使用图书馆空间时接触最为密切的影响因素之一。
(1) 现代信息技术可改进提升图书馆空间功能。多种智能应用的结合能够实现智慧图书馆空间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设置,如采光、照明、温度都可在智能控制的作用下实现更为精准的控制与更加多样的空间功能区分,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调节空间设置。
(2) 配置更为舒适的智能家具设备。2017年,印度研发团队推出了一款可以实时监测坐姿并提醒改正的智能坐垫SitAby,可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实时监控用户坐姿并提醒矫正,而智能办公桌VertDesk V3支持语音控制,允许根据iPhone用户需求自动调整桌子高度。
(3) 通过情绪识别可准确引流与服务。当前情绪识别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应用,2019年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CCF Big Data & Computing Intelligence Contest,简称CCF BDCI) 决赛中,华为云语音语义创新Lab获得金融实体级情感分析大赛冠军,体现了国内情绪识别技术的创新突破,由此也可以预知情绪识别在提升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中的应用前景[11]。
2.1.3 智慧图书馆服务理念不断演进
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的不断创新拓展,除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最为关键的还是得益于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不断演进。在第三空间理论的影响下,Jochumsen H等指出图书馆空间可以定位为启发、学习、会议与展示四种基础功能,而空间界限应部分模糊且相互交叉,以虚、实空间共存的形式更好地服务用户[12]。另有学者从用户关系的角度对图书馆空间功能进行划分,分为合作、私密、交互、社区等空间功能。依据用户的偏好与特点来进行图书馆空间功能划分也成为空间功能调整的重要依据[13]。
(1) 从以资源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变。“第三代图书馆”概念的提出持续推动着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演进,其注重人的需求、可接近性、开放性、生态环境和资源融合,对推动图书馆空间功能具有重要意义[14]。
(2) 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现代图书馆已经脱出了传统图书馆中的被动服务理念,相关服务设置、功能定位都在为主动服务而展开,这种转变带动了图书馆的资源、人力、服务都将围绕用户来开展,而建设一个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具有感召力和使用价值的空间也带动了图书馆空间建设与空间再造的变革。
(3) “图书馆+” “互联网+”对空间的融合重构。创新意味着变革、开放与融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跨界融合正成为全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特点[15],“图书馆+”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的资源观、空间观与服务观,让图书馆站在社会需求的角度组织资源与提供服务。而面对信息技术革命中此起彼伏的图书馆“边缘化”“被取代”甚至“消亡”的挑战,“互联网+”是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资源配置模式和价值体现机制的重要模式,图书馆要运用大数据思维,将“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变为机遇,推动图书馆空间服务观念、服务平台、服务模式的转变[16]。
2.2 劣势(Weaknesses)
从总体上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仍然处在初期,其空间功能划分所依赖的管理系统、技术手段以及智能服务手段都在不断的发展与融合过程中,使得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划分与服务虽然得益于创新技术发展,但也受到相关技术手段不完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2.1 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尚不完善
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能实现对空间、资源、环境的高度整合,并根据用户行为与需求实现智慧化服务,而具备对空间与用户的智能感知功能,是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核心。智慧图书馆空间的构建过程中,提升感知能力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之一。高度智能的感知能力是空间智慧化的重要标志,而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相应设施设备的智能化[17]。
(1) 智慧图书馆系统尚不完善。目前业界对于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系统的研究处于上升阶段,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其中重庆大学智慧图书馆系统、超星智慧图书馆系统是相对较为完善的智慧图书馆系统,虽然相关系统目前在资源整合与分析、用户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空间管理与空间服务上,智慧图书馆系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 空间管理与服务系统尚未与智慧图书馆系统有效整合。当前大多数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与服务主要依靠图书馆管理系统、RFID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座位预约管理系统等进行分项目服务,并未整合到统一的智慧图书馆系统中去。
