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艺霖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0
当前,中国逐步迈入生态文明时代,习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生动解释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时间的内在联系与内生关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城市传统历史的尊重。同时在中国进入城镇化发展新阶段的历史节点,存量空间的优化利用成了各个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如何将城市中具有文化底蕴的空间作为城市生命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下来是保持城市活力、延续城市文脉的关键抓手。
历史地段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空间体系的有机组成,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容器。对于历史地段的更新应处理好“过去与现代、物质与非物质、保护与开发”三方面的关系,重点把握“文化、空间、风貌、生态、产业”五大维度的更新改造:
文化维度——凸显地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通过文化资源的挖掘实现非物质要素的物化呈现。
空间维度——对于历史地段要重点对于建筑空间肌理以及非建筑空间的把握,通过虚实空间的系统化设计,实现面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性应对策略。
风貌维度——历史地段的城市风貌是一定历史时期城市文化的空间体现,是“凝固的诗歌”,有效地挖掘历史地段的空间要素,做好核心区的风貌管控,缓冲区的风貌一致以及协调区的风貌、高度控制。
生态维度——对于历史地段的生态管控一方面要注重对于片区所在周边区域大生态体系的系统化梳理与融合,另一方面要实现历史地段内部生态微循环体系的构建。
产业维度——对于城市空间的产业内涵塑造是摆在历史地段更新改造前的大命题,重点结合城市整体发展思路,对于历史地段的产业体系构建既要符合历史地段的空间承载属性,又要符合城市品质提升和产业体系梳理[1]。
芝罘仙境东抵东炮台山,南接二马路,西达解放路,北靠海滩,总体用地面积1.78km2,海岸线4公里。崆峒岛与芝罘湾隔海相望,总体面积约0.86km2。
2.2.1 自然资源。芝罘仙境在烟台城市海岸线发展中,承担城市文化内涵载体及国际旅游文化展示中心的重要功能,芝罘仙境既是烟台仙境海岸的核心,也是芝罘仙湾的核心组成部分。
2.2.2 历史资源。芝罘仙境内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禀赋遗存,包括岛(崆峒岛)、湾(芝罘湾)、山(烟台山)、街(朝阳街)、城(所城里),涵盖了烟台城市发展从古至今,特别是近代开埠文化的根基。
2.3.1 文化维度——类型多样、缺乏延续。现状文化资源多元,古今中外文化在此汇集,文化提升潜力巨大,缺乏文化之间协调联动及文脉串联。
2.3.2 空间维度——结构完善、缺乏系统。现状交通基本满足需求,基地内主干路北马路、南大街支路间距过短,主干路快速通行能力较差;局部组团内部交通微循环不畅,内部道路等级较低;组团内支路、丁字路、断头路较多,交通通行效率低。
步行系统不完善,无完整性游线组织,步行景观环境与海洋文化、开埠文化、仙境文化融合较少,缺乏特色体验。
停车面积缺乏,尤其是社会公共停车场面积与城市旅游发展目标不匹配;路边随意停车、占道停车现象严重。
2.3.3 风貌维度——风格多样、缺乏协调。城市风貌需根据文化地域特色提升协调,黄金海岸未形成系统的文化景观体系,设施单一,缺乏吸引游客的要素,不能承担大旅游景区的高端定位功能 。
2.3.4 产业维度:业态多元、缺乏联系。片区内现状9大功能板块,各板块分区功能多元化,海上与陆上、滨海与内陆、相邻板块之间相互联动不足。现状功能主题混杂,商业、文化与旅游之间未融合,重要节点朝阳街、所城里及张裕酒博物馆业态主题特色不突出。
