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静,黃 凯,张为民,范云鹏,刘迎秋,连世存,麻武仁,2*,路 浩*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西安西北农林科大动物医院,陕西西安 710065;3.西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西安 710065)
血液流变学对手术进程和术后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静脉血栓栓塞对于外科患者是常发风险,在外科住院患者中发生率高达25%[1]。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机制与血流缓慢、血液黏滞性升高等密切相关[2]。虽然已有针对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指导,但新预防方式的相关研究仍在进行[3]。本研究利用中医理论,观察针刺回阳九针穴对全身麻醉犬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预防围手术期血栓形成提供一种新方法。
1.1.1 试验用动物 选取健康本地混血犬10只,雌雄各半,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动物医院,3岁~5岁,体重4 kg~6 kg,各项体征及精神状态良好。
1.1.2 试验材料 舒泰50®注射液,法国维克有限公司产品;盐酸右美托嘧啶注射液,硕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产品;5 mL肝素锂真空采样管,江苏康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无菌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产品;South990JK全自动血液黏度动态分析仪,重庆南方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产品;L500-A医用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产品;一次性静脉血样采集针,山东省成武县永康医用制品有限公司产品。
1.2.1 麻醉及针刺 将试验犬饲养2周后进行试验。对照组犬试验前禁食10 h、禁水2 h,于后肢隐静脉采集4 mL血液于采样管中,用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称量犬只体重后于股四头肌肌肉注射舒泰50®5 mg/kg+盐酸右美托嘧啶注射液5 μg/kg混合剂进行全身麻醉。注射麻醉药90 min后以同样方法采血4 mL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为减少个体差异及避免麻醉药在体内残留带来的影响,1个月后进行针刺试验,以同样方式将犬麻醉,犬只进入麻醉手术期后10 min开始施回阳九针,即依次针刺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环跳、后三里、合谷九个穴位,每5 min按顺序行针1次,共留针30 min。其他操作与之前相同。针刺具体穴位及方法为[4]:①哑门穴:寰椎与枢椎之间。顺着枢椎骨的棘突往前触摸枢椎结束的部位,向前下方进针;②劳宫穴:前脚掌第二、第三掌骨之间,从脚底向脚掌直刺;③三阴交:胫骨后侧缘,小腿内侧阴陵泉到内踝沟四分之一处向上进针;④涌泉穴:第三、四趾骨头部位的凹陷处,跖骨垫之后,直刺;⑤太溪穴: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央凹陷处,向关节方向进针;⑥中脘穴:神阙到剑骨突连线中点,向前或向后平针进入;⑦环跳穴:股骨头前方凹陷处,直刺;⑧后三里:外侧胫骨粗糙面的起点和腓骨头下方线的中间,向胫骨直刺;⑨合谷穴:前肢第二掌骨干中间,向劳宫穴方向直刺。
1.2.4 血流变指标检测 将血流变分析仪预热至37℃,由专人对血样进行检测。检测前将血样摇匀,检测全血高切黏度200/s(Hηb 200/s)、全血高切黏度150/s(Hηb 150/s)、全血中切黏度50/s(Mηb 50/s)、全血中切黏度30/s(Mηb 30/s)、全血低切黏度10/s(Lηb 10/s)、全血低切黏度1/s(Lηb 1/s)、血浆黏度(ηp)、全血高切还原黏度200/s(Hηr 200/s)、全血中切还原黏度30/s(Mηr 30/s)、全血低切还原黏度1/s(Lηr 1/s)、全血高切相对黏度(BR)、全血低切相对黏度(Br)、纤维蛋白原(F)、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聚集系数(VAI)、红细胞刚性指数(ER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红细胞电泳时间(ET)、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内黏度、高切流阻、中切流阻、低切流阻、卡森黏度(QwX)和卡森应力等指标。
对照组麻醉犬麻醉后Hηb 200/s、Hηb 150/s、Mηb 50/s、Mηb 30/s、Lηb 10/s、Lηb 1/s、ET、高切流阻、中切流阻、低切流阻、QwX与麻醉前相比均极显著下降(P<0.01),Hct与麻醉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表1)。
表1对照组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针刺组麻醉犬麻醉后Hηb 200/s、Hηb 150/s、Mηb 50/s、Mηb 30/s、Lηb 10/s、Lηb 1/s、Fb、Hct、高切流阻、中切流阻、低切流阻、QwX、卡森应力与麻醉前相比均极显著下降(P<0.01);Hηr 200/s、Mηr 30/s、Lηr 1/s、BR、Br、ERI、ET与麻醉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表2)。
表2针刺组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针刺组麻醉前后Hηb 200/s、Hηb 150/s、Mηb 50/s、Mηb 30/s、Lηb 10/s、Lηb 1/s、Hηr 200/s、Mηr 30/s、Lηr 1/s、BR、Br、ERI、EDI、高切流阻、中切流阻、低切流阻、QwX、卡森应力差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合均值可看出针刺组麻醉前后这些指标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表3)。
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研究表明正常的外周静脉血流是防止凝血酶积聚,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和扩散的必要条件[5]。连续静脉流和搏动流共同维持外周静脉的正常流动。手术及麻醉造成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微血管阻力和静脉压力增大,抑制连续静脉流的正常流动,同时全身麻醉状态可造成搏动流消失促进血栓形成[6]。
围手术期针灸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减少麻醉剂及止痛药的用量,并且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包括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等,此外,围手术期针灸还可起到器官保护作用,并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7]。《回阳九针歌》首载于高武《针灸聚英》一书中,全歌曰“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8]。人医临床研究发现,用华佗中风方联合回阳九针治疗对比单纯常规西医治疗66例中风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该中医疗法可显著改善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血脉通畅,改善血液循环[9]。以通窍活血汤与回阳九针结合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结果显示该疗法疗效显著,通过抗炎、抗氧化并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提高了其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10]。因此,本研究根据回阳九针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的作用,尝试探究回阳九针对全身麻醉犬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以期降低临床围手术期血栓发生的风险。
表3回阳九针对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麻醉前后全血黏度、血流阻力、ET下降极显著,Hct下降显著。Hct是影响血液黏度最主要的因素,Hct越高血液黏度越大[11]。ET是用来观察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多少的客观指标,亦可反映红细胞聚集功能[12]。因此,推测对照组的血黏度下降与Hct下降及红细胞聚集性降低有关。针刺组麻醉前后全血黏度、血流阻力在各切变率均有极显著下降,说明麻醉前后的血液黏度显著降低。同时针刺组麻醉后全血还原黏度、全血相对黏度、ERI、ET比麻醉前下降显著,Hct、QwX和卡森应力对比麻醉前极显著下降。ERI是红细胞膜柔韧指标,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说明红细胞变形性越小,是高切变率下血液黏度高的原因之一,QwX也与红细胞变形性密切相关[13]。结合对照组麻醉前后指标变化推测该组的血黏度下降是由于红细胞刚性与聚集性变化以及的Hct的下降共同引起的。在针刺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中,针刺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全血相对黏度、血流阻力、EDI、ERI、QwX和卡森应力的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针刺组各项指标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显著,结合组内麻醉前后的对比可推测回阳九针主要通过降低红细胞刚性,提升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了血液黏稠度。而红细胞聚集性和Hct的改变在两组中均有发生,且在两组中的变化程度不具有显著性,可能是由于麻醉药对机体造成的影响。说明回阳九针在不影响血容量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麻醉犬的血液黏稠度,有利于改善全身麻醉犬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综上所述,回阳九针可以显著降低全身麻醉犬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外周静脉血流,降低围术期血栓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