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僵局的缓解

2021-04-06 04:29杨天石
世纪 2021年2期
关键词:林彪蒋介石国民党

杨天石

四、国民党派郑延卓等慰问陕北水灾,

毛泽东与郑第一次谈话

1942年11月上旬,因陕北发生七八十年未曾有过的大水,国民党派赈灾委员会委员郑延卓、专员梁建华、上校参谋周励武三人赴延安赈灾。11月11日,毛泽东与朱德、林伯渠致电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表示欢迎。 17日,郑等三人抵达延安,受到叶剑英、林伯渠、李鼎铭等人的欢迎。其后,郑延卓等先后与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王稼祥、高岗、萧劲光、贺龙、徐向前、林伯渠等晤面,21日,郑延卓等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谈话汇总报告:

(一)目前国共问题,不仅为国共两党之问题,而是整个中华民族之问题。抗战期间,(两党之间)并无问题;战后建国期间,(两党就会发生)“和”与“战”之问题。在目前国际局势下,国共问题亟须解决。

(二)国民党在党政军各方面均占统制之地位,共产党若将国民党推翻实不可能,然共产党拥有数十万军队,如国民党欲将共产党消灭,则共产党亦只有上山。

(三)中国为两头小、中间大之社会,即无产与资产阶级均占极少数,而中产与小资产阶级占绝对多数,故现阶段实为民主革命,而非平民革命之过程。如谓中国现在能实行共产主义,实为笑话,现在共产党所实行者均为《抗战建国纲领》,故共产党极愿拥护国民政府,即蒋委员长领导抗战建国。

(四)自新四军事件后,国共关系几至断绝,共产党前派林彪赴渝晋谒委座,请求解决边区问题,提供意见,恳中央予以采纳,准予扩编十八集团军为三军九师,新四军为一军,拨归十八集团军指挥,并希望中央早日释放叶挺。

(五)请求中央按陕甘宁边区现有区域,予以声明加委,并解除对边区之封锁。

(六)目前国民党保持强大军队,如共产党将所有军队取消,则全部党员将被解体,希望中央能予以公允整编,至政令、军令之统一问题,原则上接受,如所发命令中含有毒素,则不能接受。再对于新四军移防问题,待形势许可后方可遵行。

(七)陕西工事,被洪水冲坏之处极多,尤以吴堡县宋家川以南为最,希望中央能拨款修筑,否则敌人渡过河西,窜扰为患,吾辈将不能负责。

郑延卓的这一汇报,概括而言,并未指出哪一条出自毛泽东。不过,郑延卓系向上峰报告,自应力求准确、可靠,不会乱加己见。

五、毛澤东与郑延卓的第二次谈话

郑延卓等在延安期间,参观了许多地方,接谈了几十个人。12月1日,郑延卓等将离开延安,返回重庆,毛泽东再次与郑等谈话。据郑所写汇报,其内容为:

一、毛泽东称:中国根据历史的相沿,现在不独绝对不能行共产主义,且不能行苏联之新经济主义,甚至目前要实行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亦未必可能,因中国社会,始终仍保存着七分封建,三分民主,故吾人(毛自称)不愿贸然实行共产主义。

二、根据上项之认识,中国共产党极愿以至诚来帮助国民党实行三民主义,尤其民生主义,如果实行顺利,进一步即可实行共产主义,此即国父所谓“民生主义即共产主义”之真义。

三、中共不一定要保持武力,惟目前如果没有武力,则党必不能存在,党倚附军队而存在,乃不可掩饰之事实,但中共能取得党的合法地位,则可放弃军队。

四、中共军队极希望军队改编,合新四军编为四个军,辖十二师,此系事实需要。

五、中共在敌后所建立之政权,系政府所放弃之地区,并非中共破坏行政。

六、中共布散敌后之政权与军队,至少可以牵制敌军十三个师团,即此一点,中共对于抗战亦可告无罪。

谈话之后,毛泽东曾将所谈内容大略致电告诉周恩来与林彪。毛称:谈到边区,“我说区域维持现状,人员加以委任”。谈到军队,“我说应编四军十二师。此外停捉、停打、停封,发饷、发弹、发药”。谈到三民主义,“我说现应实行七分资本三分封建的民生(权?)主义,议会制的民权主义”。谈到社会主义,“我说将来要实行的,现在无条件”。 谈话中,毛泽东还夸赞蒋介石是全面人才,说国民党大有希望。

