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澄宇
(广东省肇庆市歌舞团有限公司,广东 肇庆 526060)
舞蹈艺术作为一项经久不衰的精神文化组成部分,其发展来源于其不断注入的鲜活生命力,这也就要求在进行舞蹈的编导工作室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加入新的理念和情感内涵。因此,对于舞蹈编导工作者而言就,除了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础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持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创新理念和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入到舞蹈艺术作品中,从而不断创作出广受人们欢迎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舞蹈作品。
舞蹈编导是针对舞蹈作品创作和排练演出过程所进行的领导和组织,是舞蹈导演与编排的有机结合与高度融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种类之一,舞蹈编导在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时候,均是利用表演者的舞蹈动作进行表现的。在对舞蹈进行编导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创造舞蹈形象和语言、设计舞段的时候,必须要深入生活,基于实际生活进行艺术构思,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在表演舞台上借由舞蹈演员加以表现。从舞蹈创作到舞蹈表演的艺术创作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完整过程,故此,舞蹈编排与舞蹈导演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迫切需求各行各业的素质型人才,故此,创作创新方面的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培养也不例外,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除了要令学生掌握好基本的通识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创作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升,令学生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充分展现个人的思想和艺术见解。
基于舞蹈编排在编排和导演方面的高度融合性,对于舞蹈编排的创作创新,能够令舞蹈作为艺术作品通过外在表现形式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完整作品。人们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除了能够感受到视觉上的美,同时还能够在心灵上实现与舞蹈创作者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共鸣。舞蹈编排过程中进行的创作创新,不仅能够完善舞蹈艺术的基本形式,同时还能够对舞蹈艺术进行进一步的推动发展。
虽然在舞蹈和舞蹈编导上存在着密不可分的重要联系,但是在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方面,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就舞蹈专业而言,其对舞蹈表演者的培养更侧重于通史专业方面的个人素质水平。而对于舞蹈编导专业,其专业要求则更加深入和全面,要求舞蹈编排者能够对舞蹈的各个方面内容实现有机的融合统一,更重要的是,舞蹈编排者要赋予舞蹈作品以生命感染力。这就要求在进行舞蹈编排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作创新,基于此,舞蹈编导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创作创新。
舞蹈作品的创作要求编导人员自身具有较高的多元化综合能力,才能切实完成舞蹈作品的高水平创作。但就目前的舞蹈编导现状来看,一方面缺乏对职业素养能力的重视和培养,只单纯地重视专业能力的提升,错误的认为职业素养在舞蹈编导过程中的作用有限,进而导致个人在舞蹈编导综合能力方面存在比较大的缺陷[1]。另一方面,由于经历年龄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舞蹈编导人员在持续性学习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最终导致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舞蹈艺术作品。
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创作是基于舞蹈编导者对于生活的体验感悟和创作灵感而来的,因此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社会阅历就显得十分重要,成为舞蹈编导创作创新的重要基础。但是对于很多年轻的舞蹈编导创作者来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导致其目前缺乏足够的阅历和感悟体验,进而没有足够的创作灵感,最终使舞蹈艺术作品缺乏饱满的内涵和情感感悟。
在舞蹈编导过程中,创作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求对舞蹈编导的创作创新具有理论层面上的认知和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对个人创新意识进行内部转化,体现在个人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感悟中,进而实现个人舞蹈编导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本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创作创新不是完全抛弃传统,也不能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创新要基于现实生活,基于艺术传承进行开放式的融合和创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进行舞蹈编排时,要对舞蹈的主题和形式进行符合时代特色的设计,不断开拓新颖的舞蹈主题,对创作素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进而令舞蹈编排工作具有更高的新颖性。舞蹈编排人员要有自己的个人想法,通过个人创作创新,才能令编排出的舞蹈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深刻内涵。舞蹈主题的创新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主题必须鲜明,具有创作者的个人特色,创作者必须将个人创作理念和舞蹈主题融入到舞蹈动作之中,从而令观众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感受到舞蹈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内涵[2]。为此,舞蹈编导工作者必须将自己与舞蹈相融合,将个人创作情感和主题深切地体现在舞蹈里面。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是对生活的升华,舞蹈编导也需要从日常生活中来寻取创作素材,要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并对其加以应用到舞蹈编排创作中去。只有这样,创作编排出来的舞蹈作品才能和当下生活相贴合,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具有更高的艺术感染性。显而易见的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舞蹈都能够充分体现其文化风格和特色,特别是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舞蹈艺术作品之间就存在各有特色的艺术风格和内涵,从而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舞蹈编排时要充分将时代精神、日常生活融入到个人的艺术审美中,提高个人审美的饱满程度,进而令舞蹈编排作品的内涵更加充实和丰富[3]。只有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在带给观众良好审美体验的同时,给予人们正面积极的情感引导。因此,要认真生活和体验日常中的美,主动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创作素材,对其进行艺术加工整合,在此基础上创作编排出源于实际生活的优美的舞蹈艺术作品。
舞蹈编导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对舞蹈编导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蹈编导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不不断提升,才能将个人的艺术创新思想转化到舞蹈作品中,成就完美的舞蹈艺术作品。
首先,舞蹈编导者必须培养具备创新自信、时代自信、文化自信以及专业自信,在此基础上做好职业道德的约束,从而保障舞蹈作品具有足够的积极性和正能量。
其次,舞蹈编导专业人员要转变传统的固有想法,仅仅将专业能力作为评判的标准,是无法创作出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舞蹈作品的,要积极转变舞蹈编导创作思想,加强专业拓展,要具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不断将新理念、新事物通过艺术创作融入到自身的舞蹈编导作品中,实现舞蹈作品的与时俱进发展[4]。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舞蹈编导专业能力方面的拓展,必须基于自身的专业特长,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拓展,而不是毫无头绪的随意发挥。
舞蹈编导创作工作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难度,在创作期间,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表达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情趣,创造个性鲜明的舞蹈形象。在隐藏生活中,舞蹈编导人员就要善于观察生活和思考,不断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创作素材,在培养个人创作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同时,也要敢于创新,敢于将别人不常用和不敢用的事物或想法融入到个人的舞蹈创作之中。
以舞蹈作品《印象刘三姐》为例,以山水景观作为基本背景,再加上绚烂的灯光效果,整体作品呈现出非常新颖独特的艺术表演效果。之所以能够呈现出这么奇特美妙的艺术效果,就是编导人员充分将奇特的构思融入其中并加以呈现[5]。要实现新颖独特的舞蹈编导艺术效果,要勇于进行创作创新,对舞蹈的各个方面,例如主题、动作等等。
21世纪是一个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各种艺术题材和艺术形式的发展创新层出不穷,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舞蹈编导工作者要积极主动进行舞蹈创作过程中的创新,从主题、形式、风格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探索,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对舞蹈作品加以呈现,带给观众更高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感染性。与此同时,这也对舞蹈编导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作人员必须在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感悟生活,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令个人的舞蹈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