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021-04-04 08:10:16宋国欣
信息记录材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智能化监测

宋国欣

(唐山市冀唐德普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河北 唐山 063000)

1 引言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各个领域都有着大量的信息需要去处理,它可以同时对大量及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总结,因此与互联网所伴生的信息技术应运而生,信息技术具有多重优势,包括方法科学性、功能高效性、工具设备的高效性等特点,所谓环境监测是通过环境污染因子的分析,结合多种环境信息进行最终的结果评价与未来发展预测,它也有着自身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而且传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监测的需求,因此,将信息技术技术运用到环境监测中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2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2.1 环境监测的重点、难点分析

在环境监测中,其重难点问题主要在于如何实现数据的准确而及时获取以及数据系统而科学的处理。要想准确而及时的获得环境监测数据,就必须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环境监测,配备充足的环境监测硬件系统及仪器设备,大量的监测点位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监测数据的获得方式也要及时拓宽,所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要得到快速传输,这样才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而及时。要想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系统而科学的处理,就必须以智能算法及智能数据处理系统为依托,做好智能系统开发。一方面要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为开展环保各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要做好数据的筛选与统计,从监测源头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

2.2 环境监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新技术革命搭载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环境监测逐渐实现了信息化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成为环境监测必不可少的“千里眼”。在各个环境监测机构或单位,已经建立了实用性强且效率高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依托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遥测遥控技术等,对环境情况进行监测,实现了环境监测数据的信息化存储与管理,便利了数据的传输,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为环境监测机构或单位的环境规划、管理、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而及时的数据。虽然当前在环境监测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暴露了诸多不足,如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等,这都减缓了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3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第一,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的提升。要想保证环境监测的有效性,就必须从源头上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从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而且也方便数据的存储与传输,这就为后续判定环境污染源以及污染风险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成为环境管理工作及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应用信息技术是为生态环境构建大数据系统的重要支撑[1]。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在其相关文件中就指出,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机制及环境治理体系等的构建与完善,都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数据支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领域存在数据规则、来源不统一,数据分散,信息化平台不统一等问题,造成各地的环境监测数据无法统一关联、运算,这就导致了数据的低效性,阻碍了完整数据运算模型的构建。低效的数据会导致判断的失误,其难以为决策提供参考。而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环境监测数据构建大数据系统,依托数据共享与物联网,再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及顶层筛选,可以实现对环境状况的综合分析与整体把控。

第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大数据化。通过在环境监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各个环境监测机构或单位的监测数据共享,从而构建全国性的环境监测大数据库,更好地对我国各地区的环境状况进行把控。通过大数据化的发展,相关环境监管部门更能准确、及时地发现我国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环境监测数据的大数据化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数据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便利了各区域间的数据共享,是管理决策的有效基础。

第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信息化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当前,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信息化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安全性不高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环境监测的整体性发展,而且还容易造成第一手的环境监测数据的泄露,国家安全性受到威胁。目前我国使用的环境监测管理的信息系统时刻受到了黑客入侵与病毒感染的威胁,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建设,这就需要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2]。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筑牢信息化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使其日臻完善,这样才能提升环境监测的实效性。

4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主要应用

在环境监测领域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信息化的数据处理、生物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技术、智能化监测技术、三维激光雷达技术等,这都是信息技术为环境监测带来的新发展。

4.1 以大数据融合为基础的环境监测感知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多介质融合的环境监测感知技术。这一技术是对信息技术、模型分析、深度挖掘、智能化管理、多元化智能环境传感器等方面的创新,依托大数据服务及庞大的系统应用构建环境监测的统一数据库,实现了各区域间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交互[3]。通过对大数据的利用,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环境监测方案及监测技术,加强各环境监测机构或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助于环境监测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环境监测管理变得更加精准化。精准化的环境监测,使我国环境监管由以前的经验判断转变为科学的大数据决策,由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预见,实现了环境管理的防控、监管、治理、共治的闭环,智慧化环境监管成为主流。

4.2 自动化与智能化环境监测设备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环境监测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从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效率高、精度高、智能化的环境监测设备将成为环境监测的主力军。自动化与智能化环境监测设备的大量研发与投入使用可以实现环境监测内容与方案的在线智能化设计,其精准度将得到极大提升。目前,对于环境监测的样品前处理,存在耗时长、过程复杂、测试准确性与灵敏度较低等方面的问题,而利用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环境监测设备,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在样品前处理中应用超声波提取、固相萃取、旋转蒸发、衍生化等技术,同时配合地理信息技术、红外线遥感技术等辅助手段,加之高精密分析仪器的应用,就能够提升样品监测效率,很大程度上提高环境监测的精准性。

4.3 光学遥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中,光学遥测技术是从21世纪开始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的,并布局构建了大气环境典型区域的综合立体监测网络。伴随光电技术发展,光学遥测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更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利用光学遥测技术可以对监测目标进行远距离监测,省去了取样、实验室检测等准备环节,对于环境监测效率的提升意义中。在环境监测领域,我国已经在单项技术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对于环境监测的常规业务已经初具技术体系。单颗粒的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溶胶雷达等高端的科研设备,都已经被研发并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手段也更加丰富且发展迅速,如以质谱、生物、色谱为基础的环境监测手段。这些都为我国环境监测构建现代技术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激光雷达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在世界都处于领先。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可以不断提升分析监测及预测的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监测工作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同时通过对监测信息进行收集、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还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基础及决策依据,随着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不断扩大,监测设备也将逐渐转向信息化自动化,这对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智能化监测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军事文摘(2022年19期)2022-10-18 02:41:14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5:52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54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5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2期)2016-05-04 04:03:28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1期)2016-05-04 04:03:20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