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

2021-04-06 03:50沈湘平
雷锋 2021年3期
关键词:载体指南中华

沈湘平

制定和实施《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和实施《指南》,对推进民族、国家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培育时代新人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一,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提供重要抓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独特标识,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青少年是民族、国家的未来,中小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奠基阶段,课程教材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依据和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制定和实施《指南》,就是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的重要指示要求系统地落实、落细、可操作,为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打牢长远的基础。

第二,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功能提供重要支撑。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铸魂育人的关键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无论是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育人内容,还是传承的立德修身、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育人方法,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积累的独特智慧,为今天的教育提供了有益启发,是新时代铸魂育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制定和实施《指南》,就是要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为立德树人提供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養,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三,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提供直接遵循。近年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教材不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怎么进”的问题。制定和实施《指南》就是要正本清源,有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育人立意更加精准鲜明,布局安排更加系统完整,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呈现方式更加丰富生动,从而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长效化。有了《指南》,无论是课程标准编制、教材编写,还是教学实施、活动开展,都有了明晰的方向、原则、标准和操作规范。

《指南》有效解决了“进什么”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小学课程教材容量有限,“进什么”一直没有权威界定,这是当下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点“乱”的重要原因。《指南》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一锤定音”:

一是确定“进”的主题内容。《指南》确定了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个方面的主题内容,并明确了每个方面的具体内涵,为中小学课程教材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提供依据。

二是划定“进”的载体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内容浩瀚丰富,而且载体形式多种多样。恰当运用载体形式,不仅能更好反映其内涵,还能使课程教材更加生动。为便于把握,《指南》开创性地将主要载体形式划分为经典篇目、人文典故、基本常识、科技成就、特色技艺和其他文化遗产六方面。每种载体形式下还囊括了一些更为具体的形式,与主题内容相配合,使解决“进什么”的问题有了可操作的具体抓手。

三是明确“进”的选择原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素材,《指南》突出优秀、精华标准,强调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育人导向,强调从育人目标出发,将育人立意指向作为素材取舍的根本标准;强化经典意识,强调所选素材的经典性;尊重学生实际,强调选材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特点。

《指南》着重解决了“怎么进”的问题

“怎么进”是“进”的重点和难点。《指南》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指明了“怎么进”的路径:

第一,遵循四条原则。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强化经典意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实际;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有机融入;坚持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布局。分别从内容、方式、途径、布局四方面,对“怎么进”进行了指导性规范,突出强调了正确价值导向、科学选择、有机融入和整体设计的工作要求。

第二,区分学段要求。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细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层次要求,体现明显的进阶性。小学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为重点;初中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高中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践行能力为重点。与此相应,不同学段的育人立意、内容主题和载体形式各有侧重,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以成人。

第三,明确学科安排。处理好总体要求与学科特点的关系,是解决“怎么进”的关键,也是《指南》的重要亮点。《指南》将中小学学科分三类,以“3+2+N”的方式分学科提出“怎么进”的要求。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协同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完成“进”的任务,既全科覆盖又区分主次、体现特点。

《指南》的颁布实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工作带来全新局面,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必将更好地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载体指南中华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机会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