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立才 潘明鑫 杨晓成
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晓成家庭农场稻虾共生养殖实践为例,探索了江苏沿海稻区家庭农场稻虾共生养殖模式生产技术规程,并对该模式的生态学与农业经济学原理以及取得的效益进行分析,旨在为江苏沿海稻区及我国其他相近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模式提供参考。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不少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家庭农场为摆脱效益不佳困境,紧跟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步伐,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广稻虾共生养殖模式,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富民增效。盐城大丰晓成家庭农场以稻虾共生养殖模式开展生产,有效带动了当地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大丰晓成家庭农场耕地面积210亩,主要经营稻田综合种养,其中:150亩稻虾共生,60亩稻蟹混养。经过生产实践,农场探索出稻田“自繁龙虾苗种养技术规程、自创稻虾生态品牌生产流程、自建实体+网络销售渠道”的“三自生产经营管理”家庭农场稻虾共生养殖模式。
稻虾共生稻田,周边应没有环境污染源,水源有保障,水质符合养鱼和水稻用水标准,方便机械作业。
1.挖沟。在水稻收割后,距稻田田埂内侧2.5m~3.0m处开挖面宽2m~3m,底宽1m~2m,深1m~1.5m环形沟,不封闭,留10m~20m不挖通,作为农业机械通行道路。稻田面种植水稻,将龙虾苗放入环沟进行养殖,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植面积的10%,稻虾共生田块面积一般30亩作一个单元为宜。
2.加固加高压实田埂。田埂高于水稻田面0.3m~0.4m,田埂面宽3m以上,避免大暴风雨时引起田埂塌陷,防止小龙虾在田埂上掘洞。
3.设置防逃设施。稻虾田的四周要设置高出田埂0.4m左右防逃设施。
1.做好茬口衔接。稻虾共生的关键节点分别是:第一年8月中旬~9月上旬投放小龙虾苗种;第二年6月底移栽水稻秧苗;3月~7月底捕捞成虾上市销售;11月收割水稻。
2.小龙虾养殖。一般在第一年8月中旬~9月上旬,每亩投放规格30g/尾以上种龙虾,第一年40kg,第二年每亩补放3kg~5kg野生亲本虾,雌雄比例为2:1,以防小龙虾近亲繁殖。小龙虾生育期间要投喂植物性饲料,如投喂麦麸、豆浆、玉米等植物性粗饲料或小龙虾专用饲料,使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培育小苗。为使小龙虾营养均衡,快速发育生长,投喂饲料时须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多点均匀投喂。定时:坚持每日傍晚和晚上投喂,期间相隔3h~4h为宜;定量:控制日投喂量在存虾总量的1%~3%之间,有条件的地方可多投放一些小田螺;定质:小龙虾生长发育早期、中期和后期分别以动物性饲料、水草和农副产品饲料、农副产品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满足小龙虾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
3.种植水草。“龙虾养得好不好,主要看水草”。在虾沟种植水草的品种主要有浮萍、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沉水性植物,要零星、分散,种植的覆盖面要达到30%,用量为40kg/亩~60kg/亩,种植时间在每年的12月份,田面种植伊乐藻,行距6m,株距0.8m。
1.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稻虾共生模式的稻田一般种一季稻,水稻生长季节为6月~10月底,11月上旬收获。因此应选择生育期在150d左右的茎秆矮化、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的紧穗型、米质优品种,如“南粳9108”“丰优香占”“甬优2640”杂交稻等。
2.整田和秧苗移植。稻田整理过程中,应保证田间存量小龙虾生长不受影响,可用免耕抛秧技术,移植密度为1.3万穴/亩~1.4万穴/亩。
3.巡田控水。稻虾田的水位水温调控是小龙虾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此,巡田控水管理责任重大。尤其在3月~6月,每天早晚各巡田一次,观察水中小龙虾摄食和活动等状况,调控水温适应小龙虾的生长。水位变化幅度在0.3m~0.6m之间。稻虾共生期间,大田水位保持在0.4m~0.6m,适宜水稻生长;环沟水位保持在1.2m~1.5m,适宜龙虾生长。水稻收割后采取浅灌即排,诱导小龙虾集中到环沟中,大田水位保持在0.3m~0.5m,环沟水位保持在0.8m~1.2m,避免小龙虾减少蜕壳次数。
