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中国这片地大物博的土地上,长在生态资源丰富的神州北国,每天我无忧无虑地呼吸和歌唱。我欣幸,我是大兴安岭的孩子,那一抹久久回味的蓝莓果香也伴随着我的成长渐渐飘远。
那是20世纪70年代,祖国开发北疆的号子刚刚吹响。我的父亲母亲带着满腔的热血作为一名名威武淳朴的铁道兵,来到大兴安岭。随着轰隆的土炮声响彻大兴安岭,“兴安岭之脉——铁路”开始不断地传送着兴安儿女的希望。
那时候,父辈们初到北疆正是山花烂漫时节。那一叢丛的蓝莓棵子上星星点点的小花,在他们眼里并没有什么新奇。只是那椭圆的叶子酸酸甜甜的倒是像极了“关里家”那刚冒出的榆钱。随着第一列“福利车”的到来,那星星点点的小花也变成了青青的果子。“这是什么?”伴随着大伙的疑问,半个月左右,果子就有蓝黑色的了。不知道是哪一位细心观察、敢于尝试的人,看到有绿色的虫子从小小的果子里爬来跑去的,顺手拈来一枚蓝黑的果子放在嘴巴里。随后酸甜酸甜的蓝莓果子就成了这里独有的物产。
小时候,我勤劳的母亲总是让山里特产,逐步成为家中富足的食品储备。母亲更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为童年的我精心烹制着一桌桌丰盛的大餐;而我,就成为一名小小的美食家。我最难忘的是母亲精心烹调出的蓝莓果干与果酱,那一抹甜丝丝、酸溜溜的蓝莓果香呦,让人久久回味!
生长在飞跃发展着的21世纪,每位中国人都能品尝到大兴安岭蓝莓制出的一道道盛宴和一道道美味。而今家乡巨变,飞机高翔,引来凤凰,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山货特产也乔装打扮走入商场、酒楼。它们不再是母亲灵巧的手中,仅仅为我们带来果腹的甜品;它们不再是饥饿孩子用心咀嚼,仅仅为他们消逝清苦的艰难岁月的野果。它们是俄罗斯飞行员解救失明、干涩眼睛的良药;它们是羞涩姑娘盈润脸庞的期盼。在夏秋季节成熟起来的蓝莓果,一个个蓝盈盈的薄皮,珠光宝气。一座座蓝莓园拔地而起,更是为兴安岭富足的今天,留下了父辈开拓者的印记。而今兴安八月,一串串蓝得透亮的果子,更是以玲珑剔透的形象,点缀了兴安儿女蓝莓节的情怀。
吃在21世纪,已由果腹、温饱逐渐升华为营养、品尝和欣赏。邀请三五知己好友,围坐在夏日带有空调的蓝莓庄园,凉风习习,沁人心脾,用心感受餐桌旁小桥流水般的景致,用心观赏一大桌关于蓝莓的艺术美味,用心品味一道道可口的盛宴,不用出远门,就能体味旅游的惬意。
此时此刻,我正静静地站在八月明媚的阳光里。品味着那一抹浓郁得化也化不开的香甜,憧憬着关于蓝莓永远也泯灭不了的情愫。但愿那一抹蓝莓果香随着我的成长渐飘渐远,飘向大江南北,祖国各地!
作者简介:
崔双莲,生活于漠河市最北林区小镇,热爱生活,热爱家乡。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大兴安岭分会主席、大兴安岭地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见于《青年文学家》《龙法政工》《黑龙江审判》《人民司法》《中国审判》《北极光》、中国诗歌网、散文网、华夏早报、黑龙江法制报、当代作家网等报刊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