(3) 智慧图书馆系统整体开发难度大、周期长。由于智慧图书馆系统涉及图书馆资源、功能与服务的各个方面,现有与图书馆相关的服务子系统也较多,且接口不统一,也就造成了智慧图书馆系统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的问题。同时智慧图书馆系统的开发大多属于图书馆的个体行为,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导致开发投入虽极为庞大,但短期收益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多数图书馆没有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来支持智慧图书馆的持续开发。
2.2.2 空间划分无标准、空间管理难度大
由于智慧图书馆系统的功能尚不完善,目前图书馆很多的空间管理、管理系统开发、教育服务都是由馆员直接负责实施,同时由于智慧图书馆系统的开发、管理、应用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也导致了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资源管理服务难度较大。另外,图书馆空间建设不受重视、人文精神价值的偏离也是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8]。
(1) 空间功能定位与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学习空间、创客空间、研讨空间、协作学习空间、信息共享空间等功能结构 虽然已经成为大多数图书馆空间功能划分的共识,但对于空间功能的标准划分目前尚未获得图书馆的全面认可。对大多数图书馆而言,空间功能结构的定位会因图书馆服务异样而采取不同的标准。
(2) 空间設施设备的采集难度大。当前,智慧图书馆可用的智能设施设备、应用系统多种多样,在空间设施设备上,如智能桌椅、座位预约管理系统、RFID系统,以及相应的WIFI、NFC、iBeacon设施设备的采购应用都需要馆员具有相应的行业经验与专业辨识能力,在不借助外力和其它部门人员帮助的情况下,单靠图书馆人员很难实现高效、合理的设施设备采购。
2.2.3 空间智能应用成熟度低
由于智慧图书馆相关应用技术的整合难度大、整合时间较短,也造成了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应用成熟度较低的问题。
(1) 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整合服务应用难度低。当前,虚拟图书馆、3D图书馆的应用已经成为图书馆空间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整体服务看,虚拟空间应用更多的是基于单独的服务、培训、展览要求所设置的特定空间功能,不能实现与实体空间的有效整合服务,同时也不能有效采集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数据用于智慧图书馆服务应用。
(2) 对空间信息、用户行为信息整体分析、决策难度大。当前,利用智慧图书馆系统进行智能空间管理、用户行为引导、用户情绪分析与参考咨询、决策与咨询服务等业务尚处于实践阶段,尚未出现能够有效整合上述服务需求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用户的空间行为管理更多的是通过馆员的责任意识来实施。
(3) 智能座椅、智能区域化温控、私密空间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智能座椅、智能区域化温控、私密空间等空间功能所需的感知设施设备、控制系统目前都处于实验阶段,其实践应用尚未普及。
2.3 机遇(Opportunities)
智慧图书馆发生了从物理空间到虚实结合的融合空间的转变,各种新技术、新功能的出现也使得图书馆的空间功能有了多变的可能。要使学习空间、创客空间、休闲空间、娱乐空间等功能发挥出相应作用,其对应的空间重构、服务重构都将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建筑技术技艺有关。
2.3.1 建筑理念、空间理念的创新发展
智慧图书馆的空间格局早已脱离了传统建筑理念的束缚,呈现出从物理隔离到生态融合的发展趋势。
(1) 更多可用的空间元素。图书馆应注重空间的生态环境设计,将生态技术有机地融合进各种服务功能之中[14],图书馆空间功能的体现中,在空间重整方面,自然元素(自然风、绿色植物、光照强度等)成为营造空间差异与分割效果的重要元素,现代建材(隔音材料、阻热材料、自动光照调节玻璃等)也成为营造特殊空间功能的主要元素。
(2) 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融合。绿色生态建筑理念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建筑所应用的主要理念之一,尤其是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物理低碳等理念也进一步影响了智慧图书馆空间的功能布局,氧吧、展览厅、静吧等空间设置不再是图书馆的新奇组成。
(3) 智能空间理念的不断融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智能空间通过普适计算,将会使以往相互隔离的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融合在一起[19],提供一种适合用户的最佳服务方式。各种虚拟现实系统、cave系统也使图书馆的空间功能更加多元化、立体表现能力更强。
2.3.2 更多空间理念的融合与创新
图书馆作为具有独立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是整个社会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信息技术、开放服务理念以及读者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推动下,图书馆空间服务已经进入图书馆界所倡导的“公共”“公开”和“共享”的近现代时期[20]。
(1) 创新空间不断出现。社会文化交融与科研支持需求的作用下,智慧图书馆的创新空间会不断出现,智力开发空间、能动型空间、静谧空间、创客空间、协作学习空间、协作空间等空间概念的设计都是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不断创新的体现。
(2) 空间融合分化不断体现。图书馆空间功能应不断发展,以适应用户的各种合理行为需求。如英国考文垂大学图书馆空间设置和智能参考咨询系统在空间功能上大体规划出了小组学习区、安静区、无声区、颠覆性媒体学习实验空间 等不同空间区域,同时还将学术写作中心、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台和数学支持中心、文字推理工作坊、写作工作室纳入图书馆的空间服务范畴,丰富了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功能[21]。
2.3.3 政策、经济条件形成有效支撑
