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辰
通过梳理财务危机的相关理论,总结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主要特征及预兆,并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对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及应对财务危机提供借鉴。
一、引言
财务危机的预测与应对是企业财务内部管理的中心环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当下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企业自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如何正确认识财务危机、应对财务危机,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梳理财务危机相关理论,明确财务危机的概念、表现形式、主要特征及预兆。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企业应对财务危机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财务危机、对财务危机提供借鉴。
二、财务危机相关概念解释
(一)财务危机的定义
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对企业财务危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试行)》中对企业破产危机提到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即企业因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采用不恰当的方法而导致财务严重亏空,无法到期偿还债务。本文认为财务危机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出现明显问题进而导致企业资金匮乏,无法按期偿还债务而产生的财务方面的危机,通常体现在经济失败、技术性损失、无力到期偿债、破产等方面。
(二)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现金流量不足。现金流量是评价一个企业发展是否盈利的重要标准之一,包含了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大部分。企业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确定的,现金流量则取决于根据收付实现制。当企业出现非正常的资金不足,现金流量减少,不能及时支付对外负债或维持正常运转时,就会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
第二,销售量持续下降。销售量的下降会引起管理者的重视。销售量受恶性竞争、市场萎缩等行业环境影响,销售量下降会直接导致现金流量减少,经济效益下降,进而带来财务方面的问题。
第三,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应收账款的增加说明本期赊销比例过高,金融风险增加。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会造成实际销售收入的假象增加,虚增了企业的利润。实际上,赊销所确定的收入并未增加企业现金流入,企业甚至需要使用现有現金流来垫付相关税费。当企业应收账款金额超出可负担的最大限度时,就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第四,企业盲目扩张。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管理者对企业追加投资或以兼并收购的方式扩大市场的现象日益增多。若企业盲目追求规模,忽略了扩张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就有可能带来负债大于收益的现象,从而造成现金断流、支付能力下降进而引发财务危机。
三、财务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其预兆
(一)财务危机的主要特征
财务危机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客观积累性。企业的财务危机是在日常经济业务往来中逐渐积累而引发的。因此,财务危机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它反映企业在特定的业务时期中,由于筹资、投资、花费、资金回收、分配等步骤中可能发生的判断处理失误,而不是会计报表上指出的某一时点或项目的失误。
第二,突发性。财务危机收到众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尽管部分影响因素可规避或可控制,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的。如果突发性因素带来的风险,在企业可承受的风险控制范围内,企业就有可能度过风险。反之,如果企业无法承受突发性因素带来的风险,就会陷入困境。
第三,多样性。造成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因此财务危机的类型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企业所面临的社会背景是多样化的,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多样化的,包含投融资、资金的使用与回收、利润分配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多样性的财务危机。
第四,灾难性。财务危机通常包含多种不同情形,不论是企业破产,还是资金应用管理的战略性失败,或是介于二者之中的其他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尽管部分企业在危机发生后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了危机,但是企业一定为财务危机付出了相应的成本,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五,可预见性。这是指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危机可以预先判断。财务危机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是由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不正规操作积累而成的。因此,财务危机有先兆性,是可预见的,具体表现为经济账目的非正常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辨别财务危机的专业能力。
(二)财务危机的预兆
常见的财务危机预兆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盈利能力下降。盈利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利润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对利润率的深入分析,来判断盈利能力是否出现问题,进而合理防范,避免陷入重大财务危机。
第二,市场竞争力减小。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一旦失去市场竞争力,失去主要的经营市场,企业的产品无法就转变为营运资金,无法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使得企业生存失去基础支撑,引发财务危机。
第三,企业资金短缺。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策略之一。负债经营需要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因此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一旦企业通过负债而得到的投资未获得预期收益,就会导致企业资金运转困难,无力按时偿还债务,同时也会使企业信誉受损,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对于企业而言,外部因素为宏观环境因素,大多只能被动接受,不可避免;而内部因素则是企业内部管理因素,大多可由企业自身控制,可通过适当措施来规避风险,降低损失。
(一)外部因素
1.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企业部分经营活动缺乏法律监督,导致徇私舞弊等现象发生,进而引发企业财务危机。此外,我国当前的信贷管理过程不够严谨,部分企业在已发生财务危机的状态下仍然能获得贷款,加之后期对贷款企业监督管理不力,使得企业可能陷入更大的财务危机之中。
2.行业发展趋势变化
任何行业的发展必然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新的企业也不断进入市场。由于人们对于各类产品服务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这就导致部分无法跟随市场需求及时升级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逐步被淘汰。持续不断的行业竞争也增加了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二)内部因素
1.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系统合理的治理结构对企业财务状况有着直接影响。部分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缺乏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及管理体系,缺乏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导致财务管理活动不够科学严密,各类风险控制政策难以有效落实,进而带来财务方面的漏洞。长此以往,企业将会陷入财务危机。
2.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只要经济活动发生,就有可能带来财务风险,产生财务危机。部分企业在发展初期,为了快速做大做强,盲目扩张,甚至高负债扩大经营规模,加之部分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内部配合不到位,忽略了风险控制与防范,一旦市场形势发生变化,企业就无法继续运行。盲目追求规模,忽略风险控制与防范,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3.企业资金链断裂
完善的资金链是维持企业正产生产经营前提。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反复操作,是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过程。只有保持这一良性循环,企业才能持续运营。当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盲目擴张、大量借外债或融资结构不合理等行为时,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较弱,极有可能因外部突发状况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可以说,外部宏观环境因素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无法避免的,是面向所有企业的,不会直接导致单个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而内部微观管理因素才是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五、企业应对财务危机的对策
(一)对于外部因素影响的对策
1.针对市场经济环境
市场经济环境处于变化之中,企业必须对市场经济环境及时进行预测和判断,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迅速制定防范措施,通过调整自身经营策略、负债比率等方式,提高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效避免因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危机。
2.针对行业政策变化
国家经济政策及行业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持续关注国家政策,充分理解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并针对国家政策变动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管理办法,使企业快速适应新政策,从而降低因政策变动而形成的经济风险。
(二)对于内部因素影响的对策
1.完善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意识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可行的治理结构。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必须结合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形势,不断改进治理结构,树立风险意识,严格控制负债比率。当市场前景较好时,可适当负债;当市场低迷时,应谨慎行事,及时调整财务结构,以有效降低风险,防范财务危机。
2.建立适当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是指企业以计算机为基础,通过设定相关预警指标,实时监测企业在日常交易中的财务行为,在可能发生财务危机时提示相关人员。为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企业应当提高自身的科技信息化技术水平,同时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充分发挥财务预警系统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的作用。
3.适当出售部分业务
当陷入财务危机时,企业适当将部分业务出售给其他企业,可以迅速回笼资金,缓解财务危机。企业可以将现存的部分子公司、部门、固定资产等出售给需要的企业,也可以把制造环节中不适合自身的部分出售,从而获得资金来解决企业现有危机。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