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遇见“不一样的精彩”

2021-04-06 03:18沈诗怡
教育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方队竹子幼儿园

沈诗怡

幼儿园特色活动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往往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对孩子们的推动比较单一。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聚焦孩子们的需求,让教师真正成为孩子们活动背后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以幼儿园的“竹趣”特色活动为例,谈谈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转变。

从教师策划到师幼共建。以“寻竹踏青游”为例,在以往的活动开展过程中,走怎样的路线、到达目的地之后去干什么都由教师说了算,孩子们只需背上小书包,跟着走就行。如何优化活动的效果,如何在活动中真正推动孩子们良好品质的发展引发了我们的深度思考。

活动前,我与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巧妙的点子还真不少,不禁让我刮目相看。

基于孩子们的想法,我以师幼共建的方式来解决“寻竹踏青游”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走怎样的路线”由孩子们说了算,小组商量着先分头行动再交流汇总;“到达目的地之后去干什么”也由孩子们做主,大家事先做好准备,接着集体讨论,最后投票表决;“要怎么做”更是由孩子们自己策划,他们想出了小组分工、合作商量,并用多种方式记录的方法。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设计,点燃了他们对“寻竹踏青游”活动的热情。

在寻竹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找不到方向时,他们会主动询问公园里的游客或工作人员;找到竹子时,他们会测一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原来不同的竹子有着不一样的“身材”;他们还会把自己看到的竹子和感受到的快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寻竹踏青游”活动变得越来越好玩,成为许多孩子的期待。开放的活动设计让孩子们尝到了“我的远足我做主”的甜头,这已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远足活动,包含的是孩子们社会性发展、语言交流、科学探究、艺术表现和健康体魄的多重反映与需求。

从被动接受到合作式学习。以竹趣运动会为例,当得知开幕式上有方队表演时,班级里沸腾了,孩子们对走方队充满了好奇。

“什么叫方队?”“是不是和我们做早操的队伍一样?”“要喊口号吗?像解放军叔叔一样?”

在我的提议下,大家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疑问,分头行动。

有的孩子拽着哥哥的手,不停地问:“哥哥,你军训时走过方队吗?方队怎么走啊?”有的孩子翻起了爸爸的军事杂志,还有的忙着从教师提供的视频里寻找答案……

交换“情报”的时候到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收集的信息与同伴分享:“走方队,要挺起胸,步子整齐,精神好!”“手臂和腿都要用力。”“大阅兵里,解放军叔叔还要喊口号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自由活动或角色游戏时,我时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从口号甄选、队形设计到方队练习,他们个个都是活动的小主人。

练习走方队时,问题来了:

幼1:“我们的方队为什么走不齐?”

幼2:“前面几排的小朋友走得快,大家速度不一样。”

幼3:“一二一的口号也念得不整齐,脚步就乱了。”

“那怎么办呢?”我说。

想不到孩子们自信地和我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决定分组练习,投票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喊着口号带领大家逐排练习。就这样,孩子们解决了走方队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合作式学习让孩子们变得更开朗、更自信、更勇敢。

我们经常说要跟随孩子,到底怎么样跟随孩子?在歷经几次活动的改变后,我深刻感受到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赏识”,把主动权留给孩子,不设限、不质疑,相信孩子可以完成主观预期的探究;其次要学会“放手”,把自主权留给孩子,保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自由探索;最后要学会“引导”,把选择权留给孩子,教师要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用多种方式支持孩子,并付诸行动。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古猗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方队竹子幼儿园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大熊猫吃竹子
值得回味的阅兵亮点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爱“上”幼儿园
胜利日大阅兵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想念幼儿园
雄壮的方队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