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后亮,郝齐,王越,朱海,徐陈磊
1.2.3.4.陆军航空兵学院
5.95894部队
在重大疫情防控中,无人机可以发挥使用成本低、风险系数小、操控简单、机动灵活等优势,挂载相关任务载荷,执行边境巡逻、流动人口监视、紧急物资投送、消毒药液喷洒等任务,为重大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无人机性能不断提升,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中,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现代化装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人机应用于边境巡逻,可提升效率,有效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应用于流动人口监视,可为防疫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支撑;应用于紧急物资投送,可实现无接触高效投送,避免交叉感染;应用于消毒药液喷洒、重点区域消杀毒,可有效节约资源,保护作业人员安全。
边境巡逻是主权国家实施边境监视、预警、维护边境合法权益、打击边境违法活动和恐怖主义的重要手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控制疫情跨国蔓延,各国均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人员出入境管控措施。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好转,境外疫情迟迟得不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偷渡人员越过边境线非法进入我国,形势严峻。除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口岸入境管控外,还应加强边境线的巡查力度,坚决堵住国外疫情输入的缺口。
在我国漫长的边境线上,横亘着众多高原、山脉以及河流,很多地区不仅地形复杂、人迹罕至,而且天气条件恶劣,十分不利于以地面巡逻方式实施边境巡逻。
长航时无人机凭借续航时间长、飞行高度高、机动性强等特点,搭载各类光电任务载荷、侦察监视雷达,沿边境线执行监视任务,提升边境巡逻效率。在执行边境巡逻任务过程中,一旦发现非法入境目标,指挥中心可指挥无人机对目标进行跟踪定位,同时指挥附件一线边防部队前往现场处置。利用长航时无人机执行边境巡逻任务,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合理选择地域,便于无人机起降和靠近主要任务区域;
二是周密制定飞行航线,确保巡逻安全高效;
三是科学制定特情处置预案,确保无人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飞越边境线;
四是扎实做好相关协调保障工作,确保无人机飞行任务安全顺利。
图1 “彩虹”长航时无人机执行边境巡逻任务。
从疫情防控的角度看,在重点疫区,人员大规模流动、大范围迁徙,无疑会加快疫情蔓延的速度和范围。在控制疫情快速蔓延的诸多手段中,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尤其是严格控制疫区人口的流动,无疑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对城市而言,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机场、车站、码头、医院、商业区等人员易聚集区域,需要重点监控,一旦出现人群聚集倾向,需要及时采取疏导措施;出城道路、城市边际线是人口跨区域流动的主要途径,需要及时掌握具体情况,随情势变化及时调整检查卡点的工作部署,防止出现拥堵或失控现象。而对于小城镇、乡村等偏远地区,由于存在劳动力外出务工、走亲访友习俗、防疫意识整体不高等现实因素,也需要及时掌握人口流动情况,必要时需加强人口流动管控。
在城区面积大、人口密度高的大中型城市,适合使用长航时无人机实时监视人口流动。对于执行空中监视任务的无人机,其任务载荷应同时具备可见光、红外两种工作模式,确保全天候执行任务。无人机起飞执行任务前,应根据防疫指挥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城市建筑物的分布特点,认真规划飞行航线,确保对重点监视区域实现全覆盖;同时还要与空管部门做好工作对接,协调好相关空域的使用。
在小城镇、乡村等区域,可使用小型无人机执行人口流动监视任务。例如,挂载航拍设备的多旋翼无人机,操控方便,使用门槛低,可在社区、乡村等基层一线广泛应用,有效减轻执勤巡查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采用小型无人机实施空中监视,及时发现违反防疫规定的户外流动人员,同时配合使用无人机挂载的高空喊话模块进行劝导、宣教,这种无人机运用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频频见诸于网络或新闻报道,取得非常好的实际效果。
图2 小型无人机在社区监视人员流动图像。
疫情对传统物流行业将产生严重影响,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一是员工返岗困难。疫情发生后,各地区会视情调整疫情响应级别,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疫情严重地区还会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造成物流企业员工返岗困难;
二是防护物资匮乏。物流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接触频率高,对口罩、护目镜、消毒液、手套等防护物资需求量巨大,但是购买渠道和数量却极其有限;
三是收转运派停滞。为防止疫情扩散,各地区会执行严厉的交通管制措施,与防疫无关的车辆难以通行,物资配送难以正常开展。
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区定点医疗机构属于感染高危场所,各类防疫医疗用品消耗量巨大。及时运输补给紧缺的相关防疫和医疗物资,对防止医护人员感染以及对病患进行及时救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防控需要,疫情严重地区往往会实施封城、封村、封道路等极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对封闭式管理的社区进行生活应急必需品以及普通居家病患日常所需药品进行及时配送,对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也非常重要。
对于疫区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可使用物流多旋翼无人机实施防疫医疗用品投送的紧急任务。一方面可以消除道路限行的影响,缩短配送时间,将紧急防疫医疗物资及时送达指定医疗机构;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配送人员与医务人员面对面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对封闭式管理的社区,也可使用物流多旋翼无人机执行生活应急必需品以及普通居家病患日常所需药品的配送任务。使用无人机投送紧急物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无人机数量及飞行航线。在定点医疗机构和社区内,可以选择适当地点,架设专用无人机快递柜,利用先进技术引导无人机精准降落,同时方便用户快速收取快递包裹。
在开放的公共场所,病毒主要通过患者或携带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若与患者或携带者近距离接触,有可能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感染病毒。因此,对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区域,可将人员隔离后,进行大面积喷洒消毒,达到杀死病毒的目的。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很多城市、社区为阻断病毒传播,都相继开展了喷洒消毒。城市消毒通常利用高压雾炮车、洒水车等集中作业方式,大量喷洒消毒药液,对城区公共区域进行集中消毒消杀。这种消毒方式覆盖面积大、作业效率高,但通常只适合沿城市主要干道进行作业。一般居民社区以及较为狭窄的城市街道通常采取人工背负式喷药机实施地面喷洒。这种传统喷药方式,一方面喷洒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另一方面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长时间连续工作易中毒。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以使用植保无人机挂载喷洒装置执行城区大范围消毒药液喷洒任务。对于城区主干道,可以同时使用多架大型植保无人机,采用编队飞行的方式执行消毒药液喷洒任务。对于一般居民社区以及较为狭窄的城市街道,可以灵活使用中小型植保无人机执行消毒药液喷洒任务。
使用植保无人机执行消毒药液喷洒任务,具有以下三方面显著优势。
一是安全高效。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是传统人工作业的30倍以上,通过地面遥控或按预设航线作业,喷洒作业人员远距离操控,免受消毒药液的直接危害,提高了喷洒作业的安全性;
二是操控简便。植保无人机整机尺寸相对较小,起飞降落基本不受地域限制,操控人员一般经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要领并执行任务。高端植保无人机甚至可以实现按预设航线操控,按照预设程序执行任务,从而避免漏喷或重喷;
三是节约成本。植保无人机采用低量喷雾技术,雾滴小、喷洒均匀,可以节约消毒药液的使用量。同时,使用植保无人机,人员投入少,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重大疫情会对人们生命健康及社会安全稳定造成巨大危害。因此,需要广泛调动各类资源,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力降低疫情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性能越来越先进,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今后,应加强无人机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运用研究,使无人机在突发疫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场景发挥更大作用。
图3 无人机在高空喊话进行劝导、宣教。
图4 无人机将紧急医疗物资及时送达指定医疗机构。
图5 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消毒药液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