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嘴鲌、团头鲂是隶属于鲌亚科鲌属和鲂属的两种重要经济鱼类。翘嘴鲌为中上层鱼类,体型细长,肉食性,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但肌间刺多,饲料蛋白需求高,且性情急躁,不易捕捞,活鱼运输困难。团头鲂为中下层鱼类,食性杂,饲料蛋白需求低,性情温驯,易捕捞和活鱼上市等。翘嘴鲌与团头鲂在外形、食性、抗逆等生物学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开展翘嘴鲌和团头鲂杂交育种,通过两者基因重组,可以改良翘嘴鲌养殖性能,培育出体型特异,养殖性能优良的新品种。
1.亲本来源
2000年11月~12月,从长江支流皖河段采集野生翘嘴鲌亲本1000尾,从中筛选出300尾,作为选育基础群体,经连续4代选育的翘嘴鲌子代为父本;以杂交鲌鲂F1(翘嘴鲌F4♂×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F10♀)为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于2012年从上海海洋大学试验基地引进。
2.技术路线
翘嘴鲌进行连续4代选育,挑选生长快、体型好、色泽光亮的个体作为选育群体,每个世代进行5次分选,总选留率为2%(见图1);团头鲂“浦江1号”以体型细长、生长速度快为指标,每代4次选择,选择率为0.03%,连续选育10代。
图1 翘嘴鲌F4选育技术路线
图2 杂交鲌鲂“皖江1号”育种程序
3.选育过程
翘嘴鲌进行4代选育,挑选生长快、体型较长、色泽光亮的个体作为选育群体,每个世代进行5次分选(苗种期间15日龄、30日龄、45日龄、9月龄和20月龄),总选留率为2%。
团头鲂“浦江1号”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标准,对选育系实行4次选择,第1次,出苗后20天~30天,体长3cm~4cm,选留率为5%;第2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cm~15cm,选留率为10%;第3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g~500g,选留率为12%;第4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g~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
杂交鲌鲂F1(翘嘴鲌F4♂×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F10♀)以生长速度快与体形较长为指标,进行5次选择(苗种期间15日龄、30日龄、45日龄、9月龄和20月龄),总选留率为2%,详见图2。
1.品种特征
体长而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头较小,吻钝。口亚上位,下颌厚,稍向上翘起。体背部略呈青灰色,体侧银白色,腹面银白色,背鳍、尾鳍灰黑色。背鳍数D.Ⅲ-7,臀鳍数A.Ⅲ-20~27,胸鳍数I,13~15,腹鳍数I,8,侧线鳞数67~83,侧线上鳞数14~17,侧线下鳞数7~10,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18~25。全长/体长4.56±0.08,体长/头长4.98±0.36,体长/体高3.62±0.18,体长/体厚8.69±0.31,体长/尾柄长6.76±0.31,尾柄长/尾柄高0.89±0.12。染色体数为2n=48,核型公式22m+20sm+6st,染色体臂数(NF)为90。肌肉中乳酸脱氢酶电泳图谱为7条带。
2.优良性状
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对饲料蛋白需求低,抗逆性强等性状特点。采用粗蛋白为32%配合饲料,在同等条件下饲养2龄鱼,生长速度比翘嘴鲌平均快37.02%,饲料成本平均降低44.78%。
3.中试情况
2017年~2018年,在安徽省安庆市、淮南市和江苏省连云港市,采用委托测试的办法,开展杂交鲂鲌“皖江1号”与翘嘴鲌成鱼阶段中试养殖试验,全程提供了养殖技术指导,养殖方式为池塘专(单)养,两年累计养殖面积1188亩。2龄鱼养殖放养密度1600尾/亩,投喂32%粗蛋白配合饲料,养殖周期7个月~8个月。杂交鲂鲌“皖江1号”池塘养殖饲料系数在1.3~1.4之间,与父本翘嘴鲌相比生长速度快32.6%~40.6%,饲料成本降低33.1%~50.4%。
1.亲本来源
