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萍 胡秋丽
在徐州,有这样一群人,51年如一日守护着城市的地下“血脉”,他们就是2016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之一的徐州市下水道四班。马静是四班现任班长。
下水道四班是徐州市水务局下属的一个基层班组,组建于1970年,十来位成员90%以上为女性,一直承担着徐州市西部城区30平方公里范围内35条主次干道附设的180公里长的排水管网和6000多座窨井的清挖、疏浚、维护管理以及防汛任务。下水道养护是最脏、最苦、最累的。说它脏,是下水道里粪便、垃圾、泥石、有害物质应有尽有;说它苦,是窨井下又窄又臭又潮,直不起腰、喘不过气,还要遭受个别人的冷眼和歧视;说它累,一天掏出的污泥有3000公斤。
1979年,马静的母亲关永淑成为四班第二任班长。当时只有八九岁的马静常去母亲工作的工地玩耍,老一代四班人在简陋条件下工作的场景,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老城区管网错综复杂,直径不足一米的管网占了一大半,大家井下多是跪着、爬着工作,管子里的石子、瓦片、碎玻璃往往会把膝盖硌得青一块紫一块,管道中的毒氣会让人胸闷、头晕。
40年前,老“四班人”拉着平板车早出晚归,全靠两条腿来回走上八九个小时,开会也是摞两块砖当凳子坐下,每每回到家,身上不是刮伤就是淤青。“我母亲70多岁了,第一任班长也已经80多岁了,长时间站在水中作业让她们落下了不同程度的腰腿疼、关节炎等疾病,但她们始终无怨无悔。”马静说。
谈及选择这份职业的初衷,马静称母亲对她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父母工作很忙,马静从小就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十五六岁时,她就经常骑着三轮车接送瘫痪的爷爷去医院治疗。“当时的想法很单纯,我就是很爱干活。”目睹老“四班人”忙碌的背影,她早就萌生了像母亲一样工作的想法。
1998年,24岁的马静辞去在公司机关里的工作,毫不犹豫地来到四班。原单位的领导很是不解:“四班的薪资不到公司的三分之一,小姑娘白白净净的,怎么会想去扒下水道呢?”“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母亲一直在鼓励她。
“在四班,我每天都是快乐的,即使遇到困难,我也能用自己的方式把它转化为快乐。”去年8月初的一天晚上7点左右,徐州狂风暴雨,马静和姐妹们到相应路段进行防汛作业。一阵大风将她连人带车刮倒,情急之中的她抱住了身边的大树。乐观的她在心里默默庆幸,“多亏有这棵树,不然我可能会被吹到墙上去。”那一次,她们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中午一点。看到管道被疏通,积水排出了,她们大声笑着、聊着,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每天早晨五六点,四班姐妹们都会出门巡路,赶在9点前上报巡查结果,这时候谁家中有事只要说一句,就会有姐妹主动揽下她的巡查路段。从第一任班长开始,四班就有这样一个老传统:每年的中秋、春节大家一起过,聚在一起又说又唱。马静说,那是她最开心最满足的时刻。
如今,与四班组建时大家推着平板车穿梭于大街小巷相比,下水道四班配备了先进的高压冲洗车和吸污车等机械设备,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劳动工具都有了很大改善。
“市委市政府购置的这些设备,对我们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马静说,为适应新形势,四班成员现在都有大专以上学历,都掌握了计算机和驾驶技术,她还取得本科学历。新时代的“四班人”不仅能拿起耙子和铁锨,还能写、能说、能唱、能演,徐州大大小小的朗诵、演讲、舞蹈、歌唱比赛中,都有她们的身影。四班还与驻徐州某部学雷锋模范四班、扬州“三八”女子疏沟班等先进单位,结成共建对子,共同提升服务水平。
城市日新月异,四班员工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宁可脏一人,服务千万家”的四班精神一直传承,100多项荣誉摆满了四班的陈列室: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但最让“四班人”骄傲和自豪的是,4任班长都曾当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老百姓把四班称为‘地平线下的太阳,我们要一直发扬‘宁可脏一人,服务千万家的优良传统,让鲜红的‘太阳永不落。”马静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