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义波
(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浙江 义乌322000)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体语言是加强人们沟通交流的有效方法。通过形体语言的表达,能将人们的内心想法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提高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表达流畅性,完善人们在表达过程中的问题,帮助人们增加亲密感、提升交流性。而在戏剧表演中运用形体语言,不仅能促进戏剧演员与观众的情感交流,还能完美诠释戏剧的思想主题。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主要体现了三个意义:
首先是空间意义,戏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舞台空间、表演空间等将内心的情感利用无声的语言进行抒发。戏剧演员可以通过舞台占位、无声语言的表演手段,向观众传递信息,引导观众对戏剧主题产生共鸣。
其次是姿势意义,戏剧表演中的形体语言就是人们日常理解的肢体动作。戏剧演员在表达内心世界与思想情感时,可充分利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演绎,例如在表达羞涩时可以双手捂脸,而表达心情愉悦时可以双脚交换跳跃等等。
最后是情感意义,在形体语言中,情感语言是比较难以充分表达的语言元素。戏剧演员可以通过面部神情、眼神等,向观众传达戏剧角色的情感波动。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主要是指通过身体四肢的各种动作表达内心丰富情感的沟通方式,肢体语言能够在不使用语言的前提下达到互动目标,肢体语言可包括头部动作、肩部动作、双臂动作、手部动作等,通常用于表达愤怒、悲伤、无奈等诸多戏剧中常见的人物情感,肢体语言具备间接性、广泛性、模糊性等特性,能够突破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传递多样性信息,有较高艺术文化素养的演员能够通过调整自身身体形态向观众传达不同类型的特殊信息,观众可通过分析舞台上演员的肢体语言了解到角色内心的情绪与心理状态。肢体语言可包含一系列具备相关性的连续动作或单一的固定动作,这两种使用场合不尽相同的动作语言能够体现艺术表演的综合性,普遍存在于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具备多样性的肢体语言可发挥引导观众情绪的喜剧效果或悲剧效果。表演者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表演经验,将观众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使用的基础性身体动作进行全面整合,将其用于舞台表演活动中,将戏剧中的角色形象与自身相结合,表现出演员个人在潜意识中的情绪变化。
不同类型的肢体语言代表着不同的特殊情绪与行为方式,处于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会对同样的肢体语言做出不同的回应,演员应当调整自身的习惯性动作,有意识地做出有节奏、有规律的肢体语言,并理解来自不同国家的观众所秉持的文化理念,认识到肢体语言所具备的特殊文化差异性,相同的肢体动作在有着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观众看来有着迥异的意义与艺术象征效果。当演员做出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时,观众能够通过视觉器官接收到肢体语言并自觉地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将非语言信号自动地转化为语言信号。
为保证演员的表演能够与戏剧的主题思想相呼应,演员必须在表演活动中严格遵守合理性原则组织自身的肢体语言,结合戏剧中角色的性格特征与行为动机调整肢体语言的表现程度,避免肢体动作的幅度过大或过小影响舞台表演效果,缺乏合理性的肢体语言容易影响戏剧表演的整体性节奏,使观众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感,观众容易对过于强烈、脱离戏剧主题的肢体语言产生厌恶感。只有具备一定合理性的肢体语言,才能达成既定的角色形象塑造目标,传达人物的独特个性魅力,让戏剧作品的具体内容具备较高的融洽感与平衡感,让观众直观、准确地领会角色内心的情绪变化与心理特点,加深观众对戏剧具体内容的印象。
戏剧演员应当在戏剧故事情节发生转折的过程中立足于微小细节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坚持准确性原则打造富有立体感的角色,在表演场景中准确处理每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肢体语言对戏剧表演的细节部分进行处理,让观众在鉴赏戏剧艺术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类型的人物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演员应当发挥个人表演天赋,发掘故事中具备一定象征意义与文化价值的细节场景,通过调整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处理好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角色性格的前后变化具备一定的可信度与完整性,避免因故事情节的快速转折而使人物性格发生前后矛盾。
