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培育策略研究

2021-04-06 19:51翁贤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方法分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翁贤明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新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且也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持续性的探讨。从本质上来讲,核心素养针对的是个体思维和模式的养成,这也就意味着,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应当从孩童时代就逐步落实。对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分析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给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构建更加高效的现代化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培育现状;方法分析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也成为家长和教师关注的教育重点,国家在宏观上也对学校的课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把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当作金科玉律,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鲜明的思路和方向。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小学生来讲。

一、分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从2017年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在本质上与中国发展的方向是相一致的,强调的是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冯伟民教授认为,中国的核心素养反映的是民族的科学文化价值,是个人在成长和发展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和技能,能够让个体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马云鹏教授指出,核心能力的培育,有赖于学习者自身的探究和实践,并且也与学科的特点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以学科为导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同时,其他学者也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作出了探讨,赵英英教授认为,语文的核心素养应当以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导向,要涉及到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这三个最为基本的层面。

二、分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着自己的主观意识,教师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小学年龄段是6岁到12岁,教师在这一阶段不仅要引導学生开展写作活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部分教师自身也尚未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只是把个人思想强加到学生身上。

其次,部分教师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把核心素养与语文知识的学习深度结合到一起,仍旧是以一刀切和题海战术的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类型的习题,以此来应付考试。但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模式,不仅会让学生在重复性的训练中产生审美疲劳,也会让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得越发沉重。

三、分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和措施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和方向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之所以不够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模糊了课堂教学的界限,没有精准把握语文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对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细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为一系列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定的指导,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依据,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例如,在学习《颐和园》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依照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设计出细致的教学目标。首先,就语言的建构来讲,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和生词,并把握这些生字和生词的意义,懂得表达和应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应用到后续的写作实践中去。就思维的发展来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着眼于文章当中的细节性问题,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优势。就审美能力的发展来看,教师应当让学生标志出文章中描写景物的优美文字和段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自己创作出景物描写的作品。就文化的传承来讲,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颐和园的发展历史,并阐述颐和园在中华遗产和世界遗产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1]。

(二)设计多元化课堂活动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纵深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明显的调整和变化,合作能力也成为人才必须具备的社会技能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把班级看作完整的整体,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并不是一座孤岛,由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设计出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各司其职,互相借鉴有用的经验,取长补短,查漏补缺。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一名成员负责搜集圆明园在历史上的光辉图片,一名成员负责搜集圆明园被毁灭时的背景故事,一名成员负责整理圆明园被毁后的废墟资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陈述和总结,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种分工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沟通信息,同时也能够激发出学生语言和文字的表达欲望,推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2]。

(三)抛出启发性问题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简单提过,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要求的本质在于,学生思维力的进步。而问题作为启动学生思想的钥匙,作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明灯,也应当获得教师的青睐和认可。对此,教师应当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思维平台和空间,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例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巨人和花园里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巨人前后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文章中的哪些对话反映出了巨人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带着疑问,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带入人物角色,展现出文章中的对话。

四、结束语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师才应当从更多的角度出发,多管齐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通过目标的确认,活动的多样化设计,问题的启发性引导这三个角度,论述了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和措施,充分尊重了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认知规律,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在未来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构建更加完善的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脚步。

参考文献:

[1]王盼.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 2019.

[2]杨雪.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 新课程研究,2020(29).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世纪学校)

猜你喜欢
方法分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