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英丽,桑利娥,刘登攀,祁瑶瑶
(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1,yingli_yan@126.com)
责任伦理主体、价值主体与社会的关系统一于社会责任之中,医学生践履社会责任是其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这一论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明确了方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90后”医务工作者不辱使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青年医者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援鄂医疗队的回信、抗疫表彰大会等多种场合都对青年医学生寄予厚望,高度重视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医学生。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步入常态化防控时期,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大变局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要着眼当下,放眼未来;立足理论,结合实践;立足中国,放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传统的责任伦理道德体系的一次重塑。
目前学界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倾向于从健康中国[1]、医疗慈善[2]、角色责任[3]等不同视域探讨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始于2014年,研究主要聚焦在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4]、原因[5]、培育路径[6]等实证研究,对于理论层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鉴于此,文章立足于学理性的角度,从情感培育的三重维度出发,针对性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着重点塑方向。
认知心理学认为,理论认知是情感认同、行动自觉的首要环节。因此廓清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性,是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出发点。
“主体概念作为抽象的哲学范畴,是与客体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性范畴,是与客体相对应的逻辑存在,只能从与自己相对立的客体中找到自己的规定性。基于此,我们可以将主体诠释为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秉承自我需要的目的性存在。”[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存在三对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医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与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医学生是能动性、社会性、目的性等主体性表征的统一体,具有作为主体的显著标识,医学生社会责任情感的进化速度、能动性发挥的力度,决定着医学生社会化转变的进程,制约着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践行的进度,影响着医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故此,确定了医学生在上述三对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作为价值主体,彰显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体现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作为责任伦理主体,强调是对他者负责的主体,要秉承对患者、医疗卫生事业、人类健康使命的统一,体现为社会责任担当能力;作为情感主体,凸显对社会责任、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体现为践行、担当的动力。基于此,作为主体的医学生,其主体性尤其是医学生责任伦理主体性的发挥至关重要,社会责任情感的培育则是医学生责任伦理的主体性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剂,以培育为张力,作用于医学生发挥其责任伦理的主体性作用,推动社会责任的实现。
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医学生社会责任属于责任伦理道德的范畴,而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责任伦理道德反映的却是价值范畴,即责任伦理道德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人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结构、秩序的意义。因此,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亦属价值现象,医学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情感、行为是有价值、合乎责任伦理道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最根本的价值准则,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发展提供鲜明的价值向导,即个人层面的责任心是责任情感的低级阶段,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是责任情感的高级阶段,国家层面的责任情怀是责任情感的升华阶段。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理论支撑、价值遵循,两者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此外,从历史的向度考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两者培育的根源所系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8]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红医文化、传统医德文化继承与发扬的过程中沉淀价值共识、凝练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责任伦理文化,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文化给养。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践行,关键在培育,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10]这一表述呈现出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即培育医学生对自我的责任心,以精湛的医术、过硬的本领,担当起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责任;培育医学生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以高尚的医德担当起为人民健康谋福祉的时代重任;培育医学生国家层面的责任情怀,以“仁心”“仁术”肩负起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历史使命。医学生社会责任情感的培育是德之立足点,担当社会责任是德之落脚点,能否遵循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准则,自觉将自我的生存与发展置于社会、国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在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中主动肩负起守护人民健康的责任,在“健康中国”战略的伟大实践中自觉实现社会责任,成为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评判标准与尺度。
综上,在内容与认知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一要尊重医学生与他者的交互主体地位,凸显医学生责任伦理的主体性作用,切实实现互为责任中和谐共生的“我们”;二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兼顾医术精湛与医德高尚两者的统一;三要注重从中华民族特色的责任伦理文化中找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伦理品格锻造的给养。
融价值观于情感认同,激发医学生社会责任情感,是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着力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的情感认同,则是通过多重途径与载体将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逐渐融入医学生自我情感系统,固化为医学生自身的意识,激发医学生的责任情感。
医学生与自身的关系是责任伦理关系中最基本、最直面的关系,如何实现医学生与自身关系的和谐统一,关键在于医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自我价值是指作为医学生的个体其实践活动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即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等方面的满足程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医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科学、统一的衡量尺度,为医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价值遵循。医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学习等经验和情感体验,实现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倡导的认同、内化,从而固化为医学生自身的意识,激发医学生对自我的责任心。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责任心作为社会责任情感的低级阶段,是医学生的基本情感欲求是否得到合理满足的象征,其强有力的主观认识、内心体验和心理品质,能够促发医学生高度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主要包括两个层面:自身生存、自身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有强健的体魄,强身健体,注重身心,练就强大的心理、身体素质;二是有良好的道德追求,能够严于律己,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成就高尚的医“德”;三是具有长远的人生规划,并自觉、主动为此付出,如储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专业知识,成就高超的医“术”。
