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湖北 武汉430000)
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以语言、动作、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舞台表演艺术。
观演的“观”是指观众,“演”是指演员。木偶戏的观演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在木偶戏的演出活动中,现场观众与演员之间发生的关系。
木偶戏观演关系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观众和演员的心理行为互动,二是观众和演员的动作行为互动。
演员通过心理和行为动作还原再现剧本中人物的真实心境,观众作为受众一方,被动地欣赏木偶戏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在木偶戏表演中,演员创作与观众欣赏是同步的,演员是木偶戏演出中的创作者,观众是木偶戏演出中的欣赏者,任何一个木偶戏演出都是演员与观众的一次共同创作。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应该是永恒的,直接的,有生命力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在木偶戏的观演之间,并不仅仅是“观演两方面因素的简单叠加,而是构成了一个观演双方相互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观众和木偶戏演员相互隔离的状态被逐渐打破,逐渐走向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木偶戏观演关系的概念也从单向表演程式向双方和谐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刺激的多层面螺旋式上升状前进。
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以“内心体验为基础上的再体现”为基本内容,让演员“当众孤独”进入“无我之境”。我们的木偶戏的创作注重将观众卷入木偶戏情节之中,引导观众对木偶戏产生感情,投入规定情境以进入情节,亲近角色,最终置身剧情接受感染,从而达到与演员间接交流的目的。
强调观众的冷静思考,突破了“三一律”的编剧法,力图将演员、角色和观众同生活的距离拉开,要求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木偶默剧《亲》是一部体现当今社会家庭现状,将默剧和木偶戏相互特点结合的革命性作品。
《亲》剧讲述了从小父亲因为车祸逝去,母亲抚养失明的男孩长大。十岁男孩的那年,母亲身患绝症无钱医治,选择了一天傍晚走进了大海的深处……,唯一留给孩子的就是那半张全家福。
男孩知道妈妈最后是在海滩出现的,所以每天都会被小狗领着去海滩,期待妈妈的出现。
小海豚和海鸥在海面上玩耍的时候,被鲨鱼追逐,海豚妈妈为了保护孩子奋不顾身的与鲨鱼搏斗,结果伤痕累累的搁浅在海滩上。小狗发现了海豚妈妈,男孩想尽办法去保护海豚妈妈,并不厌其烦的用海水滋润她的身体,以免身体干裂。
守护了一夜的男孩和小狗,精疲力竭。小海豚又游回来见自己的妈妈,可是鲨鱼还是紧追其后。小海豚无力保护自己,男孩因为自己的惧怕没有办法帮助小海豚,通人性的小狗奋不顾身的跳入海里营救小海豚,结果自己也被鲨鱼拖入了深海……
男孩又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朋友,痛不欲生,用手掌拍打着海滩,海滩上印出男孩一块块血巴掌。精疲力尽的男孩瘫倒到在海滩上,小狗奇迹般的生还了,也许这就是男孩唯一的寄托。
有的观众看完《亲》会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剧目没有语言支撑,却能够让我们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呢?这也许就是编剧和导演想带给观众的一种,开放式的观演体验吧!“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看完《亲》的结局,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思考,留给观众的疑惑和不解,同样也是一种观演关系产生的后续。
从木偶演员的角度来说,演员通过塑造文本的舞台形象感染观众,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又一个角色的情感世界,观众的情感反应直接作用于演员:如果现场观众稀少或者现场观众大都比较冷静,没什么太大的反应,演员就得不到观众的反馈,演戏打不起精神,不在状态。相反,如果观众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演员掌声、笑声,甚至是欢呼声,那么会极大地刺激演员的神经细胞,甚至可能导致演员的即兴发挥的。
当剧中主角小男孩哭泣着呼喊着“妈妈”的台词一出,台下的观众顿感凄凉,心中怜悯之心油然而生。这样的观演关系,会让台上的演员更加投入,将更加积极、兴奋的表演状态反馈给观众,形成良好的交流反复的“场”。再如,剧中小狗为讨小主人欢心,和他一起玩耍的时候,看似简单的情节,却让台下的观众,特别是家中有着宠物的观众引起共鸣。这也是创作者有意的安排,意在拉近观众与演员、木偶戏间的距离。
当然,整部木偶戏的演出不可能永远都一帆风顺,舞台剧的不可重复性就要求演员在发生意外时一定要保持镇静并尽可能地弥补意外带来的损失,甚至让观众认为这就是木偶戏作品的一部分、是导演意图的一部分。