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的不断演进也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得益于国家经济条件逐渐改善的条件下所形成的对教育与公共文化事业的大量资金支撑。
(1)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重点发展教育信息化与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要求,而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智慧社会”理念则是促进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提升了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建造、改造能力,使空间再造成为图书馆不断谋求创新发展的长期工作。此外,不断兴起的新馆、新校区建设也是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的重要渠道,大多数图书馆都会被作为标志性建筑进行打造,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空间功能的演进。
2.4 威胁(Threats)
智慧图书馆空间虽然受到了政策出台、经济向好的支撑,近年来出现了较多的创新应用与空间功能创新,使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但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也受到缺乏建设标准、建设成本高、信息安全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的困扰。
2.4.1 缺乏统一标准、空间建设成本高
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目前处于创新实践阶段,大多数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划分与空间建设都是依据图书馆的自主调研与研究,业界尚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1) 缺乏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国内智慧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2015年),但是对内部具体的空间定位、空间结构、功能结构与设置,该规范并没有详细的要求,只是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所以对于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构建而言,缺乏相应的空间建设标准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 空间建设成本高。完备的功能设计需要图书馆投入大量的财力,但除了国内的省级图书馆和沿海地区图书馆、重点高校图书馆外,其它的图书馆经费的主要用途仍是资源建设,可用于空间再造和空间功能重塑的资金并不充裕,甚至包括建设RFID系统、自助借还系统也成为大多数图书馆不能承担的经济难题,这也使得大多数图书馆并不具备研究、再造图书馆空间功能的条件。
(3) 空间功能建设缺乏创新性。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在结构、属性及其需求上各不相同,应在遵从用户群体主体空间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向弱势群体与少数群体用户倾斜,使用户在图书馆空间内都能找到自身的“位置”,但目前国内的图书馆空间建设学习多、自创少,缺乏创新性是主要威胁。
2.4.2 数据采集难、信息安全保障不足
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与应用必然涉及到用户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利用。目前图书馆系统多种多样,智慧图书馆系统仍处于研发阶段,信息安全、信息保障成为当前图书馆空间应用所面临的重要威胁。
(1) 用户数据标准不统一,图书馆空间功能应用中的行为分析难度较大。当前,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应用主要以感应设备的自助采集与前期建设为主,但由于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规范、数据接口各不相同,这也造成了图书馆空间功能更多以实体空间服务为主,智慧服务、智能服务相对不足。
(2) 信息安全保障不足。除大型图书馆外,一般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安全级别较低,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上尚存在着不足[22],且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技术安全级别、技术人员能力相对不足,在保护用户个人隐私信息、行为信息的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3 基于PEST-SWOT分析的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
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应当在充分认识图书馆空间基础属性的条件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服务用户个性化需求发展的智能化服务空间。
3.1 强感知的情境空间
Younghee N指出,提升智慧图书馆情境服务的重点应当是提升智慧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服务水平[23]。情境已经成为现代空间功能定位与服务拓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对智慧图书馆空间而言,情境空间是智慧图书馆展现图书馆功能、服务用户的主要形式,而智慧图书馆空间就应当是具有超强感知能力的智能化情境空间,这也是智慧图书馆空间的重要定位之一。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以综合提升智慧图书馆的空间感知能力。早在21世纪初,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就针对网络虚拟空间服务,开发了基于情境感知的移动服务,这也是图书馆虚拟情境空间应用的典型案例。在实体空间环境下,利用智能情境感知设备实现图书馆建筑布局展示与馆内空间引导、图书通借通还等功能已成为现实,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智能通还小车就是这一功能定位的典型代表。此外,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还需要提升面向用户的知识服务能力,如线上线下的基于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的自助检索与咨询服务,也可以提供虚拟图书馆服务、座位预约服务,甚至是提供健康信息服务,这都是强感知的情境空间服务的典型应用。