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是责任伦理关系范畴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关系,决定着医学生之为医学生、医生,两者之间张力之关键在于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着医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与否。所谓社会价值是指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极具责任伦理评价的标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为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基本性、整体性价值向度。医学生通过临床实习、送健康下乡暑期活动、社会义诊服务等实践活动,了解基层人民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实现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意识认同,进而内化为医学生自身精神结构的一部分,激发医学生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综合学者对社会责任意识内涵的一般性研究,医学生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是医学生对自身在社会发展中所承担责任的一种自律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从广义上分析,其责任客体包括健康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患者的身心健康等。医学生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作为社会责任情感的高级阶段,是医学生社会价值实现、责任伦理道德情感欲求满足程度的衡量标准,能够有力的推动医学生责任情感结构走向和谐、文明。主要包含两个阶段:其一,正确地认识到个人层面的责任心与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根本上的统一性,医学生只有将自身的发展置于社会发展中,才能够真正实现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二,将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彻底外化于医学生自觉、自律的行动中,在国家、社会、患者需要的情形下,能够以强大的社会责任意识,冲锋在前。
医学生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是责任伦理关系中较为特殊的关系。其特殊性在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属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但是却又高于这一范畴,其本质在于如何协调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是医学生根本性、长远性价值追寻。通过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等方式,对医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育,尤其要注重在红医精神、优秀的传统医德文化传承中培育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让医学生能够在对祖国的历史、文化等认识和理解基础之上,实现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认同,激发医学生家国责任情怀,逐渐增强医学生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12]家国责任情怀体现的就是“对国家历史和发展的情感及价值认同,对家国一体和共生共存的认知体悟,对家国责任的自觉担当,对家国安宁的积极守护。”[13]医学生的家国责任情怀是集政治性、民族性、使命性为一体的精神情感,作为医学生社会责任情感高级阶段的升华,要求医学生要以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大义为念,以健康中国为重,心中有国、有情怀、有温度;要有责任担当,担当起健康知识科普、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养等责任,切实做到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简言之,在价值与情感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一要构建明确的责任情感目标,突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伦理品格的锻造,将个人层面的责任心、社会层面的责任意识、国家层面的责任情怀作为具体的情感目标;二是要尊重责任情感的萌芽、发展、升华发展规律,即“个体的基本情感欲求得到合理满足并且情感的‘人类的’‘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也越来越丰富和升华,”[14]有序推动责任情感走向文明、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落脚点在于践行与担当。故此,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过程要以实践为导向,依托于实践基地、实习平台、理论实践载体,更具体、深刻体认社会责任情感,从而真正实现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
医学生对自我责任心的体认是社会责任情感的萌芽,榜样是核心价值观践履的集大成者,是责任情感在实践中的人格化身。一方面,朋辈间的榜样具有可亲性。以西安医学院为例,“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是陕西省在校医学生宝贵的朋辈榜样培育素材。其中,第三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郭发刚是学校2015届优秀校友,第四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周立是学校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因其学业背景的相似性,工作环境的熟悉度,对学校在校医学生而言,更易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更具可亲性;另一方面,朋辈间的榜样事迹具有可学性。榜样事迹虽然基于行业有不同,但有其共性所在,周立作为抗疫英雄的代表、郭发刚作为大学生志愿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代表,郝珉、李斌麒作为在校医学生见义勇为的代表,皆表现出守望相助、生命至上、积极乐观向上的医者风范,无不体现医者热爱国家、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崇德向善的优秀品质,具备可学习的客观性;最后,朋辈间榜样的行为具有可践行性,朋辈之间榜样的可亲性、可学性决定了朋辈榜样的事迹恰似镜子一样的存在,给医学生的自我生存、职业发展定位提供可企及的比照、模仿的样例。因此,在医学生责任心的培育上,要善于挖掘身边人、身边事,注重朋辈间的言传身教,在仿效实践中比对,体认医学生自身的责任心。
对社会层面责任意识的体认,是医学生向医务人员蜕变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医学生社会化程度的衡量标准,此过程中临床实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临床实习是课堂与临床的纽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首要环节,是医生职业道德培塑、职业能力生成、职业素养提升的起步阶段。”[15]由此可见,临床实习既是在实践中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伦理等涉及社会责任感理论教育阶段的检验,也是对医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再培育的始端,后者更注重实践过程中医学生责任意识的体验,是医学生责任情感的社会化发展。因此,要牢牢抓住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育契机,通过拉近医学生与疾病的距离,让医学生深刻体认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明确职业操守定位,以医术上的不断提升,挑战、突破医学难题;以强烈的业务创新使命意识,提高自身医学科研创新能力,解决医疗卫生“卡脖子”问题。通过增加医学生与患者零距离接触频率,让医学生进一步体认医务人员的责任伦理和道德责任意识,转变以疾病诊疗为中心的医学发展理念,树立责任贯穿预防、诊疗、康养全周期、全过程意识,处理好医患关系,明晰道德底线。
红色实践基地是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宝贵资源,是弘扬红色精神的载体和摇篮,其中红医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特殊构成。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人医生,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征程中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生命至上、无私奉献、英勇战斗的价值、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追求,其“价值取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二是大爱无疆的生命至上理念”[16],因此,红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依托红色实践基地培育平台,以第二课堂、“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契机,让医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红色实践培育基地,如延安革命纪念地(枣园、王家坪、杨家岭、凤凰山、清凉山、四·八烈士陵园)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如“重走长征路”“黄土滋人,医育养人”等活动,寻找红医见证者、追寻红医足迹。通过置身于历史情境,将抽象、神圣的红医精神生动化、具象化,通过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听、感、悟、享等方式,提升医学生对红医精神沧桑历程的直观感受,增强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激发医学生的爱国热忱,坚定职业理想和职业选择。
总之,在践行与担当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一要挖掘情感育人的有效载体,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式和载体之间要有效衔接;二要注重培育过程中医学生对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级的责任情感在实践中的真实体验;三要加强实践培育中对医学生三个层级情感的转变、升级、升华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