将郑延卓的汇报与毛泽东致周恩来、林彪电所述比较,可见汇报大致有据,但并不很准确。谈话中,郑延卓要求毛写一信致蒋,毛当即挥毫:

前承宠召,适染微恙,故派林彪同志晋谒。嗣后如有垂询,敬乞随时示知,自当趋辕聆教。郑委员延卓兄来延,宣布中央德意,惠及灾黎,军民同感。此间近情,已具告郑兄,托其转陈,以备采择。郑兄返渝之便,特肃寸楮,借致悃忱。敬颂勋祺不具。

函中,毛泽东首先解释,前此之所以派林彪赴重庆的原因,表示今后蒋如有垂询,当亲赴重庆“聆教”,并对郑延卓的来延表示感谢。

当晚,边区政府、边区参议会、八路军留守兵团举行欢送晚会。

六、郑延卓返渝,携回朱德与林伯渠的感谢信,汇报毛泽东的12条意见

12月2日,郑延卓等带着朱德、林伯渠的两封信返回重庆。朱德函汇报八路军“坚持华北阵地”,实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情况,要求蒋介石“时赐指示,俾有遵循”。林伯渠函汇报陕北水灾灾情,声称“今日救中国第一任务在驱逐日寇,欲驱逐日寇,必须实行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之实际在于改善民生,否则无由发展民力”。函末,林伯渠代表陕北“灾黎”向蒋介石“泥首鸣谢”,并向蒋赠送陕北皮统、小米等土产,以示敬意。

除了带回朱德和林伯渠的两封信函,郑延卓还写了份综合性的报告《毛泽东谈话及共党内部要闻》。其中第一部分为《毛泽东面称》,共12条:

1. 此次大战后,短期内,英美不会打苏联,至少英苏条约二十年内如此,此一壁垒,可无问题,中国国内则国共两党之和战问题。

2. 中国战后应为三民主义共和国。国民党为主,共产党及其他政党为辅。

3.中国目前不能谈社会主义,因中国无资本可言。

4.中国最近若干年不仅不能实行社会主义,即民生主义亦不能即刻实行,如节制资本。中国目前应为一个三分封建七分资本的国家。一面保存土地私有权,同时凡国家不能或无力经营之企业及其他有关经济事业,应一律极力协助民营,方能确立国际间真正的平等地位。

5.对土地改革,共产党极有经验,认为须实行减租减息,与交租交息,以保障佃农之善良生活及地主之适当利益,始能行之無流弊。

6.中国二十年内,应以一万万农业人口,转为工业人口为目标,方能进入现代化国家之阶段。

7.中国将来必渐进为社会主义国家时期,或为数十年,或为数百年,客观条件具备,应为和平转变。但此时如仍有少数人顽固坚持,或难于激烈变化。

8.军队问题。请中央将十八集团军编为三军九师,新四军更改番号,另编为一军三师。如此则可一律渡过黄河以北。但实行整编时,应请中央选择有利之时机与路线调动,因沦陷区敌军压迫,若不注意实际情况,即将受敌人压迫也。能照此办理,本人立刻可签字实行。至于军政,当服从中央办法,并请派员纠正。

9.炸药并不需要大量发给,但希望多发火药,俾各部队能自制手榴弹、枪弹。

10.战后请中央指定十八集团军驻防地点,听候调遣。待将来宪法实施,共党合法存在得有保障,国民党无消灭共党之诚意,则十八集团军可以取消。

11.中央所望于共党者,最好能交出军队,否则使在晋、冀、鲁等省,其力量足以抗日,而不致危害国民党,亦甚为得计。

12.编军后,边区问题可从容计议,以能使中央承认为第一义。

郑延卓汇报的第二部分为共党内部问题,第三部分为军政情形。郑称:“现在军队约五十余万,现以廿五万为精简目标。”关于民众方面,郑称:“共党取之有道,似不甚苛扰。共党亦颇买好民心,经多方考询,似尚无怨言也。”

综合上述郑延卓报告,中共当时实行的是平稳、实际,既不激进,也不柔弱,既不“左”,也不右的政策,以抗日救国为第一义,表示尊奉三民主义,拥护国民党和蒋介石领导抗日。同时声明,社会主义是遥远的未来的事情,不会像苏联一样急急忙忙搞社会主义和社会革命。这对于解除国民党人的“恐共”情绪,自然有利。国民党人所最担心的是中共有地盘、有军队,但中共方面表示,边区军队以能抗日而不危害国民党为限,中共甚至表示,战后十八集团军的驻防地点可以听从调遣,在中共取得合法地位,国民党确无消灭共产党之意时,十八集团军亦可“取消”。这在国民党人看来,自然是很大的让步。

