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荒野里的牧羊人》是西班牙作家赫苏斯·卡拉斯科的处女作,2013年一经问世,就斩获诸多奖项。该作品讲述了一个无名小男孩在他的逃离家乡路途中的一段自我救赎的人生旅程,对于这样一部叙事小说而言,环境和人物是它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在这部作品中,环境描写不再仅仅是一个背景叙事,已然成为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部分。不同的環境描写在一部小说中能起到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环境描写在《荒野里的牧羊人》中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荒野里的牧羊人》;环境描写;象征意义
作者简介:邱丽菲(1996.5-),女,汉族,四川省广安市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2019级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5--02
引言:
环境描写在小说,有着重要作用。文学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是指如四季交替、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而社会环境则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在叙事中,环境能起到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暗示线索等作用,小说中环境的变化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线索。此外,环境描写还具有象征性,无形中与人物融为了一体,跟小说的主题也密不可分。通过环境描写的象征性,作者将自己无形的体验、感受幻化成意象,使之既有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特征, 又具有丰富的内涵, 深隐着作者许多内在的、深邃的和难以言述的意念。在《荒野里的牧羊人》中,赫苏斯·卡拉斯科运用了丰富的环境描写,通过其象征意义,一步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和全书的主旨。
一、故事梗概
炎炎夏日,在一个僻远乡村,那里极度缺水,有着施暴的父亲以及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治安官,瘦弱的小男孩无法忍受这一切,最终选择在深夜逃离自己的村庄。逃亡途中,小男孩遇见了一位年老的牧羊人和他的一头驴、一条狗、九只羊。两人从此相依为命,而彼时的治安官却没有放弃追捕小男孩的行动。在那一片贫瘠而严酷的荒野上,一老一少便踏上了向北寻求生机的征途。
《荒野里的牧羊人》这部作品在国内受众度较低,但在欧美国家称得上是一部畅销小说。赫苏斯·卡拉斯科以非寻常的手法完成了他的处女作,书中的故事发生在未知的年代,故事中没有提及任何地名,连书中的所有人物都没有名字,读者所能知晓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一片荒野,出现了一个普通到无名无姓的小男孩、一个年老的牧羊人和一个寻人的治安官。通过这样的写作方法,赫苏斯塑造出一个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用典型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塑造了典型人物。
二、《荒野里的牧羊人》中的环境描写
人与其周围环境是普遍联系的,环境必然折射着人物的特点,环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在为人物设置环境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成功的环境刻画,不仅为人物提供合理的活动场景,更能将人物衬托得愈加生动鲜活,并且极具象征意义的环境描写还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走向。小说中运用了多种环境描写,如对小男孩生长的村庄的社会环境描写,又如荒原、阴暗交替的光、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等等自然环境描写的不断变化也象征着主人公命运的起伏。
(一)荒原——悲惨人生的大舞台
《荒野里的牧羊人》西语原名为Intemperie, 该词源于拉丁语,本义指恶劣的气候、糟糕的天气,也可引申为“野外”的意思。该部作品仅仅用intemperie一词就作为了书名,其中的寓意可见一斑。前文笔者已经对故事内容做了简述。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片荒原上,小男孩孤身流落荒原,除了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外,要如何躲避治安官一行人的追捕也是一个问题。以“荒原”开场就已经暗示了整个生存环境。Intemperie已经不只是一个书名了,它也成为了小男孩生存的舞台,一个默默无闻的见证者、旁观者,目睹了生活在那片荒原上的人们简单而悲惨的一生,和小男孩的艰难征途。
在这片炽热的平原上,沙尘漫天,水资源缺乏,鲜有生机。淡红的阳光下弥漫着飞舞的灰尘,小男孩眼前的平原抖落了烈阳在白天留下的痕迹,散出地表烤焦的味道和干草的气味。他就这样孤孤单单顶着太阳,整片土地朝着四面八方轻轻地起伏,平坦的地面因为热气作用而变形。通过这些对荒原的描写,使读者仿佛亲临荒原,看到了荒原生活的无奈和沉重。小男孩不仅要在灰尘满天的火辣辣的荒原上生存下去,还要躲避治安官的追捕,读者在故事开头就已经窥见了这段旅程的艰辛。也正因为生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小男孩才有了出逃的勇气以及生存的信念,不同于生活在荒原里的其他村民们一般顺从,这是一个倔强的,有坚定意志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环境中,唯有出逃,方可拥有一线生机。荒原就是那片村庄的人的居住场所,在这样干旱、炽热和灰尘满天的环境下生存,村里的人的命运早已是注定好的,他们一生的起起伏伏不过是荒原这个大舞台上上演的一个又一个悲剧罢了。
(二)光——人性温暖的延续