2000年11月~12月,从长江支流皖河段采集野生翘嘴鲌亲本1000尾,从中筛选出300尾,作为选育基础群体,经连续4代选育的翘嘴鲌子代为父本。以杂交鲌鲂F1(翘嘴鲌F4♂×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F10♀)为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是2012年从上海海洋大学试验基地引进的。
2.亲鱼培育方法
(1)池塘条件:面积以5亩~10亩为宜,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保水性好,淤泥厚度10cm~20cm,水深1.8m~2.5m,水质清新,池水透明度20cm~30cm,按0.3kW/亩~0.5kW/亩配备相应的增氧机。
(2)放养密度:人工繁殖前春季强化培育期间,按100kg/亩~150kg/亩单独培育。繁殖结束后,按常规方法300kg/亩~500kg/亩单独饲养。
(3)饲料投喂:翘嘴鲌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以38%~42%为宜;团头鲂“浦江1号”以28%~32%为宜;中间体杂交鲌鲂F1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以32%~34%为宜。以全价膨化配合饲料为主,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日投饲量一般占鱼体重的2%~3%,根据水温、天气、吃食情况等适当调整。
(4)日常管理:每日早、晚巡池,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和亲鱼活动情况,做好饲养记录。亲鱼培育期间,注意水质调节,保持水质清新,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cm~30cm,水中溶解氧应在5mg/L以上。通常每隔10天~15天加注新水25cm左右,产前1个月每隔5天~7天加注新水25cm左右。
1.催产时间
长江流域人工繁殖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适宜繁殖水温为23℃~25℃。性成熟时,雌鱼卵巢轮廓明显、腹部柔软有弹性、腹部向上时腹中线下凹,雄鱼轻压腹部有少量精液流出。
2.催产剂量
挑选性腺发育较好的亲鱼注射LRH-A与HCG的混合催产剂,1次注射,LRH-A的剂量为5μg/kg,HCG的剂量为800IU/kg,雄鱼注射剂量减半。
3.孵化技术
(1)人工授精:已注射催产药物的亲鱼放入圆形水泥产卵池中暂养,用微流水进行刺激。当发现亲鱼开始“螺旋状”追逐,且池壁上沾有适量卵粒时,轻轻地打捞亲鱼逐个检查,进行干法人工授精。把雌雄亲鱼分别捕起,擦干鱼体上的水,然后将卵和精液一起挤入干的面盆中,用硬鸡毛或手指不断搅拌,使其充分混匀、受精。数分钟后把受精卵慢慢地倒入已准备好泥浆或滑石粉的水中脱粘,继续搅拌,至鱼卵不结块为止。再经数分钟,把脱粘的卵放在清水中洗净,然后将其倒入孵化桶中进行流水孵化,也可将其直接倒入大面盆或大桶的清水中,一人拨卵,另一人放入棕片等产卵巢,使受精卵粘附在上面,最后将产卵巢放入流水环道或其他孵化池中进行孵化。
(2)孵化:将带有受精卵的鱼巢放入家鱼孵化的环道内微流水孵化,放卵密度为800万粒/m3~1000万粒/m3。孵化水质要求清洁清新,孵化用水一定要用80目以上尼龙网过滤。
(3)日常管理:控制环道水流,鱼苗出膜后至卵黄消失前,水体中卵膜碎皮多,耗氧量大,要求增大水流,防止鱼苗沉底。当出膜鱼苗卵黄囊基本消失,处于水平游动,腰点基本形成,眼点发黑,并开始摄食时应及时转入苗种培育池培育。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如受精卵感染水霉,可向孵化水中泼洒食盐溶液,使孵化水中盐度为3%,并停水3分钟~5分钟,每天早晚各用一次。
1.池塘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符合B11607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池底平坦,不渗水,淤泥厚度10cm~20cm,池塘面积以5亩~10亩为宜,水深1.5m~2.0m为宜,按0.3kW/亩~0.5kW/亩配备相应的增氧机。
2.清塘消毒
放苗前15天进行池塘清整消毒,杀灭潜在病原体及其他敌害生物。采用干法清塘,生石灰75kg/亩~125kg/亩,或漂白粉4kg/亩~5kg/亩。进水用60目~80目筛绢袋过滤处理,注入0.8m~0.9m过滤新水。施用100kg/亩~150kg/亩经过发酵的畜禽肥料作基肥,散堆放在池四周池水淹没处。放鱼前一天,池塘拉网一次,清除蝌蚪等敌害生物。
3.鱼苗放养