七、中共对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的肯定

1942年11月12日至27日,国民党在重庆举行五届十中全会。会上,国共关系即出现和缓现象。26日,五届十中全会召开第12次全体会议,蒋介石主持。他在会上表示:对共产党仍本宽大政策,只要今后不违反法令,不扰乱社会秩序,不组织军队割裂地方,不妨碍抗战,不破坏统一,并能履行二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共赴国难之宣言,服从政府命令,忠实地实现三民主义,自可与全国军民一视同仁。当日晚,与会代表集会研究,通过《对共产党政策之研究结果案》,该案宣称:敬谨接受蒋介石“经审慎考虑而发表之指示”,声称只要“彻底觉悟,服从法令、严守纪律,精诚奉行三民主义”“则不问其过去之思想与行动如何,亦不问其为团体或为个人,政府当一视同仁,不特不予歧视,而且保障其公民应得之权力与自由”。

五届十中全会闭幕之日,会议发表《宣言》,其中“集中建国意志”一段称:“今日吾国欲起死回生,勿负此千载一时之良机,则对外必须互助合作,实现人类平等之公理,对内尤必须共同团结,共矢精诚无间之决心。”又称:“中国至于今日,已不应再有所谓政见之异同,亦不容同在兴亡关头之国民再有互相猜忌、互相排拒、互相牵制妨碍之现象。”《宣言》重申《对共产党政策之研究结果案》提出的相关思想,宣称将一体尊重各团体、各个人“其贡献能力效忠国家之机会”,“必有举国一致之真诚团结,而后乃能负起空前艰巨之使命”。这一段话,明显针对中共而言。

中共迅速注意到了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的变化。11月29日,两天之后,中共中央即向全党发出指示,认为这是中共长期努力和国民党人经过长期思考之后的结果。发言人称:

十中全会的决议,表示了这种解决的原则,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求我们不超出他们严格的范围,他们则答应和我们合作。十中全会的这一处置,是我们和他们长期接洽及他们经过许多的动摇犹豫之后才决定的。最近十月间,我们派了林彪同志去延安,十一月他们派了郑延卓来延安。十中全会的这一决议,对于从1939年到现在四个年头的国共不良关系,做了一个总结,是对于我们今年七七宣言的回答,开辟了今后两党继续合作及具体谈判与解决过去存在着的两党争论问题的途径,虽然这些争论问题还不见得很快能完全解决。

同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评论,肯定五届十中全会宣言的许多观点“都是很对的”,“由此足证在对外对内的最重要政策上,国共两党之见地,基本上并无二致”,对此,发言人表示,“实足庆幸”。对于“特种研究委员会”的报告,发言人认为和中共1937年9月20日所发表的《共赴国难宣言》的“基本精神”,“亦并无歧异之处”。发言人称:“此种表示,实为吾人多年以来之竭诚要求,今获此种明确之宣告,庆幸尤深。” 12月12日,中共南方局在《关于国共关系的报告提纲》中说:“十中全会的宣言的精神是好的,是值得赞扬的。”又说:“十中全会的宣言和决议已不是内战危机的扩大,而是由军事解决向政治解决的开始,也就是好转的开始。”

八、林彪再次会见蒋介石,要求“三停”“二编”,蒋介石称赞中共“爱国”,“有思想”,是“国家的人才”。

1942年12月14日,林彪接到蒋介石召见的通知。16日上午,周恩来向林彪指示见蒋时的谈话要点。午后,由张治中陪同见蒋,约谈45分钟。林彪向蒋介石介绍了中共向党内外发布拥护五届十中全会的宣言与决议的情况,声称:中共“拥蒋为民族领袖确是诚意”。接着,林彪提出“三停”(停止全国军事进攻、停止全国政治压迫、停止对《新华日报》的压迫)和“二编”(允许中共军队编两个集团军)以及发饷、发弹、发药品等要求,并对派郑延卓去延安赈灾表示感谢,预言“双方今后当更接近”。 林彪在后来的报告中提到当时蒋介石表达了五点意见:

1.统一团结问题,他们是诚意的,不是政治手段。希望能真正团结,希望大家在政令下工作。

2.各政治团体要集中起来,所有问题应求解决,并要求整个解决,很快地解决,越快越好,不要拖拖沓沓的零零碎碎。

3.只要他一天活着,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后,总会更合乎公道的,不让我们吃亏的。他死了就管不了。中共是爱国的,有思想的,是国家的人才,国家是爱惜人才的,不会偏私的,一视同仁的。