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相关性原则,处理好艺术情境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在不同艺术情境或舞台背景下自身所扮演角色应当展示出的性格特征,适当地调整肢体语言的表现风格,体现人物的性格魅力与艺术鉴赏价值,将舞台表演逐渐推向情感层面的高潮,基于具体的文化情境展现人物的多面性,使戏剧表演发挥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影响观众对戏剧作品质量的评价,提高整体表演活动的和谐性与整体性。演员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艺术情境把握可利用的文化元素,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受舞台环境、规划自身肢体动作的表演活动中,根据观众的反应发挥自身潜能与应变能力,与观众进行即兴的双向互动,将演员所具备的表演能力转化为诠释剧本中角色的特殊优势,做出较为适宜的肢体动作,提高角色的艺术辨识度与鉴赏价值。
具备实时性、现场性的戏剧表演需要演员准确把握角色应有的肢体语言,发挥个人艺术素材与表演能力,以调动观众艺术鉴赏兴趣、改变舞台表演氛围为主要目标,利用肢体语言详细、精准地诠释人物的个性特征,呼应简短、单薄的台词,让角色的舞台形象变得更为鲜明、生动。由于多数情况下戏剧表演的可利用舞台空间较小,难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灵活调整背景场景,为保证舞台表演效果对观众的吸引力,演员必须在台上做出富有韵律感、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肢体语言,以此弥补戏剧表演背景环境僵化固定的缺陷,结合舞台配乐与灯光效果营造出具备较强艺术感染力的舞台氛围。例如在表现人物的悲痛心情时,戏剧编导可使用雨声或风声营造出凄凉、哀伤的舞台艺术效果,并结合演员做出的肢体动作,从不同途径表现出人物内心痛苦、哀伤的情绪,进而完成突出戏剧主题思想、全景式展现人物个性的独特效果。演员应当主动在台下参加专项训练,定期参加表演实践,抓住表演机会不断积累有价值的经验,深入领会角色的思想内涵与行为方式,通过肢体语言正确、全面地展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避免给观众留下做作、刻意的不良印象,提高舞台表演对观众的吸引力与情感层面的影响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戏剧表演形式开始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开始调整固有的选材模式与创作思路,戏剧主题多表现现代都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经历,人物的台词与表演形式都以模仿受到大众欢迎的流行风格为主,让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戏剧的主题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代入感。此类戏剧主题与表演方式要求演员必须从生活中寻找可利用的表演素材,使肢体语言展现当代都市生活的文化特征,让观众从不同方面感受到社会生活的趣味性与开放性。好的肢体语言不仅应当使观众理解人物的性格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还要能让多数观众对演员的表演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使之形成情感层面的共鸣,最大限度地提高舞台表演的真实性与鉴赏价值,提高戏剧表演的质量水平。演员应当深入揣摩角色的内在特性,在肢体动作层面高度精确地模仿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物,通过做出侧重点各不相同的动作来掌控情节的变化与艺术情境的变化。
通过灵活运用肢体语言,演员能够向观众传达与故事情节转折与角色命运变化有关的信息,使演出的整体性节奏发生根本变化,演员所做出的富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作为开端调动舞台表演气氛,引导故事具体情节的转折与变化,使观众理解戏剧的叙事节奏并进行深入思考。演员应通过做出肢体动作整合表演内容,使观众将处于不同时间段内的表演内容联系到一起进行思考,进而立体化地呈现戏剧的主题思想与文化内涵,加深观众对剧情发展的基本印象,有效调整戏剧表演的节奏、速度与舞台氛围,提高剧情转折、过度的合理性,让演员之间通过具备一定特殊性的肢体语言进行互动与实时交流。
肢体语言在现代戏剧表演中具备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能够拓展观众认识戏剧主题思想的途径,有利于观众更为全面地把握故事的情节与角色的性格特征,演员可通过做出一系列互相关联的肢体动作展现难以用语言直观表达的心理状态,间接性地展现人物的生活环境与其个人行为方式,让角色的艺术形象变得更为鲜活、生动。肢体语言能够突出故事情节中的主要矛盾与人际纠纷,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戏剧情节的递进发展,有利于戏剧导演根据演员做出的肢体语言调整表演节奏,可起到刺激观众情感的特殊作用,提高现代戏剧的舞台表演效果与艺术表现力,让情节发展具备更为明显的合理性,避免演员的表演过度程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