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
这山坳坳里的红色据点,除处处遍布红军革命履迹外,据说还有一个令人遐思迩想,神往心醉,并匪夷所思的去处——南靖县奎洋镇仙岭村庵后爪大瀑布。
外出旅行,不喜徒步前行的我,一闻有这么一个好去处,瞬即欣喜若狂,信心倍增,一下加快了步履,如快鞭催马,三步并两步走。
对瀑布的喜好我自幼有之。记得孩提时,每每入山解绳放牛之后,我们几个娃娃们总喜在“挂前川”的瀑旁捉小蛙、摸鱼虾、玩泥巴……大伙整日玩得乐不可支,忘乎所以,甚而连家也不想回了。即便饥肠辘辘时,山上有的是山捻子,这黑里透红的免费的午餐,俗称“桃金娘”野果子既酸甜又爽口,十分地好吃。渐渐,待日头偏西了,牛儿啃足了青嫩嫩的细草,“哞哞哞”朝我们叫开,大伙才心满意足跃入潭中,痛痛快快地清洗一番,然后高高兴兴骑着牛儿,迎着夕阳,再一步一履慢悠悠地吹着竹哨回家。
时至今日,牛娃娃的岁月已不再,可牛娃娃的心绪还在疯长着……
当我们大踏步行至山顶后,便渐渐听到了密林深处细细而遥远的瀑声。这声音又仿佛就在脚底下的密林深涧,可拨开细密的竹枝和树叶,却看不到缕缕细微的瀑影。再往前走,跨过一道小小的沟渠,然后爬上一个小坡,沿右下角一条斜斜窄窄“之”字形小道,手抓一根根竹木或青藤小枝条往下走,这时水声便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过了第三个拐角处,就渐渐能看到了瀑影,水声也雷鸣般大了起来……在金阳下,它像幅从天而降的彩色壁挂,更似条修长镀金的银色彩链。
这隆冬时节,正是山里的枯水期,瀑帘虽小了许多,可也有两三米宽,看那崖壁上冲刷的帘迹,只要是明眼人,一见便可以断定,若是降水期瀑帘六七米也不在话下。从远处看,它高近三十米,有黄果树瀑布的三分之一;三面环石的瀑潭约有一百五十平方;据说潭底最深时达十一米,如今也有八米多深。我们到涧底一处空旷地,这里四处都是野花杂草,就是彎曲起伏涧壑也尽是巨石与枯木。于此,抬头远眺蓝天白云,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丁点细微的苍穹和缕缕游移的白云,视线让密密层层的竹林、藤条、花草和树叶遮蔽。难怪,刚才我们在山顶,即便拨开细密枝叶,也“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走近瀑布,昂首仰望,瀑练如锦似布,洁白如云,飞珠溅玉;瀑声更是震耳欲聋,从悬崖直泻而下的千顷瀑水,如从天而降,湍急无比,稍无歇休;步入潭水,足底下的沙石细腻润滑,清凉透底,感觉一不小心就要滑倒似的;崖壁上不时飞溅起的水珠,也尽是闪金透玉,溅在脸上身上,更是十分的清爽宜人;就是那帘瀑影,在金阳直射竹木枝梢的缝隙间,也折射出一圈圈五彩缤纷的光环,不仅金光闪闪,更是瑰丽无比!此时,一同前往的数位妙龄女郎更是喜不自胜,个个笑逐颜开地蹲下身子,并抬起兴奋的头颅,扬眉竖起高高的食指和中指,她们正笑对镜头,抢抓这绚丽的背景,这难忘的瞬间,这永恒的时刻!当然,我也不失时机地把她们的这最美丽的一幕,最亮丽的一刻,存留在我的相册,我的脑海,我纷呈的记忆里。
拍完照,我转身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从瀑崖顶端直泻而下的水是那么湍急,那么猛烈……可潭底下,出口的水怎么会那么细,那么小,那么缓呢?如是泉眼无声的涓涓细流。虽是枯水期,但与崖上千顷乃至万顷之水形成鲜明反差。我一时百思不得其解,忙问了向导,他才告诉我,这种情况在多石的大山里头十分普遍,只要是沙多或石多的瀑潭都会出现这种情形,因为潭底下多沙多石,就会出现暗流涌动现象,且崖水急,潭水深,山涧阻力大,潭底承载不了那么多的水重,水就会渗过沙层,从石缝间的暗流涌向水位较低的底层。
哦,原来如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不足为怪。但就此俗语而言,不但是水,人也一样,因此“励人心志”的民间谚语,表明人的志向和追求,从本质上看是有前景的,有目标的,向上的。所以,我们也常用这句谚语来激励自己要不断进取,发奋图强!看来,我们今日的瀑布之旅也是体验十足,收获颇丰,是该往回走了。毕竟,人往高处走,这山坳坳里还有许多景点正等待我们去探寻……
虽然,我一时在潭边摸不到儿时的鱼虾,品味不到童年快乐而美好的情趣。但所幸让我捡到了一根枯树枝,它有稍微圆滚的个“头”,细小又凹凸的“身”材,甚是精致而美观!我忙把它放入水中清洗,再仔细一看,大有林语堂的烟杆般,既可充当上山的拐杖,又让我及时化解了燃眉的烟瘾之急——正如大师抽完烟,面对波澜壮阔的海峡,愁眉苦脸地遥眺远远的闽南故乡……然后,在他乡之石上,轻轻敲去“斗”上燃尽的烟尘:“岁月可使人苍老,但心灵的青春是永恒的。”
其实,这心灵的青春更似眼前的瀑布,永无休止!我恋恋不舍走在最后,看他们都上了山腰,才拄着拐杖一步步往上爬。但不由还是转身悄悄回眸了一回:可好,我心灵的青春,还驻足在这如银似玉的永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