放鱼前1天,将少量鱼苗放入池内网箱中,观察鱼24小时的动态,检查池水清塘药物毒性是否消失。放养的鱼苗为3日龄鱼苗(即在受精卵孵化出膜后的第3天),夏花鱼种培育池塘放养密度在15万/亩~25万尾/亩,一次放足。放养前每10万尾鱼苗投喂1个碾碎的熟鸡蛋黄,饱食下塘。下塘时孵化水温与池塘水温差不超过2℃,选择在池塘背风处,或上风口处下塘。
4.日常管理
(1)水位调节
鱼苗下塘时,池水深度0.8m~1.0m。培育7天~15天时,池水深度增加至1.0m~1.2m。随着鱼苗生长、水质变化、天气情况,逐渐增加池水深度至1.5m以上。
(2)追肥与投饲
鱼苗下塘后,每日投喂豆浆2次~3次,每10万尾鱼苗日黄豆用量1.0kg~1.5kg。随着鱼苗的生长,根据池塘浮游生物的丰度,适时施追肥(经过发酵的畜禽肥料或适量生物肥)40kg/亩~60kg/亩,为鱼苗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鱼苗下塘后经20天~25天培育,全长达3cm左右,此时是食性转化阶段,应适量投喂相应粒径的全价配合饲料,投饲应执行“四定”原则。鱼种达到3cm~5cm,定点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4%左右适宜口径配合饲料,日投喂2次~3次,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3%。鱼种达到5cm以上时,日投喂3次~4次,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4%。具体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确定投喂量,以1小时吃完为度,天气闷热时注意适当调整。
(3)水质调控
整个培育过程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cm左右,前期基本无需换水,7月中下旬后每10天左右换一次新水,每次20cm~30cm。夏季水质极易恶化,必要时更换池中部分老水,视天气情况,在下半夜2点~3点开增氧机2小时~3小时,保持水质“肥、活、嫩、爽”,维持池水清新、水体溶氧丰富,以增强鱼体活力、促进摄食生长。
1.池塘健康主养模式
12月至翌年3月,成鱼养殖塘放养80g~120g的杂交鲂鲌“皖江1号”1600尾/亩,搭配放养80g~100g的白鲢80尾/亩、鳙20尾/亩,40g~50g的异育银鲫100尾/亩,常规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2%左右适宜口径的配合饲料。养殖周期7个月~8个月,杂交鲂鲌“皖江1号”产量845kg/亩,鲢、鳙产量186kg/亩,鲫产量22kg/亩。
2.池塘健康混养模式
(1)鲫与杂交鲂鲌“皖江1号”池塘混养
12月至翌年3月,成鱼养殖塘放养40g~50g的异育银鲫2000尾/亩,混合放养60g~80g杂交鲂鲌“皖江1号”500尾/亩,50g~80g的白鲢160尾/亩、鳙40尾/亩,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2%的配合饲料。经7个月~8个月养殖,异育银鲫产量452kg/亩,杂交鲂鲌“皖江1号”产量287kg/亩,鲢鳙产量228kg/亩。
(2)草鱼与杂交鲂鲌“皖江1号”池塘混养
12月至翌年3月,成鱼养殖塘放养500g的草鱼350尾/亩,混合放养60g~80g杂交鲂鲌“皖江1号”200尾/亩,200g~250g的白鲢40尾/亩、鳙10尾/亩,40g~50g异育银鲫150尾/亩,投喂青料和配合饲料。经7个月养殖,草鱼产量658kg/亩,杂交鲂鲌“皖江1号”产量142kg/亩,鲢、鳙产量125kg/亩,异育银鲫产量39kg/亩。
(3)斑点叉尾鮰与杂交鲂鲌“皖江1号”池塘混养
12月至翌年3月,成鱼养殖塘放养80g~100g的斑点叉尾鮰1000尾/亩,混合放养60g~80g杂交鲂鲌“皖江1号”600尾/亩,80g~100g白鲢80尾/亩、鳙20尾,30g~50g异育银鲫100尾/亩。投喂斑点叉尾鮰料,经7个月养殖,斑点叉尾鮰产量产量550kg/亩,杂交鲂鲌“皖江1号”产量356kg/亩,鲢、鳙产量148kg/亩,异育银鲫产量50kg/亩。
3.杂交鲂鲌“皖江1号”养殖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交通供电方便。土质以壤土为好,池底平坦,塘底淤泥10cm~15cm,面积以8亩~20亩为宜,池塘按0.3kW/亩~0.5kW/亩配备相应的增氧机,投饲机1台~2台。水深以1.5m~2.5m为宜。鱼种入池前清塘消毒,曝晒池底,杀死病原菌。采用干法清塘时,使用生石灰75kg/亩~125kg/亩,或漂白粉4kg/亩~5kg/亩。
(2)鱼种放养
在12月至翌年3月,放养的鱼种要求大小均匀,体表光滑,体质健壮,同一池大小规格整齐。尽可能选择大规格鱼种,以提高养成商品鱼规格。
(3)饲养管理
