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运
沈阳中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00
从建筑材料上分,装配式建筑分为三类,包括混凝土装配式,木结构装配式,钢结构装配饰。木结构在三者当中历史最为久远,而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因其抗震性能强、施工方便、热工性能良好,强度高等优点被人们广泛运用,钢结构在用途上又分为两类,重型钢结构建筑和轻型钢结构建筑,重型钢结构建筑特点是强度高,空间大,刚度大,主要运用于桥梁结构等,而轻型钢结构建筑是指普通的房屋建筑,比如村庄,民宅等,具有拆卸方便,结构安全,建设年限短等一些特点。
(1)对能源的节约。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与技术相比,装配式建筑由于具有很多的优势,由于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是在工厂中集中生产,加工处理,这样就能大大地减少能耗,节约资源,相比于传统的建筑浇灌式施工,就能大大的降低污染,大大的节约能源[1]。
(2)节约施工工程成本,缩短工期。在社会的高度发展的时代下,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在传统的施工中使用劳动力越来越多,成本也随之也来越高,传统的浇筑式施工工作效率是非常低的,施工成本也非常的高,所以,就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就大大减少了建筑材料,也大大缩短了建筑的周期,施工效率也明显提高,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在装配式的应用是根据钢结构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建筑的施工时就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功能,预制钢结构可以选用钢结构、框架结构、大型结构的管道结构、移动桥梁结构、交错桁架结构等这些结构系统,钢结构的设计应该简单化,对称和标准化,所选用的的钢结构要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要注重刚性变化和质量等方面,同时也要将温度和湿度以及降水方面考虑在内,因此,在设计钢结构时应该将伸缩缝、抗震缝和沉降缝考虑进去,这要在抵抗外界不利因素时就能不偏不倚的了,设计钢结构时还得有精准的计算和合理的传输路径,在整个承载荷载的能力失去时能够代替承重荷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应该对钢结构较为薄弱的部分进行加强,从而更好地应对风力的压力和地震的压力,钢材和压力板较好的减轻了工业化所消耗的一些材料。
(2)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提高。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离不开钢结构建筑技术,装配式建筑在未来势必会流行起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搭配或者选择重组,这样就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设计过程中也更加的便捷,所以在生活中人们运用的更为广泛,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有更高的技术水平,这就对施工人员有更高的要求了,施工单位在用认识就要注重技术人员水平的提升,企业要经常性的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要技术人员定期地去学习,让整个施工技术水平提高,这是今后一个企业的发展必要因素。
(3)钢柱在起吊安装时的应用。在前面的工作都完成时,接下来就是对钢柱的安装环节,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作用机器设备,要确保钢柱的稳定性,对其角度要时刻保持关注,如果发现有偏差要及时改正[2]。
(4)外墙板施工。外墙板和节点的连接势必要保证统一,外墙板最大单块重量已达到350千克,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操作,最后还要做好预制构件和柱上埋件固定。
(1)加强推广绿色原材料。在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的运用绿色材料,要尽量的节约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同时也要进一步推广节能门窗和节能材料,除此之外还要保证临时搭建的建筑、土地临时设备以及建筑道路等等的质量的提升,这样的话就能够节约很多原材料和更多的成本,整体的施工质量也得到了保障,效率也将会更高。
(2)切实加强质量上的管理与把控。在施工过程中,钢材料的质量把控一定要过关,一些建筑原材料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筛选才能运用到建筑上来,要设立质量监督部门,要求相关的施工人员加强责任意识,端正好自身的态度,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责任切实落到个人身上,谁的责任谁去承担。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图纸的审核工作需要构建起完整的审查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在图纸工程计算上要一丝不苟,不能出一点偏差,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的顺利。
(3)要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为了促进钢结构装配式在社会上更好的发展,这就要进一步加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工作,需要加强在钢结构装配式的推广力度,要想让钢结构装配式进一步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确保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在确保住房以及基础建设中,需要尽可能的采取钢结构装配式的建筑模式促使钢结构在装配式建筑的更好的发展,最后在竣工、施工、建设、规划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钢结构的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充分体现钢结构在装配式中的优势,制定合理科学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合理的可持续的快速发展[3]。
总而言之,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会经常使用,但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应用还尚未成熟,依然还处在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同时,通过钢结构在装配式中的应用来达到减排和节约能源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还需我们建筑行业的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