当《亲》剧中,小狗和主人玩耍的情景,小狗叼起自己的玩具小球的时候,也会偶尔出现小球远离约定的抛掷区域,原本的音乐背景下的表演变得延长。现场补救就会是演员几乎是在观众的身旁,完成叼起小球的动作。让观众顿时感受到了,木偶戏表演的零距离,让观演关系变得扑朔迷离。如此一来,观演双方就形成了观演关系的良性循环。所以说,巧妙地处理木偶戏舞台的观演关系至关重要。
《亲》剧的观演关系另外一种诠释就是它的开放式表演的形式。开放式的表演必定是开放式的舞台。观众们一眼看到了就是海边栈桥下的画面,耳边响起阵阵海浪的声音,如此有带入感的舞台,更能把观众引入到该剧的规定环境中,并且对后期剧情的推进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演员则需要在开放式的舞台表演中一丝不苟,严苛的说哪怕是一声叹息都要巧妙的合理的运用在剧情里。
《亲》剧对于观演关系的挑战也是不小。因为是开放式的舞台,开放式的表演。男主角的木偶又需要两三个人一起来操作,由于方向和表演的需要,演员之间操作木偶的手需要在他们之间轮换。而默剧的表演的气息和台词都在现场表述的,所以情绪的表达和现场情绪的传递就会在如此的操作轮换当中收到极大的影响。观演关系中的观众,不会设想到如此的挑战。但是如果因为演员的操作和情绪不到位而造成表演失误等,如此就破坏了观演关系的建立。观演关系对于演员来说是神圣的,从创作的层面和表演的层面都是需要我们这些职业演员敬仰的。
最佳观演状态的形成是需要观众与演员的相互刺激、相互影响的,是观众与演员形成的默契交流,而不是演员单纯的主观想象,也不是牵强附会地追求接触观众。要达到最佳的观演关系状态,就不能一味地孤立地自我表达,而要将观演关系的实质性概念,深入到观演关系的精髓之中。
观演关系从概念至理论,再到实践,需要反复不断地进行调整、修正、改良,而这一切对于形成良好的观演规制和观演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舞台观演关系,对于促进木偶戏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木偶戏表演中,能够以亲切、自然、积极、进步的表现形式,赢得观众的认可,从观众的好评中汲取营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木偶戏作品回馈给我们的观众。
木偶剧《新龟兔赛跑》也是一部特别强调观演关系的剧目,从舞台的设置上为了让观演关系更加的直接,所以设计了开放式的舞台,让观众在观看剧目的同时也能看到木偶演员在舞台内的表演和演员自身的表演状态,这一设计也是为提升观演关系所用心之处。在整个剧目中间,演员在开放式舞台的中间的跳进跳出,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不同的戏剧节奏以及欣赏到剧目当中不同层面的展示。
《新龟兔赛跑》中还有互动的环节,从开头的“萝卜爷爷”这个人物的伏笔,到后面每场故事讲述过后,萝卜爷爷上台跟观众们进行有趣的问答等环节,充分的诠释了观演关系在这样的形式下的交流。让来观看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拉近了与剧目本身的代入感,使自己融入到剧目本身的故事情节之中,让自己也成为了剧目表演者的一员。像这样的观演关系,又或者说像这样的互动形式是目前观众们很乐于接受的。
但用这样的互动方式对于演员来说也需要多下功夫,因为毕竟是中途插入进行表演互动,没有承上启下对于故事进展的熟知,以及表演情绪的延续和把控,会让类似于这样观演关系的互动显得很生硬。演员要掌握好场与场之间,情节和情节之间的情绪的延申,让这样的方式有机的把前后剧情联系在一起,更加的提高观演关系的融洽。
2019年10月世界第七届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武汉杖头木偶”有幸在武汉沌口体育馆里举办的闭幕式上参加了《千年礼颂》的节目。观众们都在坐在远离舞台的观众席里观看节目,这时的观演明显产生了距离感。这样的距离,演员们在表演中就没有在大剧场或者小剧场那样能直面观众,呈现的也是阵型和线路的变化。对于观众看到也是满场投影投射的画面与木偶演员、舞蹈演员配合画面和意境完成的节目理念。此时的观演是演绎美仑美华的演员们,给现场的观众们带来的视听盛宴,观众们欣赏过后无不惊叹。
观与演的关系,根据剧目、节目的展现的舞台不同,呈现的关系也大相径庭。观演关系不仅仅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它是演员呈现的故事、表演的技巧、整体的效果等带给观众差异化的感受。特别是作为木偶表演的观演关系,在此基础上有多了一层。因为木偶表演的主题是木偶,可是操纵木偶的却又是演员。观众欣赏木偶节目、剧目的同一时间节点内他们欣赏到的是木偶呈现以及演员表演状态的两个关注点。这样的观演关系当中,观众会针对自己的需求去寻找当时的欣赏重心。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观众,如果木偶演员同台表演,他们有一部分人会欣赏木偶表演,而有一部分会欣赏演员的表演状态,更为全面的欣赏则是木偶和演员之间的协调统一。
作为木偶戏的表演者,演员在对艺术的不断探寻中,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努力营造出最佳的观演状态的过程无疑是幸福的。演员是一个可爱且富有诗意的职业,实现观众与演员之间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是所有演员们肩负的责任。在日新月异的市场化木偶戏模式中,创作出一条适合新型观演关系的艺术性木偶戏表演舞台,创作出适合其艺术生涯规划和长远发展的优秀作品,仍需全体木偶戏同仁的共同努力和推动,将木偶戏的观演关系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