文中对“光”的描写贯穿了整部作品。光线的不断变化暗示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文中先是描写了在小男孩第一次躲过搜捕后独自赶路时的光线:太阳已经消失在远处的地平线上,但是日落处发出的黄色光芒晕染正片平原,拉长了休耕地上的影子。独自一人的小男孩与复杂宽阔的平原形成了对比,小男孩独自一人踏上逃亡之路,再也无法嗅到母亲身上的味道,无法拥有母亲身上的温暖,而出逃的具体原因却迟迟没有交代,或许是小男孩内心不敢说出口,这更显示了出逃的主人公的渺小和无助。紧接着后文写到: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一道淡淡的光芒,仿佛炭火,勾勒出笼罩在暗夜里的树木的轮廓”。从前文中的“太阳已经消失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到“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一道淡淡的光芒”,说明黑夜中有了零星的光,这个光正是远处的牧羊人在夜里生起来的火发出来的,暗示这牧羊人就如同这道淡淡的光芒,传递给小男孩温暖和希望。但是年老力衰的牧羊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他所代表的微弱火光闪烁的背后,是黑色的阴影,象征着以治安官为代表的恶势力。
光线照不到的地方,终将被黑暗吞噬。在阴暗的角落里,埋伏着小男孩无从想象的危险。治安官所代表的群体是光明的反面——黑暗,在“光”不可及处,阴冷和黑暗隐藏的是人性的无情,人性的光辉也随之黯淡。而“光”之所及,希望就至。
(三)动物世界——人类世界的缩影
小说中除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不乏对动物的描写。追捕小男孩的猎狗的身体两侧有着火焰般的红色条纹,恍若主人抽打后留下的伤疤。而荒原上的人类世界正如动物世界一样,在这片干旱的土地在孩童、女人以及狗的身上都烙下同样的痕迹。小男孩被猎狗追捕,像蝼蚁一样藏在泥洞里。通过对动物世界的描写,已经大致给读者勾勒出了一个人类世界,读者也能想到小男孩所处的社会环境。作者在描述社会环境时,用到了“女人、孩童”和“狗”,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样的红色条纹,由“狗”身上的被主人殴打留下的痕迹映射出小镇上的女人和孩童被人殴打的悲惨的现实命运。这样的社会环境早已隐射了人物命运,小男孩正是这些弱势者其中的一员,他就像一只卑微的蚯蚓一样藏在可以暂时保护自己的洞穴里,躲避追捕,此时此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是一個被人追捕、战战兢兢的猎物。开宗明义的环境介绍为小男孩出逃简单织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社会环境:女人和孩童的命运如狗一样低贱。
除此之外,生与死的碰撞,鲜活与腐烂的交织,围墙下的一角的动物的命运也投射出了荒原和社会的残酷。蛮横冷血的治安官找到了牧羊人,杀死了他的六只羊,将年老的牧羊人殴打得惨不忍睹。断头的羊的伤口上布满蝇虫,就如同小镇上腐败贪婪势力的群体,比如治安官的爪牙,他们将自己的一己之私建立在贫苦百姓的痛点上,像苍蝇一样在被人的痛苦上勾勒出凌冽的笑容;存活下来的三只羊专注地吃着草,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又象征着小镇的普通百姓,事不关己就已是皆大欢喜了。用动物世界象征人类世界,讽刺像治安官一样的当权者的兽性与冷酷。
(四)水——释放与救赎
“水”这一个元素贯穿了全文。寻找水源这一行为也成为了故事发展的线索。小男孩所在的村庄长期不下雨,他的母亲则负责拿着约十二公斤重的水罐到广场上的水管汲水,完成他父亲下达的命令。在夏季时,村里原本就稀少的水量会变得更少,甚至变成一条细流,令人难过和失望。在一个未知的年代,烈日的暴晒下,随着“生命之源”的短缺,希望也在一点点地殆尽。小男孩的心中一直有个信念,找到有充足水源的村庄,然后好好生活下去。在他看来,水源就是生命,无论如何,他最终鼓起了勇气,迈出了前途未卜的艰难的一步。
找不到水时,以稀少的羊奶解渴,小男孩始终对未知的远方怀揣着希望,因为他坚信远方的村庄有一座清泉。荒原上迟迟不降雨,整片土地上毫无生机,处处是甘草和沙土。而这就是当时的常态。在小男孩经历了被治安官性侵犯,眼看母亲被父亲殴打,牧羊人死去等绝望后,他早已伤痕累累,却不敢忘却牧羊人教给他的生存哲理。故事结尾,他站在被虫蛀坏的门楣下,亲眼见证此刻正在这片土地上演的不寻常景象。早上过了大半,天空布满灰蒙蒙的乌云,透明的光线勾勒出物体的轮廓,添上一种他早已遗忘的清晰。豆大的雨滴打在覆盖尘土的地面,但无法穿透……然后他回到门边,在雨持续下的同时,凝望着上帝终于稍微扭开了暴雨的开关。
雨水终于降临在这干涸的土地上,如圣水般,冲刷掉从前的肮脏、痛苦和失望,随之而来的是生机与希望。这场雨让少年的内心明朗了起来,他此时此刻应该明了自己的想法,不会回头,也不会停留。因为再大的雨水也无法穿透地面,少年明白,只有继续向北,才能生存下去。
结语:
《荒野里的牧羊人》这部文学作品还有许多值得读者去细细品读,正如扉页上所写:当代西语小说的耀眼成就,必将成为经典。而环境描写这一部分只是这本文学作品中出色部分的冰山一角。上文所提及的环境描写都具有象征性的特点,在文中,环境描写利于营造一个典型的、干旱的、恶劣的氛围,凸显人物特点和性格,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吸引读者探索未知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康南. 探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深层意蕴——读北岛的《波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03): .
[2]黎杨. 浅析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环境描写的象征意义[J]. 戏剧之家, 2015, (23): .
[3]温骏. 谈《信号员》典型环境描写的特色[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 (09): .
[4]金业焱.论《西游记》的环境描写[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04).
[5]赵宇.论自然环境描写在《返乡》中的角色地位[A].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6]熊敏莹.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的关系[J].电影评介,2011(10):108-110.
[7]赫苏斯·卡拉斯科[西],《荒野里的牧羊人》.叶淑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