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杰
黑龙江龙维化学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暖通空调设计中,必须考虑其经济性要素。在满足暖通空调节能要求的基础之上,还要切实合理地进行经济分析,避免投入过度资金。因此,暖通空调设计中,必须合理考虑设计的经济性,坚持对应原则,方可保证暖通空调材料、对应设备的合理使用,这是保证节能要求、降低使用成本的重要手段。经由科学合理的资金成本安排,方可保证高效利用对应资金,避免浪费问题的发生。
暖通空调的能源循环使用,可保证其节能降耗效果,因此,在进行节能设计中,必须积极进行能源的循环利用、循环分析,逐步完善,保证暖通空调系统的合理性,达到降低能耗的最终目标。当然,随着环保理念的增强,社会大众对绿色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暖通空调必须逐步朝着绿色化方向进步,方可保证在设计中坚持绿色设计,从而满足新时期绿色、循环、环保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暖通空调在冬季、夏季使用频率较高,为了满足大众季节变化方面的需求,提高暖通空调的实际调节效果,在暖通空调的节能降耗设计中,必须保证操作的适应性、方便性,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设计中考虑建筑体的实际特殊性进行分析,并完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但可提升暖通空调节能效果,还可降低人力资源的使用程度,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标[1]。
太阳能技术属于一项可再生资源,无污染、可持续利用,是节能降耗领域中常见新能源。暖通中应用太阳能技术,更符合绿色、节能、降耗的发展目标。太阳能在暖通建筑的应用中,主要是在科学应用的前提下,借助热导循环系统进行转换,从而获取热能达到供暖目标。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风压技术、热压技术在室内应用中效果良好,可明显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具有能耗低的优势。结合这一运行原理、优势效果可发现,在暖通空调的应用中要合理应用风压、热压技术。借助其优势可提高空调的自动循环通风效果。还可达到降低能耗的目标,属于当下较为合理的节能降耗技术。
该项技术的主要特点便是节能,可起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一方面可解决室内供暖供热问题,另一方面在制冷效果上极具优势。同时,应用地源热泵节能技术期间,不会对周边区域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污染相对较小。现代暖通空调的设计过程中,大部分都应用了该项技术。当下,地源热泵技术已经发展为成熟的暖通设计技术,在北方地区十分普遍。经由串联或并联供热辅助设施,可保证太阳能、地源热泵的联合应用[2]。
暖通空调的应用中,为了最大程度的达到节能降耗目标,必须提高整个系统的科学性。一般系统设计中,都要遵循高载荷原则,实践环节中满载荷难度较高,因此,设计中必须保证各个系统都能满载荷运行,从而保证各个环节的运行载荷,都能适应暖通系统的低能耗状态,经由该项措施,逐步达到节能、降耗的发展目标。
新时期,为了逐步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控制水平,可借助低碳排放的方法进行处理。该方式可满足基础层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泵的能耗,从而达到降低电量,缩减能耗的目标。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建筑暖通在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面,发展水平都有所提升,可快速进行运行环节中温度、湿度、冷热变化情况的监测,且监测精度较高,从而确保了整个运行系统朝着稳定化、可靠化方向更近了一步。高精度的数据信息是设备运行管理的主要参考依据,利于更好的落实暖通空调设施维护管理效果,从而确保整个系统长期维持在最佳运行状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系统设计中,一般是借助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来达到节能降耗的发展目标,但是,为了保证充分利用能源资源,具体工程项目中相关设计人员还要结合建筑物的特殊性进行管理,保证科学化地进行整体布局。设计环节中,暖通设计人员要及时与建筑设计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充分掌握建筑物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开展精细化、合理化布局,高效利用自然能源资源,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最终发展目标。此外,建筑物的外围设置过程中,要合理应用保湿性措施,方可达到降低空调能耗的发展目标。当维护保湿性能最佳时,可有效降低空调的冷热损失比例,进而达到暖通空调节能降耗的运行目标[3]。
新时期,必须保证高水平控制、科学化设计、合理化布局,并充分利用新时期的各类先进技术提高暖通空调的节能发展空间。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节能潜力,必须加强节能调控技术的管理。经由先进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快速进行建筑体内部运行参数、实际情况等进行在线监测,从而可进行合理干预。借助动态调度管理,可明确系统内部的能耗波动、能耗程度,针对能耗较高的部分进行针对性处理,从而快速缓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问题。此外,还可保证空调系统的运行更符合高水平、节能性、经济性的发展目标。
综上分析,暖通空调作为当前建筑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进行暖通空调的节能降耗分析,这一目标对建筑业朝着减排、节能方向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因此,系统设计中,必须合理应用各类先进技术,在满足大众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之上,充分加强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推动当代建筑朝着绿色、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