主养时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2%左右的膨化配合饲料,饲料应新鲜并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的规定。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原则,日投喂2次~3次,投入的饲料以1小时左右吃完为宜,并根据天气、鱼摄食及活动等情况灵活掌握。
在养殖过程中,每天早晚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和鱼体摄食、活动情况,及时捞除残饵、死鱼,并做好日常记录。早晨观察有无浮头现象,如浮头过久,则应及时注水解救。傍晚检查吃食情况,以确定次日的投喂量。高温季节、闷热天气中午开机增氧,防止浮头。天气突变时,应加强夜间巡视,防止意外。
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每升水溶解氧在5mg以上,池水透明度25cm左右。适时注水,改善水质,一般10天~15天加注新水20cm~30cm,天气干旱时,相应增加注水次数。定期检查生长情况,如发现生长缓慢,则须加强投喂。如个体生长极不均匀,则应及时筛选分塘饲养。
到目前为止,杂交鲂鲌“皖江1号”尚未见暴发性流行性疾病发生。
1.病害预防
(1)鱼池和养殖工具彻底消毒
放养前应做好池塘和养殖工具的清洗、消毒工作,一般采用200mg/L生石灰或30mg/L~40mg/L漂白粉浸泡和泼洒,以杀灭各种病原。
(2)苗种下池前后消毒
杂交鲂鲌“皖江1号”下池前应浸洗消毒,一般采用3%~5%的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10分钟。下池后翌日,一般采用二氧化氯按常规方法全池泼洒消毒。
(3)合理放养合理搭配
根据塘口条件和饲养模式等,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并合理配养其它种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防止缺氧引起死亡或因水环境不良引发病害。
(4)水质调控
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开增氧机。根据水质情况,及时加注新水。交替使用微生态制剂,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5)避免机械损伤
杂交鲂鲌“皖江1号”比翘嘴鲌性情温顺,具有鳞片不易脱落的特点。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筛选、放养、起捕等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避免机械损伤。操作完毕后,及时采用常规方法消毒。
2.病害治疗
目前养殖过程中仅见锚头鳋病,其病因、主要症状、流行季节、防治方法如下。
(1)病因:寄生锚头鳋病原引起,对各龄鱼都可危害,其中尤以鱼种危害最大。
(2)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身体消瘦,游动缓慢。锚头鳋寄生部位发炎红肿,组织坏死,易感染其他疾病。小鱼患病后,食欲减退,游动缓慢,失去平衡,甚至锚头鳋的头部钻入寄主体内,病鱼不久即死。严重时病鱼消瘦死亡。
(3)流行季节:长江流域4月~10月为锚头鳋产卵繁殖季节,此病的流行以秋季较严重。
(4)防治方法:①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虫卵和幼虫;②用90%晶体敌百虫0.2g/m3~0.3g/m3的浓度全池泼洒。用药后注意观察,如发现鱼有异常,及时开启增氧机。用药24小时后,池塘换水1/3;③在瘦水条件下,每亩施用300kg~500kg腐熟有机肥,改变生态环境。
1.安庆市皖宜季牛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和邮编:安徽省安庆市华中东路276号,246003
联系人:甘小顺
电话:18956938082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地址和邮编: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230031
联系人:王永杰
电话:13655601967
3.上海海洋大学
联系人:唐首杰
1.安庆市皖宜季牛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和邮编:安徽省安庆市华中东路276号,246003
联系人:高季牛
电话:13705560588
王永杰、甘小顺、唐首杰、高季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