4.施足底肥。为保证水稻和小龙虾生长的绿色生态环境,应选择生物复合肥作为底肥。第一年的12月~第二年3月,每月施2次充分发酵的有机肥,促使肥料沉淀于底泥中,随后加水至正常深度。进入12月份,水质对龙虾苗培育至关重要,水色清澈见底的环沟按豆浆(0.5kg黄豆/亩)+虾多宝+豆饼+生物菌进行发酵肥水。
5.分段搁田。分段搁田要兼顾水稻分蘖和小龙虾脱壳,重点抓好两次搁田。第一次搁田在7月中旬水稻分蘖末期开始,搁田持续时间2d~7d,以轻搁为主,抑制水稻的无效分裂,预防龙虾脱壳失水而死。第二次搁田在10月中旬水稻进入成熟期开始,缓慢排水使大田落水干田,部分小龙虾会顺水势迁移到环沟中生长,也有部分小龙虾会选择大田低洼处掘洞栖息,一直搁到田块干硬,便于收割机作业。
6.病虫害防治。对小龙虾开展病害防治,首先要对虾沟用生石灰水进行消毒,然后放水再投放亲虾;其次定期泼洒EM菌液调节水质,防止小龙虾白斑综合征、偷死病、甲壳溃烂病。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如灌水压草,布置诱虫灯或板杀虫,以虾吃虫吃草等,兼顾施用对小龙虾无害的药物进行防治。
7.捕捞收割:捕捞主要是起捕自繁的虾苗或养成的商品虾。起捕小龙虾时间在3月上旬~7月底。3月上旬~4月底用虾笼诱捕自繁的虾苗,30g以上的小龙虾作为虾苗上市出售,小于30g的小龙虾仍放回虾沟养殖。4月~7月底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起捕上市销售,留下规格较大的小龙虾苗种与水稻共作,作为后备亲虾培育。水稻在11月上旬收割。
家庭农场稻虾共生模式融合生态、绿色自繁虾苗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自主创新稻米、龙虾商标,实现品牌化,规模化生产,符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高产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也顺应了生态学与农业经济学原理。
稻虾共生即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稻虾共同生产、相互促进的功能。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稻虾共生养殖再生产过程是小龙虾和水稻的生命活动的不断循环过程,是小龙虾和水稻本身的自然繁衍和自然界维系生态平衡的过程。稻田作为人为可控制的综合性生态系统,水稻栽培需要进行灌水、施肥、除草、防虫、治病等生产管理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也为水稻田中其他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小龙虾作为一种适宜能力极强、食性广泛的甲壳类动物,它的生长同样需要水体、水草、水生动物构成的生态系统,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和食物来源。水稻栽培的大部分时间内,土表有水,还有品种多样的动植物营养元素,为小龙虾提供了饵料。小龙虾在稻田里爬动,松动土壤表层,加快肥料分解,改善土壤质地环境;同时小龙虾在田间栖息蜕壳,虾的粪便和虾壳为水稻提供了优质肥料,促进了稻谷生长;另外小龙虾在田间觅食,成为禾苗的治虫好帮手,减轻了病虫害的侵袭,起到灭虫草和保增肥作用,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既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功能,又提高了稻米的质量。夏季稻田的水稻合行,又成为小龙虾遮阴设施,利于龙虾蜕壳。稻田搁田期间,小龙虾回游到稻田环沟作为暂时栖息场所,可以正常生长和发育。
生产实践表明,家庭农场由于种养稻田规模在100亩~300亩,在这个人为可控制的综合性生态系统里,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只要保障稻田环沟中水草、饵料充裕,龙虾很少对秧苗造成伤害;在不施用化肥和有毒农药,采用叶面喷洒和水位调控等得当措施下,水稻用药极少对龙虾造成伤害。水稻和龙虾可以实现共生互利,不仅使稻虾共生的生产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还与家庭农场生态、绿色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相融合。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稻虾共生养殖再生产过程是稻虾自然发育生长再生产过程与人们投入各种经济、技术和管理等要素获得高数量高质量稻虾发育生长再生产过程相互交替作用的结果。