3.2 高效能的服务空间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了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要求。VR虚拟现实教育系统、智能手环、虚拟现实系统、体感互动游戏机等前沿技术设备进一步延伸了智慧图书馆空间的教育与服务职能[24],移动定位、自然语言翻译、人脸识别等技术则为智慧图书馆空间模拟服务的真实性、稳定性与及时性提供了有效保障。近年来的创客空间、协同研究空间的建设就是对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指引与社会创新服务需求的有效体现,尤其对高校而言,创新空间功能的拓展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提供科研服务支撑的重要空间职能,武汉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圖书馆等图书馆创客空间的风格与空间功能设置也成为其他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的样本[25]。此外,沈师大图书馆的空间依据“第三空间”理论进行再造,为大学图书馆的第三空间提供了借鉴[26]。再如2018年天津图书馆适逢春节推出的“网络书香过大年”虚拟现实体验活动就利用VR技术使读者体验到了与古人互动的新奇感受[27]。通过智能穿戴设备、WIFI、移动网络等感知用户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室内导航服务,或借助人脸识别系统实现智能安防都将是图书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智慧空间功能服务的措施。
3.3 贴近自然的舒适空间
自然与创新的建筑理念在图书馆空间功能营造中体现出更加多元的表现力。芝加哥大学迪安吉洛(DAngelo)法律图书馆外部采用半透明黑色玻璃幕墙立方体构造,门外的浅水池与整栋建筑相辉映,给读者以庄重、公平、秩序的特殊空间感受[28];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图书馆则充分利用读者的创新创作能力完善馆舍空间装潢,举办面向读者的涂鸦之夜活动,提振图书馆空间的亲和力与象征意义[29];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的外部空间设计大量采用瓦片、坛罐、砖头、石刻、鹅卵石等泥土烧制物和天然建材搭配,内部以钢制家具配合原木色彩,不仅体现了节约与环保,还使得该馆的馆舍空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理念的有效融合,形成独树一帜的空间功能展现方式[30]。与此同时,智慧图书馆还应当加强对空间元素的控制,如在温度、湿度、节能、通风与空气调节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推进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上,武汉武昌区图书馆的改造就结合了雨水收集系统、被动式遮阳设计、屋顶绿化与水池隔热等创新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31];深圳宝安中心区图书馆更是获得国际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评价标准)金级认证,实现了我国图书馆领域在此方面的突破[32],这既显示出我国对绿色建筑标准的执行与探索,也展现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不断攀升的同时对图书馆事业的服务与支撑;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采用的外立面结构遮阳、双层幕墙采光与自然通风、雨水回收利用等自然元素与现代建材的融合,实现了图书馆在自然空间理念融合方面的典型应用[33]。
3.4 面向人文关怀的空间
用户对图书馆空间的基本要求是舒适、安静、明亮[34],因此,大多数图书馆的空间功能设计不仅体现在对普通用户的人文关怀,更多地应体现在对特殊用户的人文关怀上,对于他们的一些功能需求也需要进行全面考虑,如儿童阅览区(包括阅览区、亲子互动区、故事区、游戏区)、青少年读者活动空间(如作业辅导区、电子乐器、手工制作工具、游戏空间)、残障阅览区(残疾人自动扶梯与自动门、视障和听障阅览区)。图书馆可以利用能实现智能开关与亮度调节的智能LED照明系统(2020年1月,Legrand在智能家居市场上推出的智能照明系统提供了对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可以通过Android和iOS应用程序对Apple Watch、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无线控制,为智慧图书馆的个性化照明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35])、能实现智能调节透光率和阻热性能的电致变色智能玻璃(美国调光玻璃厂Kinestral Technologies生产的Halio glass智能着色玻璃[36])、能实现能耗监测的智能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丹佛斯集团Leanheat人工智能供热管控系统,是我国供热行业首个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区域供热解决方案[37])等打造面向用户人文关怀的空间,将智慧空间打造朝着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的变革是社会经济条件改善的缩影,既是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大环境因素下图书馆转型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建筑技术、智能技术与空间服务理念对传统图书馆的融合与改进。通过PEST-SWOT分析,进一步厘清了智慧图书馆空间功能定位的现实条件,也能作为参考服务于智慧图书馆空间的创新与变革,对促进智慧图书馆升级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6.
