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得到极大释放,“美”的事业日益蓬勃发展。然而,“美”的评价标准却变得单一、狭窄,作为主观感受的“美”逐渐被量化,“容貌”被重新表达为“颜值”。进而,在“颜值即竞争力”的审美语境中,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化作焦虑,不断放大和蔓延。
青少年是“颜值”时代的原住民,难以避免地被社会和媒体等建构的审美之网捕获。“整容要趁早”“好女不过百”……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为了追求“标准之美”,不惜承担身体的疼痛和潜在的风险。2020年的一份医美报告显示,在中国医美消费者中,20岁以下女性占比增加,总体年龄段下移、年輕化趋势凸显。还有一些中小学生以瘦为美,采取节食、催吐等方式减肥,引发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
应看到,“美”的追求不是只有一种选择的羊肠小道,而是一片充满自由的广阔天地。为“美”正名,冲破审美焦虑的围捕,青少年对“美”的选择与渴望,须在更广泛的时代和社会经济环境中理解,教育更是不能失声的领域。
本期“专题报道”聚焦“颜值”时代青少年的审美焦虑,我们力图在时代背景下拆解审美焦虑产生的原因,聆听审美焦虑弥散下的个体心声,探索教育在美育方面的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