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西班牙、德国、埃及特派特约记者 陈晓航 青木 黄培昭 ●本报记者 李雪 胡雨薇 谢文婷 ●任重
“为记录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特发布本白皮书。”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以3万余字的篇幅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并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贫困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不平等的背景下,它与人权的基本关系更为凸显,而中国的减贫成就被公认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出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西方某些人士从不同角度“解读”人权概念,并对中国的减贫举措进行抹黑。“白皮书蕴含着中国治理和政治发展文明的范式,其中的核心是人权首先是谁的人权、什么样的人权的问题。”一名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中国减贫事业的全景式反映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日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结束语、附录。正文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人类减贫探索新的路径”“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五个部分。可以说,这部白皮书是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的重要史料和文献。
根据白皮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此外,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实现脱贫的近1亿贫困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白皮书还提到,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官员回答了中国扶贫标准是否低于世界银行标准的“老问题”。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表示,中国贫困人口退出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多维标准,不仅仅是收入,还考量了贫困人口生存权、发展权的实现。总体来看,高于世界银行的极端贫困标准,也高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绝对贫困线。
白皮书也引起外媒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援引白皮书的内容称,该书记录了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历程,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中国力争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目标超3000万。”该报的另一篇文章称,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官员6日说,中国将推动1亿脱贫人口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今年目标是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超3000万。
“中国制定避免重返极端贫困的详细战略。”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6日称,白皮书回顾了这个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1/5的亚洲国家,如何经过40多年努力让7.7亿人摆脱贫困,为全球减少贫困人口作出超过70%的贡献。“现在的挑战是努力推动农村地区的不断发展,防止相关人群再次沦为贫困的牺牲品。”
对于拉丁美洲通讯社提到的这个“挑战”,有关官员在发布会上做了直接回应。白皮书中也明确点出“稳定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为此,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庆祝建党百年的“最好方式”
“白皮书主要有三大亮点,”中国社科院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毅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用非常凝练的语言再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艰苦过程,从建党100年到专项扶贫40年再到精准扶贫落实,白皮书将整个历史过程非常清晰地展示出来;第二,系统分析了中国的减贫经验,我们这一路怎么走过来,怎么做的扶贫,为什么取得成功,对这些内在经验、机理和机制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总结;第三,凝练了中国在精准扶贫、脱贫过程中的扶贫理论,不仅对于中国,对于世界的减贫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对于中国的减贫成就,一向对华挑剔的西方媒体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奇迹。德国电视一台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不再有任何中国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中。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已经结束,“这是一个历史性奇迹”。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始终发挥了坚强领导作用和主导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领导和组织保障。”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二级教授宋圭武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党的领导如何落实?工作机制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各级一把手总负责。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曾在中国基层考察过扶贫工作,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中国才得以实现全面脱贫并率先战胜新冠疫情。库恩说,中国很多基层的党委书记都将扶贫视为最重要的任务。“我在中国待了很长时间,我看得出来,他们不是在我面前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