4.过去革命五年的十年的随便过去了,现在当求国家问题解决后,国家必能一日千里的进步。

5.答应发给药品。如果我不离开重庆有了时间可去找他,离重庆后,日后要再来亦可以的。

蒋林谈话结束后,张治中陪同退下。归途中,张治中对林彪说:“蒋先生既说愿意解决问题,你们可以提出具体意见,与他商量。”张称:蒋此次是很诚意认真的。

林彪此次谈话,目的之一是新四军更改番号和另编一军三师的问题。但是,当林彪提到“新四军”三字时,蒋介石立即打断,插言说:“你们既然拥护政府、委员长,而又提新四军,在报纸上、文章中皆是新四军。承认新四军等于不承認政府。今后切勿再提新四军。”他面红耳赤地提醒林彪:“你再提,我不听。”并说:你是我的学生,才告诉你这些话。对别人。我还没有说过。

九、周恩来、林彪代表中共,

提出四项要求

12月16日当天,周恩来、林彪致电毛泽东与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蒋介石“快解决”“整个解决”的意见,提出拟乘林彪在此,主动就中共合法化、军队扩编、边区改行政区、重新区分作战区等四个问题找张治中商谈,借以推动局势的好转。 12月1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复电周、林二人,指示四点:1.在允许合法化条件下,可同意国民党到边区及敌后办党。2.军队要求编四军十二师。3.边区可改为行政区,人员与地境均不动。4.黄河以南部队,确定战后移至黄河以北,但目前只能做准备工作,不能实行移动。电称,“以上各点,毛对郑延卓均有明确指示,请据此交涉”。

此后,周恩来、林彪即多次到重庆曾家岩桂园张治中住处会谈。据张治中回忆,彼此曾谈过许多次,谈谈歇歇,歇歇谈谈,直到12月26日,才由周恩来把他们的最后意见一字一句地念给我听,“我也一字一句地抄下来,抄完后再念给他们听,认为无误”,其结果由张治中交给何应钦:

1.党的问题,在抗战建国纲领下取得合法地位,并实行三民主义,中央亦可在中共地区办党办报。

2.军队问题,希望编四军十二师,请按中央军队待遇。

3.陕北边区,照原地区改为行政区,其他各区另行改组,实行中央法令。

4.作战区域,原则上接受中央开往黄河以北地区之规定,但现在只能作准备布置,战事完毕,保证立即实施;如战时情况可能(如总反攻时),亦可商承移动。

可以看出,上列四项,基本上就是12月18日的中共中央对周、林二人的批复。将周恩来口授的这四点和中共中央书记处指示周恩来、林彪的四点比较,文字上、提法上略有不同,基本精神完全一致,对这四项,张治中觉得可以接受,证明中共确已让步,并确有合作抗日的诚意,但参谋总长何应钦则对此强烈反对。

十、何应钦逐条批驳中共四项要求及其与

周恩来、林彪的会谈

1942年12月31日,何应钦上书蒋介石,对中共四项要求逐项提出批驳意见。对第一项,何认为:“如准其取得合法地位”“则将使防制工作完全失效”;对“中共地区”一词,何认为“根本上不能承认”,否则“等于承认在中国若干地区尚有第二个政府”。对第二项,何认为新四军番号业已取消,“如再准其编为四军十二师,则无异多予以九个擅自扩军之工具”。对第三项,何认为,对中共,“能解决即解决之”,如其时机未到,则不妨使其停止于非法地位,留待将来之解决”。对第四项,何认为:“军令绝对尊严,随时依情况而颁发之命令,必须绝对遵行,立时行动,绝无所谓‘商承”。其《结论》则称:判断林、周此次所提四项要求,系根据本党所示宽大政策而来,其目的在于取得党政军各方面的合法地位,不能认为有“悔祸诚意”。他明确表态说:“本党宽大政策之作用,应为瓦解中共,绝非培养中共。故林、周所提四项,不能作为商谈基础。”

不过,何应钦也没有将话说绝,他提出如须商谈,则必须以“中共不应有军队”“不应在各地方擅立非法政府”为商谈基础。如此两原则中共不肯接受,则“不必强求商谈,尽可加紧防制,使其停止于非法地位,以期动摇其地位,增加其苦闷,俾便未来之解决”。

