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资源整合应用对学生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2021-04-07 19:25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工业区位教材因素

杜 娟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为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通过合理组织的方式来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过程中要合理整合教材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思考和分析的方式来加工知识,理解规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性认识。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就会主动探究,从教材中提炼有效信息,主动分析,在思考中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也会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理解人地协调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案例教学实践操作

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教师要关注教材资源的利用和整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在对知识的加工中深化认知,提高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时,教师可以通过中国东风汽车集团作为导入,2006 年,公司总部从湖北武当山迁到武汉,鼓励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探究中学生会认识到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并且对工业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工业区位因素。思考中学生会体会到工业区位因素包括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原料、土地、水源、市场、劳动力等都会对工业区位选择具有影响。在建厂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迟到经济效益和运输成本等问题。当学生理解了基本工业趣味因素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宝山钢铁厂区位进行分析,鼓励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探究知识,感受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学生通过灵活应用知识的方式来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任务探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共同分析任务,实现有效学习,深化对知识要点的认识。

在学习必修二《工业区位因素》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且了解工业的概念以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促进学生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学生在必修一已经学习过《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区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里也了解了工业和工业生产的概念、特点以及形成和发展。学生在探究这些知识时会积极地借助以往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在思考中理解规律,进行知识的加工,并且结合实例判断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且能够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进行工业布局的选择和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往学习过的知识来灵活应用知识,在探究中提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对比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采用积极导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对所学知识充满期待,融入课堂探究情境中。情境教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参与其中,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在对知识的加工中主动分析和实践,提高理解能力。在《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了解工业概念和类型,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了解工业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区位有哪些。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经历了思维的加工,能够很好地理解知识。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时,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畅所欲言,表达工业区位因素,在合作中共同寻找工业区位因素。学生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方式来共同讨论,在交流中完善认识,逐步丰富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主体,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引导,通过思维活跃的方式来理解知识。教师还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知识,利用生活实际来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配合教师,在参与中理解人地关系,体会到和谐发展。

三、有效教学策略总结

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情境就像是吸铁石一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把目光关注到课堂知识的探究中。情境会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对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例如在学习《常见地貌类型》时,教师在课堂伊始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图片,让学生看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沟、洼地、峰丛、溶洞,河流地貌形成的河谷、河口,风沙地貌形成的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独特的地形会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在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体验的方式来分析和理解知识。只有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才能够真正地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宇宙中的天体类别,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并且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等。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会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加工中把握知识本质。为了促进学生的探究,教师可以变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主动思考知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主动地设计问题,用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分析和探究,在对知识的加工中总结规律,深化认识。例如在学习《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怎样的?”“对流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中会主动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并且在分析中认识到对流层温度的主要来源就是地面,会影响到对流层的气温。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中,主动理解知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对高中地理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应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组合,灵活加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整合教材资源,会促进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蔓延,主动延伸,实现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工业区位教材因素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探讨
——基于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思想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解石三大因素
强化锻炼:在工业区位问题上开展地理专题复习策略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基于多样化学习的“工业区位”教学研讨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