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露霞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高中美术教师对学生总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学生具备了最基础的鉴赏能力,才能为其今后美术学科的学习打下牢靠的基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高中美术学科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极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随之出现。将设计思维与高中美术教学有效衔接,会对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内在驱动作用。
从字面上来讲,设计思维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与普通的单向性思维不同,充分利用设计思维能够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使其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会更加轻松。设计思维需要学生对问题的发生背景、原因以及这一事件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研究,充分激发潜在于学生内心的洞察力,使其具有理性思维。此外,设计思维还能够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相互结合,使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对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讲,设计思维应当秉承以人为本、注重观察、创新思维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与之相关的意义,懂得美术价值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与鉴赏能力。设计思维是新时代发展衍生出的新的思想,这也是时代发展的体现,从这一角度来看,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充分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将设计思维与美术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应试教育总是以分数作为标准评判学生的优劣,部分家长及教师无法摆脱“升学主义”思想的束缚,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固化,这让很多学生到了职场上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也使其在就业过程中总是碰壁。在现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以往传统制造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新时代产业模式下,各行各业不只是对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有所需求,对具有设计思维的跨领域人才更是渴望。以往的设计思维培养只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或设计师,但现在的设计思维不再局限于某个行业或专业,它是新时代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美术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之一。现阶段,美术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在实际的高中美术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虽然部分教师明白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大部分教师依旧摆脱不了“以师为主”的教学思想,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所学知识无法灵活应用到生活及实践中,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其次,教学理念不够创新。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绘画教学时只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内容,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设计思维进行创作,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最后,课程结构不合理。很多美术课程只有美术理论、艺术鉴赏以及绘画等方面的内容,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又完全脱离大纲要求,使得课程结构更加不合理,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愈发强烈,无法自主进行艺术创作,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提不起兴趣,培养学生美学素养的目的自然也无法实现。
在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要想把设计思维巧妙地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创新教学理念与策略,只有自身思路得到拓展,提出的教学策略具有创新性,才能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为培养优秀的人才提供帮助。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当在闲暇时刻多将目光投放在与美术专业相关的领域,借助互联网拓宽自身视野,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同时还需要寻找最为先进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高中美术教学。例如,在讲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相关内容时,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蒙娜丽莎》,以及著名画家梵高、毕加索、王冕、顾恺之、吴道子等笔下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这些美术作品通过荧幕呈现给学生,让其对这些美术作品有基本的了解,然后从中找到与作者的共鸣之处,慢慢地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喜欢上美术这一学科。这样一来,就会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随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身边的美术作品,根据不同的形态性质可以分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以及视觉艺术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美好,有利于打破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偏见,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得到培养。又如,在学习《肖像漫画》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取他们喜欢的漫画作为主题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在正式讲解课程内容之前给学生播放一段比较夸张的表演搞笑视频,在学生发笑并产生兴趣的同时,告诉学生人类肢体语言的多样性及多变性,不同的肢体语言能传达不同的信息,具有不同的意义,而人的面部表情就是人类情感以及思想的重要传递媒介。然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别表演遇到不同事情时的反应,并让其他学生注意表演者的表情变化。比如,发现自己忘记交作业时的惊恐;在年级光荣榜上看到自己名字时的欣慰;被他人误会时的无奈等等。学生在表演和互相讨论的过程中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破了课堂一开始教师就直接切入主题的单调模式,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设计思维。
要想充分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使之具备较强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美术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其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效率和质量。如在带领学生绘制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将目光投放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可以渗透美术思想的物品。为了使印象变得更加深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具有艺术性的物品时,及时将它记录到笔记本上,在闲暇时刻将其绘制在图画本中,以此达到快速提高自身观察生活以及绘画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著名画家创作的作品,让学生意识到优秀的作品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需要平日多加训练,慢慢地将自身的艺术思维提升至合格的标准。最后,教师还可以经常举办相关的美术活动,从生活入手,加入设计思维。例如,在学习《美术历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神话故事《女娲造人》为例,引导学生将思维投放在自己身上,切实转化思维,着眼于生活中的事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张白纸或一些橡皮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凭借课堂上提供的工具创作世界上的第一个人类,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
情感在创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决定作品的审美走向,浓厚的情感基调可以使美术作品拥有更高的灵性和可观赏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情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进行绘画创作前,教师可以播放与主题相对应的音乐,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依旧以《肖像漫画》为例,在绘画创作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或偶像明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创作,出于对绘画目标的喜爱,学生会带着一定的感情进行创作。这种方式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想象力是人类在大脑中描绘图像的能力,也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因此,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高中美术教学主要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及创新机会,使学生的想法变得更为新颖,极具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在高中创意美术教学中,学生不必在意教师的创作思路,要以自身的生活及学习经验为出发点,对已有的素材进行自由分配,不受任何束缚地进行创作。另外,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例如,在学习《美术与眼睛》的相关延展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前点拨学生何为美、何为美术作品,随后将大部分的时间交由学生安排,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必要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点拨,告诉学生自己的眼睛是用来捕捉美好事物、感受美好生活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发挥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充分掌握美术的基本含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高中美术教学对“以生为主”的育人理念愈发重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也成为新时期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在美术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与创作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以生为主”的育人理念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同样以《肖像漫画》相关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保持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寻找绘画素材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取漫画素材。如部分学生谈及足球就兴奋不已,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罗纳尔迪尼奥、C罗、梅西等著名球星的照片和肖像漫画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根据自身的创作灵感对肖像漫画进行创作。还有部分学生对影视明星有所关注,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吴京、成龙等人物的画像进行创作,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绘画水平,培养其设计思维。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教师倘若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将设计思维融入美术课程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得到良好培养,更有助于学生美术水平的大幅增进。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形式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教学质量及成效得以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