稻虾共生的劳动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水稻和龙虾,它们有自身的生长规律,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生产周期较长,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高质量、高产量的稻谷和龙虾,只能按照水稻和龙虾生长的自然时间依次进行劳动作业,对每一项劳动作业的生产技术要求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水稻和龙虾的生产时间与投入的劳动时间存在差异性,即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比如,在田间工程建设、水草的栽培等生产环节,不仅要多投入劳动力和劳动时间,还要讲究劳动质量;巡田控水、分段晒田等环节可少投入或不投入劳动力和劳动时间。此外除了白天的劳动,还需要在晚上观察小龙虾活动、摄食状况等。
生产实践表明,稻虾共生产出品的数量和质量与生产者的劳动量、效率、效益紧密相关。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方式能较好地实现稻虾共生过程中所需要劳动力的间歇性安排。因为家庭农场主要的劳动力是家庭成员,农业收入是家庭成员的主要收入,为了实现更好的效益,家庭成员会自觉地、有责任地劳动,因此更容易付出更高质量的劳动,获得更高的劳动收益。
大丰晓成家庭农场稻虾共生养殖模式与水稻单种模式相比,在同一块稻田地里自繁龙虾苗养殖,降低生产成本,服务周边家庭农场;将“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理念融合到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中,创建“鹿堰牌”苏虾禾龙虾米、钳行天下大闸蟹等商标,标准化生产优质、高效、安全的产品,提高了产品品牌价值;将实体营销与网络营销有机结合,用物联网技术连接生产、经营、销售全过程,形成田间有传感器,空中有探头,掌中有APP,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放心消费,也打开了市场销路,提升了产品品牌知名度。稻虾共生养殖模式在实现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既提高耕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又增加农民收入,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既生产高质量的水稻和龙虾,又有效保护和改善稻虾生态环境;既打造了地方特色品牌,又创新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表1 大丰晓成家庭农场年亩收益分析表
大丰晓成家庭农场稻虾共生模式每亩稻田可获得收入6950元,扣除成本4130元,则每亩收益2820元(见表1)。如果每亩稻田单种一季水稻一季小麦,获得收入2645元,扣除成本1970元,则每亩收入只有675元。实践表明,稻虾共生、种养结合、一地双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单位效益产出,对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丰晓成家庭农场稻虾共生养殖和一般农户水稻种植相比,稻虾田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减少化肥用量30%以上。实践表明,稻虾共生,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原理,用耕作灭草,以水压草,以虾吃草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对稻田生态修复起到了明显作用,有利于稻田生态安全,对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大丰晓成家庭农场“三自生产经营管理”稻虾共生养殖模式,成功带动盐城市丁家蟹等10个家庭农场,上海农场、江苏义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共计34000亩稻田开展综合养殖,进而带动就业3000人,对促进大丰区周边地区家庭农户养殖、加工、运输、餐饮等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此模式被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收录为农民培训课程的重要案例。
实践表明,家庭农场稻虾共生养殖模式,探索出沿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生产出绿色、安全、健康的特色稻虾米,保障了粮食的安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为大丰区全面推广标准化种养提供了示范,帮助周围农户走出农业发展困境。笔者认为,江苏沿海稻区及我国其他相近生态区域可借鉴该模式,带动当地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