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凯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连云港 222113
即构件本身预留预埋之间的冲突,如爬架孔与钢筋碰撞,螺栓孔与套筒碰撞,螺栓孔与斜撑固定点碰撞,螺栓孔与钢筋碰撞、螺栓孔与机电线盒碰撞等问题。构件深化时,遇到上述问题,及时与总包方沟通,优化相关方案,如调整对拉螺栓孔间距、调整爬架支座间距等,在深化设计阶段解决以上问题,把矛盾消除于萌芽状态,保证构件生产质量及进度。
(1)构件伸出钢筋之间的碰撞,如墙体伸出钢筋为封闭箍筋时,相邻墙安装时会发生碰撞;连梁安装,伸出钢筋与墙体封闭箍筋也会发生碰撞。遇到此类问题,及时与设计沟通,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构件深化时,将与梁筋冲突部位的水平筋改为开口设计,为方便安装创造条件。
(2)构件伸出钢筋与现浇段钢筋之间的碰撞,如阳台梁钢筋与现浇暗柱纵筋相碰撞,连梁钢筋与现浇暗柱纵筋相碰撞。因构件预制率较高,构件钢筋与现浇钢筋碰撞不可避免,构件深化设计在满足装配结构相关图集要求的前提下,对构件钢筋进行深化,如加大梁钢筋保护层厚度,使梁预留钢筋与现浇暗柱钢筋错开,保证构件顺利安装。
(3)钢筋与构件之间的碰撞,如连梁、框架梁钢筋与墙体构件的碰撞,此时预制墙需要预留梁豁,保证梁钢筋锚固长度。
(4)卫生间部位降板,如果此部位预制连梁或预制墙体如果正常设计,卫生间楼板下层钢筋与预制构件碰撞,无法直接锚入梁内,所以设计时要考虑此部位预制墙体及预制连梁顶标高也需降低。
总之,在构件深化设计阶段,因设计图纸及工程规模等不同因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碰撞及需要优化的问题,施工总承包方根据总体施工进度,制定深化设计出图计划,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随时跟踪,及时进行沟通,定期组织协调会议,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提前消除各类隐患,将会加快构件生产与安装进度,保证构件安装质量[1]。
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现浇结构相比,在施工工艺及工序安排上都发生了改变,增加了吊装及灌浆班组,同时增加吊装用具、灌浆机具,钢筋及模板在施工工序及操作方法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用工数量也有较大变化。传统施工模式已无法满足装配结构施工,所以施工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也必须改变。总包方做出详尽的施工组织策划,施工参与各方需提前进入角色,互相配合提前完成各项施工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过程中要融入创新思维,不断创新研发,运用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查,提前解决深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方案设计更精细化。
(1)预制墙体斜撑设计。包括预制墙体固定点及楼板固定点设计,通常每块墙体四个固定点,楼板两个或四个固定点。斜撑设计,要充分考虑碰撞问题,如斜撑与转角墙体碰撞,与模板背楞碰撞,与钢筋碰撞等。同时针对楼梯墙、电梯井墙这类特殊部位,因无楼板,斜撑固定不能按常规设置,需根据结构布置考虑斜撑固定位置,通常在上层现浇梁或墙体部位进行预埋;如果墙体一侧有楼板,则斜撑尽量布置在有楼板一侧。
(2)现浇段模板对拉螺栓孔设计。首先确定采用哪种模板体系,如木模或铝合金模板。之后根据模板体系,经过计算设计固定模板的对拉螺栓孔位。对拉螺栓孔设计,碰撞问题仍是重点需要考虑的,如与钢筋碰撞,与斜撑固定点碰撞,与套筒碰撞,对拉螺栓杆与斜撑碰撞,孔位与外叶板拼缝冲突,孔位与转角墙冲突等。现场施工时一旦发生冲突,需要钻孔等方式处理,耽误工期,增加成本。
(3)附着式爬升脚手架设计。爬升脚手架机位孔与吊点孔位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需要根据结构设计具体情况,考虑不同部位孔位设计,如墙体部位、梁部位、空调板及阳台部位,梁的高度影响孔位设计,阳台有无栏板,孔位设计也不同。同时还要考虑施工电梯、卸料平台、塔吊附着位置的影响,孔位与受力钢筋的碰撞,孔位在内叶板边缘,导致无法预留等情况。同时爬架孔位尽量设计在外墙内叶板上,避免在现浇段预埋套管,方便现场施工[2]。
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发展,是建筑行业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多专业的集成发展,对设计、生产、施工多环节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需要对全产业链多个环节认知,才能更好地进行协作、沟通。如构件深化设计人员需要懂施工,深化设计与施工实际情况相结合;现场技术人员需要熟悉装配结构规范图集,方案设计时以满足规范与图集要求为前提,深化过程沟通顺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是装配式建筑实现施工技术精细化的决定因素,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推动力量,因此专业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可通过观摩学习、取证培训、样板培训等方式,进行理论及实操教学。
综上所述,构件深化设计是否周全考虑;施工组织策划及施工方案是否前置、节点细化程度、预留预埋定位的准确性;是否注重人才培养,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等方面,是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精细化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效率,确保装配结构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
装配式建筑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是国家推行绿色建造的一大助力,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快速发展。但因其改变了传统现浇结构施工工艺,对于处在转型阶段的从业人员是一大挑战,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精细化,逐渐适应工业化带来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