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贵
(建瓯市水土保持试验站,福建 建瓯 353100)
福建省建瓯市地处闽北,全市土地总面积4 233 km2,其中丘陵山地3 69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7.2%,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2019年全市人口55.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62万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市。土壤主要类别为红壤,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20 ℃,年降水量1 600~1 800 mm。
“十三五”期间,建瓯市以小流域为单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65 km2,显著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并建立健全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和验收管理制度,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产生。根据福建省卫星遥感调查,2019年建瓯市水土流失面积275.15 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50%,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流失斑点分布多而且分散,治理难度大。山地开发标准低、农业生产管理粗放等是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对水土保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在治理水土流失的面积上下功夫,还要在治理质量上进行提升,这对水土保持工作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笔者结合建瓯实际,分析了当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及原因,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从“山、水、田、林、路、村”六个方面把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
(1)问题分析。建瓯市山多坡陡,农业生产活动频繁,易产生水土流失。全市山地丘陵面积36.92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7.2%,其中:坡度15°~25°的山地面积12.82万hm2,占山地面积的34.7%;25°以上的山地面积8.56万hm2,约占山地面积的23.2%。建瓯市以农业生产为主,如何运用好现有的山地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2)主攻方向。建议在25°以上的陡坡地营造防护林,依法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在禁垦的陡坡地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的,应当退耕还林还草。对可开垦的山坡地应当高标准开发,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发挥当地雨水充沛、土壤肥沃的自然优势,对疏林地进行封育治理。
(1)问题分析。建瓯辖区内水域面积0.89万hm2,境内有长度在5 km以上的河流131条,总长1 569.2 km。全市现有水库82座,其中小(二)型60座、小(一)型17座、中型水库5座。水域周边及上游山地经济林(毛竹林、锥栗林和茶果园)、用材林(多为杉木针叶林)居多,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防护林面积少,导致水土流失,淤积水库、河床。据调查,2020年建瓯市因泥沙淤积等原因拟申请降低小(二)型水库等级为山塘的达8座。部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因上游阔叶林被经济林取代,山涧水量减少、水质浑浊,水源被污染。
(2)主攻方向。建议将水库周边用材林、经济林逐步转化为为水源涵养林,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弥补当地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对现有的用材林更新严格禁用皆伐模式。加强农村小溪小河的生态水系建设,达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效果。
(1)问题分析。建瓯现有耕地面积3.35万hm2、茶园0.68万hm2、果园0.75万hm2,管理相对粗放。山坡地上多种植大豆等粮食作物,一般采用顺坡开垦种植,部分山排田因多年没有种植水稻变为旱地、荒地,甚至出现了滑坡现象,茶果园台壁因常年锄草存在变形、变样现象。农民经营的8.4万hm2毛竹林和3.1万hm2锥栗林多为顺坡种植[1],采取全面垦复施肥、挖笋、锄草等管理措施,存在“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现象。毛竹林、锥栗林等人为生产活动频繁的经济林地,能否纳入坡耕地整治范畴,专家意见不统一。建瓯在锥栗山地建设的山边沟示范片,适用性强,水土保持效果好,但因山边沟建设资金投入较大而难以推广。
(2)主攻方向。新建山地茶果园应当高标准开发,建设成前有埂后有沟的水平梯田;耕地、园地应采取等高耕作、间作套种等保土措施,提高山坡地常年植被覆盖度。建议将人为生产活动频繁的毛竹林和锥栗林等山坡地纳入水土保持坡耕地整治范畴,按治理坡耕地标准补助水土流失治理资金。
(1)问题分析。用材林、经济林多,生态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用材林树种多为杉木纯林,针叶林和阔叶林比例失调。2019年建瓯市有林地面积33.8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9.98%,其中:用材林12.11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5.8%;防护林3.77万hm2,占11.1%;特种用途林1.91万hm2,占5.7%;经济林7.29万hm2,占21.6%;竹林8.78万hm2,占25.9%。由此可知,当前建瓯的用材林、经济林面积占比达57.3%,防护林面积占比偏小,仅占有林地面积的11.1%。
(2)主攻方向。一是林业部门调整防护林、生态林的比例,优化树种,增加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在毛竹纯林中套种阔叶树种涵养水源等。二是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非燃柴补助,鼓励村民不砍、少砍树木。三是提高生态补偿标准,让当地村民愿意将原有陡坡地种植的经济林退耕还林还草。
(1)问题分析。新建和改扩建的村级公路、机耕路沿线就近倾倒弃土弃渣现象时有发生。
(2)主攻方向。严格审查、审批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公路建设弃土、弃渣倾倒至专门存放地。重点做好公路建设取土场、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工作。
(1)问题分析。新村、地质灾害安置点等建设项目重房屋建设、轻环境管护,新村绿地率低,新种树种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
(2)主攻方向。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应与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等特色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房前屋后、路旁绿化,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公园,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水土保持涉及面广,需要市政府牵头,组织协调市水利、林业、农业农村、交通、自然资源和住建等部门,将水土保持规划融入乡村振兴规划和建瓯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实施依据。
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认真落实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主体,督促其防治水土流失。对原有水土流失的治理,应“责、权、利”有机结合,对主动治理者,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带动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按照“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原则,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审批、监督和验收三项基本制度,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加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营造良好氛围,把水土保持工作由被动治理扭转到主动预防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