很长时期内,人们一直指斥国民党内的顽固派。这一派,立场死硬,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肯向中共作一丝实质性让步。何应钦这里所言,就是典型的顽固派语言。

最后,何应钦提出:“如采取敷衍态度,似可告以此事牵涉太多,并令林彪先行离去。”

何应钦的“敷衍”方案当然不能使周恩来、林彪二人满意。二人一再约谈。1943年1月9日,张治中与周恩来和林彪谈称:中共所提四项要求同国民党中央的希望相距太远,与何应钦、白崇禧的皓电相距也远,军队编为十二师太多,军队北移必须限期开动。3月28日,何应钦约见周、林二人,提出国民党军韩德勤部在涟水北六塘河被新四军围攻及十八集团军企图攻占榆林等五项事件,声称“目前最紧要的,是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尤其在沦陷区内,双方部队应协同合作,不能再有摩擦发生”。对于何应钦所举各事,周恩来一一作了解释。认为北六塘事件系顾祝同部下级军官不了解“彼此联络情形”,因而造成的冲突与误会。他说:“陈毅与韩(德勤)主席年来相处甚善。”对其他事情,周恩来表示:尚不知情,想不会有此等事,俟查出后再报告。对于十八集团军企图攻占榆林一事,周恩来称:“这完全是谣言。我敢担保绝对不会有。”林彪也担保“不会发生这种事”,“恐系传误”。

何应钦继称:“前次张部长(治中)对我谈‘大家团结制敌的话,我听后非常兴奋。在目前我们要团结集中力量,一致对外。敌人一贯政策,是以华制华,如敌现在沦陷区内之一切措施,及加强伪军装备等都是要达到他们以华制华的目的,同时并进行挑拨离间,使我们内部不能团结,减削对敌力量。如果我们中了敌人的诡计,将来只有同归于尽,所以目前应解决的迫切问题,双方不能再有冲突。”

何应钦既然讲起大道理,自然,周恩来也还之以大道理。他说:“总长所言,至为真确。就目前国际环境观察,我们胜利在望,但在未胜利之前,其间尚有一段艰辛过程,在这艰辛过程中,我们能效力于国家的,是希望在沦陷区以内站得住,以备将来对敌总反攻之助。”他以中共中央去年七七抗战宣言及《告第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将士书》为例,说明中共强调要“坚持敌后工作”。关于“在沦陷区内避免冲突”一节,周恩来表示,“延安方面亦有此种决定”“当接受总长指示,电告延安,也请总长电前方各部队,应避免冲突”。

会谈最后,周恩来请示:1.由张治中转报各点,如何解决?2.林师长拟于返延安前,与周同见委员长一次,请总长代为请示。林彪称:延安方面,很希望两党问题解决,彻底合作。彼此在现阶段能做到如何程度,即做到如何程度。如此则对整个问题,多少有些促进与改善。何应钦答:“所请各点,待我请示委座后,结果如何?由张部长转告。”

4月2日,何应钦向蒋介石呈递报告,声称“中共一面虽由林、周等在渝商谈,但一面其不法行为,仍不断发生”,再次指责中共无“悔祸诚意”。他说:“如中共不于事实上有服从中央军令军政之表现,则其他一切似均谈不到,在现在情况之下,纵与商谈,亦恐难得結果。”何建议,由林、周转告朱德,严饬中共所属在沦陷区内部队,“立即停止对友军之攻击、袭击或压迫及其他一切不法行为,俟有确实表现后再谈”。 报告送到蒋介石处,蒋即根据何意批云:“必须其对中央军政军令,有服从事实之表现,方可与之具体谈话。照现时情形无从谈起,如其不来谈,则可不必再复。” 这样,中共的四项要求就被蒋介石与何应钦搁置下来了。1942年9月11日,毛泽东曾致周恩来电提醒,何应钦、朱家骅及CC系等将在国共谈判时“起破坏作用”,果然。

十一、周恩来、林彪北归与中共中央

对“和国”方针的确认

1943年5月8日,毛泽东复电周恩来和林彪,告知国民党的联络参谋徐佛观、郭仲容已到延安,“国民党可能对我好一点”,要求《解放日报》及各根据地报纸“还是一点也不刺激国民党”。 同月18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指示“我军配合作战部队必须避免与国民党军队任何冲突,避免给国民党任何借口”。5月26日,再电彭德怀,指示其“尽力避免大的军事冲突,使彼方一切力量均用在对敌上”。