蒲科.基于用户接受优势的图书馆空间要素场景化融合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5):61-68,74.
柯平,张海梅,张蓝.公共图书馆事业管理的“三驾马车”:政策法律、发展规划与评估定级[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8):32-38,69.
HEEZEN R R.How did we get into this house of cards? “What a Beautiful Building!”[J].Louisiana Libraries,2014,77(1):20-24.
财政部.中央财政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情况.[EB/OL].[2020-01-30]http://jkw.mof.gov.cn/zhengwuxinxi/gongzuodongtai/201910/t20191012_3400731.html.
肖珑.后数图时代的图书馆空间功能及其布局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10(20):5-10.
吴建中.国际图书馆发展大趋势:开放交流合作[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4-8.
智能自助服务升级:当机器人走进图书馆[EB/OL].[2020-01-31].https://www.sohu.com/a/225157215_99958728.
OCONNOR S, SIDORKO P.想象图书馆的未来[M].李丹,译.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97.
news.xinhuanet.com/photo/2017-04/21/c_1120852302_2.htm.
情绪识别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AI“看脸”是否真
的科学?[EB/OL].[2020-02-07].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653090272263941937&wfr=spider&for=pc.
JOCHUMSEN H, HVENEGAARD R C, SKOT-HANSEN D. The four spaces-a new model for the public library[J]. New library world,2012,113(11/12):586-597.
CHOY F C, GOH S N. A framework for planning academic library spaces[J].Library Management, 2016,37(2):13-28.
吳建中.走向第三代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6,35(6):4-9.
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2(11):2-7.
董同强,马秀峰.“人工智能+图书馆”视域下智慧型学科服务空间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9(2):83-88,46.
单轸,邵波.图书馆智慧空间:内涵、要素、价值[J].图书馆学研究,2018(11):2-8.
李燕波.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中的“不智慧”[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1):63-68.
高协,王昕,张心言,等.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设施构想[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6):15-20.
程焕文.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罗亚泓.高校图书馆空间与服务的延伸:以英国考文垂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5):45-52.
王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基础与个性化服务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9(7):74-77.
YOUNGHEE N.A study on next-generation digital library using context-awareness technology[J].Library Hi Tech,2013,31(2):236-253.
王宇,孙鹏.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与发展趋势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6-11.
闫小斌.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新趋势[J].图书馆论坛,2015,35(5):27-31,49.
卢全,胡永强,王宇.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8):18-23.
天津图书馆VR体验陪你过个时髦年[EB/OL].[2020-01-25].http://www.chnlib.com/News/2018-02/452029.html.
苏文成,卢章平.美国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与功能性实证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8,37(10):43-52.
FREEDMAN J B E, ONEILL S B E. Library beautification[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2016,77(5):222-248.
杨文建,李秦.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原则、理论与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5):91-98.
刘奕,李钫.历史建筑背后的非历史保护性建筑改造探索:以武昌区图书馆改造项目为例[J].华中建筑,2016(8):87-92.
石乃月.浅谈LEED标准下绿色图书馆的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9):109-112.
朱乃伟.南沙图书馆建筑设计在空间形式与绿色生态相结合方面的探索[J].低碳世界,2018(1):171-173.
王彦,田文夫.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趋势研究[J].情报探索,2019(3):107-112.
Legrand在智能家居市场上引起了轰动推出了新的智能设备照明系统[EB/OL].[2020-01-30]http://www.coalstudy.com/cyyj/202001/8124.html.
智能着色玻璃配备光线管理系统,按需调节色彩[EB/OL].
[2020-02-25].http://www.sohu.com/a/165841296_610719.
胡巍.Leanheat人工智能供熱管控系统在天津发布[EB/OL].[2020-02-29].http://www.ceweekly.cn/2019/0517/257236.shtml.
邓李君 四川外国语大学馆长助理、研究馆员。 重庆,400031。
杨文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组织科科长、副研究馆员。 重庆,400067。
(收稿日期:2020-06-22 编校:左静远,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