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143
为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把握好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尤其要重视后浇带施工环节。后浇带是预留缝隙,但和永久缝以及沉降缝完全不同,我们要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施工,让其可以发挥出最大功效。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质量,让房屋建筑的质量可以达标。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让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发挥,不断提高住房质量,才能给我们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1)解决沉降差。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随着水分的蒸发和自身的收缩,自身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沉降现象。每隔一定的距离或是在特殊位置设计一处后浇带,可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开,避免因为整体构件沉降不一致,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在建筑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沉降量超过50%,就可以考虑进行后浇带施工。在原来预留的位置,通过铺设模板、后浇带预处理、浇筑混凝土、养护后拆模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后浇带能将相邻的两处混凝土结构紧密连为一个整体。这样既可避免沉降差带来的破坏影响,又保证了建筑质量安全。
(2)减少温度裂缝。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为水泥,水泥的水化热特性会让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表层的热能可及时消散,而内部热能不断堆积,使得内外温差不断增加。受到温差的影响,混凝土内外胀缩不一致,容易出现温度裂缝。另外,外部环境中气温的高低变化也会对混凝土的胀缩产生一定影响。为避免因为温度变化导致的混凝土构件热胀冷缩问题,也需通过设置后浇带的方式,让混凝土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的收缩,增强其温度适应能力。在高层房屋建筑中,温度后浇带的保留时间通常不低于28d,确保混凝土完全硬结后再浇筑后浇带[1]。
(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施工人员应定期对施工图纸和施工现状进行对比,以保证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相关参数和图纸保持一致。②在接口表面涂抹水泥或覆盖临时防护层,以免由于接口的缝隙而造成漏水或腐蚀的问题。③严禁人为踩踏未达标的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的硬度和强度时,才能拆除支撑的支架,同时及时填充缝隙中的不足之处,并使其湿度适宜。④施工人员应高度重视墙面、干挂转连接处接头的严密性,通过胶合板对墙体的后浇带进行全封闭处理,从而确保整体结构性能的完整性[2]。
(2)安装模板。明确后浇带的具体参数和相关要求后,现场施工人员在需留置后浇带的位置,提前架设模板,作用是防止主体结构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坍落等情况。安装模板时,底模、侧模要同时安装,然后将模板固定。若房屋建筑的混凝土用量较多,为提高模板的承压能力,还可考虑增加钢丝网,并使用方木进行支撑、固定,有利于增强后浇带的成型效果。除此之外,后浇带支设模板与建筑其他部位的模板工程要求类似,如均需检查模板本身是否有孔洞、裂缝等问题,还要安装模板后检查拼接部位有无明显的缝隙等。在绿色施工背景下,会将模板反复使用。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模板不可避免会出现磨损严重、边角变形等问题。安装模板时也要注意检查,如存在表面粗糙、边角弯曲的情况,不得使用[3]。
(3)制定科学合理的浇筑方案。在房建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进行现场浇筑时,要根据施工规范以及施工要求进行,由于混凝土薄厚不在其规定范围以内,当实际的厚度大于施工图要求时,混凝土过厚会让建筑物墙体或底板变大,影响建筑物尺寸,当实际的厚度小于施工图要求时,也就是混凝土过薄,会影响建筑物功能性,还会造成后浇带变形,进而影响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施工人员严格依照施工图进行,保证混凝土的厚度与施工图相符。在施工时,为确保后浇带凸条安放位置科学、合理,使用堵头板对其进行安装,在进行浇筑时,应当注意避免倾斜,确保衔接口对接正常。从而降低对后续接缝工作的影响,减少空鼓现象,让混凝土的强度不受到大的影响,确保混凝土整体结构质量。因此,这就要求在浇筑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浇筑方案,确保浇筑合规的同时,确保混凝土质量。总的来说,若混凝土厚度超出规定范围就会影响建筑质量[4]。
(4)养护。在气温较低时,应注意在后浇带的上方覆盖薄膜和草垫,防止低温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结成冰晶,导致混凝土冻胀开裂;在气温较高时,要进行洒水养护,防止水分短时间内流失严重而出现干裂。后浇带养护时间与普通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时间一致,且不得低于28d。在后浇带上等距离选取若干位置,检测其强度达到要求后,将模板和支架撤走。对于底板后浇带,养护作业时还要注意做好防水,在后浇带两侧砌筑100mm厚挡水台,并在顶部增加盖板,盖板与后浇带混凝土之间用方木支撑,避免人为踩踏[5]。
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后浇带施工技术设计的注意事项,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不断完善钢筋连接施工技术、建筑防水材料技术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整体建筑的施工质量,并促进我国土建工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