5月22日,共产国际发布《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中共中央书记处通知周恩来返回延安,讨论“中国的政策”。6月4日,周恩来约见张治中,张转告何应钦的意见,前方摩擦继续,情况不明,谈判须“搁一搁”。周告张林彪决定回延,自己也拟回延,找寻更好的办法,希望与林一起再见蒋介石一次。7日上午,二人再次见蒋,蒋同意二人回延。在二人来见之前,蒋介石正因总指挥周至柔使空军遭受“最大牺牲”而对其大发脾气,但在见周、林这两位“敌党”代表时,却能中和得体,“心平气和,应付自如”,内心颇为得意。 6月10日,蒋介石致函毛泽东云:“去腊郑延卓委员回南,接奉手示,以无便友,故稽延未复。兹乘周、林二同志回延之机,特泐数行,以伸悃忱。如能驾渝惠晤,尤为欣慰。未尽之意,已嘱周、林二同志面达。” 信称周、林“二同志”,写得颇为热情、谦和,并无一丝“敌”意。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访问重庆,至少是对中共做了一个相当友好的表示。

6月16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肯定“两年来我党采取‘和国方针”的正确性,“不刺激国民党,也没有在报纸上反对国民党”,“不采用决裂态度”,目的在于“把同盟者国民党的力量用去对付日本”。 7月2日,毛泽东又为《解放日报》起草《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声称“抗日战争应该是始于团结,终于团结,团结是全国人民抗日的基础”,这就进一步展示了中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力图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 13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肯定“过去两年来采取不刺激国民党的政策是正确的” 。

然而,世事常常复杂而曲折。6月28日,周恩来、林彪、邓颖超等一百余人离开重庆,路上却走得很不平安、很不顺当。由于共产国际解散,国内部分人跃跃欲动,企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7月3日,胡宗南所部军队侵入边区,毛泽东立即指示归途中的周、林,在西安加以探询,向胡说明“军事冲突对抗战团结之利害”。4日,再电二人,“有数日内爆发战争可能,内战危机,空前严重”,要二人与胡交涉。7日,第三次致电二人,“胡宗南进攻部署已完”,请努力“设法转圜,力求避免战事”。8日,第四次电示,对胡“勿与争辩,只说回延会商,一切可以和平解决”。10日,第五次致电,指示二人与胡交涉时,“应从制止内战着眼”。 7月16日,周、林等百余人终于抵达延安。

十二、两党代表谈判的继续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维系

尽管中共的四项要求被蒋介石和国民党搁置,但是,国共关系并没有回复到皖南事变后的危局和僵局,两党的合作抗日局面始终得以维系。此后,两党之间虽然还存在种种分歧,但两党代表谈判这一形式得以继续和坚持。1944年1月16日,毛泽东向国民党驻延安的联络参谋郭仲容提出,愿派周恩来与林彪再度前往重庆,国民党军委会表示欢迎。4月16日,国民党提出《中共问题解决办法草案》。5月4日至11日,中共代表林伯渠(祖涵)与政府代表张治中、王世杰在西安举行会谈。5月15日,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董必武与时在重庆谈判的林伯渠,认为“林(彪)案已被何应钦否决,年来情况亦大有变更,故须另提新案”。 毛所提“新提案”中关于全国政治者3条,关于两党悬案者17条。因毛电中有“为避免刺激”一语,故林在转达时删去了关于“全国政治”3条,仅提出关于“两党悬案者”17条。不过,中共并没有企图提出更高要求。5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报告时还表示,如果国民党根据林彪“去年提的四点来谈判”,“决心解决这四个问题,我们应准备接受,向全国表示我们愿意搞好国共关系”。 6月5日,林伯渠将中共中央修改后的意见书12条递交张治中和王世杰,张、王则将《中央对中共问题解决提示案》交林伯渠。这都表明,两党到这时都还不拟采取军事“内战”,而是采用两党代表谈判这一形式以寻求“政治解决”。当时,日本帝国主义者正在发动“一号作战”,国民党的军队处于大溃败中,毛泽东始终坚持“站在团结国民党抗日的立场上”,“尽一切方法避免和国民党破裂”,“将国民党引导到对敌斗争目标上去”。 这样,就保证了两党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续得以维系,从而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本文已续完。受篇幅所限,全文注释本文发表时删除,请参见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官网。)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本刊顾问)

责任编辑  周峥嵘

猜你喜欢
林彪蒋介石国民党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林彪最后一次题词
快过关了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林彪之病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林彪的衣食住行与性格爱好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