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

2021-04-03 20:29滕翠荣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长因子内皮视网膜

滕翠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的一种能对人体视力产生不良影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根据患者视网膜病变严重情况来划分:非增生期型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各种发展阶段中,糖尿病黄斑水肿很容易出现,这也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来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尚不明确[1-2]。血糖水平的升高以及高血糖的相关代谢都影响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学。炎症、视网膜血流调节的改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中也有很大的影响[3]。当人体视网膜内核层逐渐变薄,其中的突触以及突触蛋白量不断降低,树突形态发生了改变等导致了人体视网膜功能出现了病变情况,比如对比敏感度下降、无法辨别颜色等[4]。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也需要积极展开护理,避免患者的并发症恶化。本文就近几年的治疗现状以及护理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严格的代谢控制,针对其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密切观察和防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患者出现失明的方式。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就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男性以及曾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5],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有: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激素治疗[6]。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

1.1激光光凝治疗 目前,激光光凝治疗方式可以治疗非增生期型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种方式也是治疗早期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式之一。在早期治疗中采用激光光凝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患者的病情恶化。不过,这种治疗方式会对患者的视野产生一定的损坏,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各种诸如视网膜再生疗法等激光技术。

1.2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法 在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法已经成为其中最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法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康柏西普、雷珠单抗这两种药物治疗的方式在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上有很好的效果。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法通常是与其他的治疗方式进行联合应用。相关研究证实,这种药物的联合应用相比单独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患者视力的改善上以及黄斑水肿的减少上有很大的效果。玻璃体切割术之前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降低了电凝次数,而且还有效的减少了玻璃体积血情况的发生,对患者视力的恢复有很好的影响。不过,据相关研究显示,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导致纤维血管发生收缩,使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7]。最新研究表明,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采用在手术前接受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的治疗方式相比不进行治疗的患者效果上,玻璃体中纤维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有所增加[8]。

1.3激素治疗 目前,有一定数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能是由于人体体内有多种生长因子以及炎症细胞因子介入,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9]。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因为激素治疗有抗炎、抗血管生成和稳定患者血-视网膜屏障的效果。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与单纯采用玻璃体切割术相比,前者更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情况[10]

1.4手术治疗 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已经发展到患者的玻璃体积血无法吸收、纤维膜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就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另外,有研究表明,玻璃体切割时联合内界膜撕除能够治疗一些视网膜黄斑水肿患者。但是玻璃体切割术会导致患者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以及白内障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有失明。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需要正确的将手术的相关适应症进行掌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于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等情况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研究进展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中主要有眼科护理、饮食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等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2.1眼科护理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来说,在早期展开眼底筛查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疾病恶化的情况[11]。在我国2017年提出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对于已经确诊了的糖尿病患者,每年要进行一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对于有轻度的非增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来说,每年筛查一次;患有中度的非增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每三个月至六个月就需要筛查一次;患有重度的非增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来说,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筛查。不过,目前情况下,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没有意识到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的重要性[12-13]。

总的来说,在患者病情的早期进行眼底筛查能够对患者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延缓病情的发展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筛查率较低的情况,需要采取如下措施:首先需要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对眼底筛查相关知识的培训,然后加强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进行联动的眼底筛查。这两种方式都能够让患者能提高安全健康意识,了解眼底筛查[14]。

2.2针对眼部的饮食护理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来说,除了要遵循日常的糖尿病饮食基础,还需要严格控制糖分的输入,适量食用富含有油脂的鱼类。人体的视网膜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十分重要,其代谢影响着人体视网膜正常的功能。相关研究指出,以上两种组成部分能够调节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产生损害,从而降低炎症的发生,进而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改善,增加使用有益于眼部的食物[8]。

2.3眼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有效的延缓患者病情的恶化,降低失明率[15]。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应。因此,只有充分的展开围手术期护理,才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16-17]。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3.1术前的血糖控制 很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是因为手术前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因此,在手术前必须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在手术前,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小于8.5mmol/L以下,在餐后两小时内患者的血糖需要小于11.0mmol/L[18]。

2.3.2术后的药物护理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也十分重要。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病人对疾病的重视、家庭成员的关系、病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对疾病的知识掌握都能够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9]。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对患者展开合理的药物护理,嘱咐患者按时使用局部抗生素药物进行滴眼,从而降低眼部感染的可能性。手术结束后,在点散瞳药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的变化情况,应马上[20],避免患者发生其他外伤。

3 结 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微血管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症状严重时还会发生失明,直接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到目前为止,关于糖尿病视网膜发病机制的研究并不明晰,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关于这一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临床上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对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目前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有: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激素治疗,这些治疗都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除了要进一步探究出更加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以外,还需要针对性的展开护理研究。当前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主要护理方式有眼科护理、饮食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等方式。相信未来,随着治疗方式和护理方式的不断发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致盲率会大大减少,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生长因子内皮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