综上,通过对芝罘仙境片区进行现状问题总结:
文化上资源丰富,文化多元,空间品质有待提升;
功能上混杂,独立板块,缺乏协调融合机制;
交通上层次分明,密度合理,缺乏支微循环系统;
风貌上风格多样,设施单一,无法支撑旅游目标;
公共设施不足,品质较低,无法满足景区需求。
项目整体定位为“寰宇世界梦幻湾区、芝罘仙境梦幻未来”,具体抓住“海洋文化与神仙文化”两大核心,两点并重,讲好烟台故事;双翼齐飞,推动烟台腾跃;交相辉映,迈向烟台之梦。凸显“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城市形象、再现“海外寻仙,海市蜃楼”神话传奇、创造“异域万国,梦幻史诗”震撼体验。
基于芝罘仙境的区域定位与资源禀赋条件,在更新改造路径上,重点把握“文化、空间、风貌、生态、产业”五大维度融合更新,在发展模式打造“核心景区+集散地+目的地”,突出芝罘仙境概念,推动文旅整合大发展一带两核发展模式。
2.5.1 文化策略:历史文化断层修补,大文化空间载体连续。芝罘仙境区域承接城市总体规划格局和用地体系,在总规的基础上优化提升构建起:
精神地标的创作互动园区——烟台山片区;
万国摩登的创新时尚街区——朝阳街片区;
文化寻根的创造传承社区——所城里片区;
城海相连的创新黄金湾区——黄金海岸片区;
天海漫游的创想体验景区——崆峒岛
形成“一带六片区”的规划布局结构,其中一带为滨海旅游休闲带,六片区为岛—仙境文化度假板块、街—朝阳街万国摩登休闲板块、山—烟台山文化体验板块、湾—黄金海岸旅游休闲板块、城—所城里文化创意板块以及政务服务板块。在用地规划层面,强调功能互动和用地的混合式发展,细化和优化原城市总体规划,强调用地的复合式发展理念,将内部公园和滨海空间相互串接,以生态优先的理念引领整个片区的发展,绿色的公园渗透到每一块开发用地周边和内部,将本片区打造为一个城绿交融的宜业宜居板块。山/城/海相得益彰,绿色的公园和街道串接起个功能板块。
2.5.2 空间策略:道路微循环段补充,大交通承载旅游需求
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海上交通系统结合烟台市总体规划和相关部门的要求,布局三处集散码头,分别位于湾区的两侧,通过他们串接崆峒岛和大陆,从一突堤这边出发,航程大约14km,耗时50分钟左右可以抵达崆峒岛 ,自东部的旅游大世界码头登船出发距离要近一点,航程大约9.5km,耗时30分钟。规划构建海上旅游观光巴士线路,主要以娱乐功能和观光功能为主,从一突堤港池到旅游大世界,距离4.2km,大约30分钟的游览时间。
陆域交通系统规划区与城市总体规划路网相衔接,在区域内形成“两纵两横”路网体系格局。考虑到交通的通达规划,海关街在未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需要拓宽。未来,在该区域还将建立起观光巴士环线,不仅有效解决两个陆上码头之间交通联系,还串接各核心项目,便于游客和市民观赏游玩,环线长度约7km,共设置10个站点。
在静态交通方面,根据运营成果测算,芝罘仙境旅游的各类项目需停车位8064个。规划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共整合出9307个标准车位,可以满足未来芝罘仙境项目的使用需求。同时规划建设西集散中心到东集散中心的空中单轨电车,距离2.5km,共设置3个站点,每小时运载能力为5000人 。
2.5.3 风貌策略:黄金海岸品质打造,大景区内外兼秀匹配
结合现状风貌特征,规划进行整合,将该区域划分为六大风貌片区,他们分别是山海生态风貌区、百年开埠风貌区、城市风貌协调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异国海湾风貌区、仙人奇幻风貌区六大风貌分区。
对每一种风貌分区提出城市风貌控制与引导原则,从建筑街巷空间肌理、建筑风貌色彩、建筑高度、空间要素控制等四方面提出控制原则,通过他们来指导下一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同时,考虑到片区内部有诸多历史保护建筑,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整体风貌管控与功能提升也进行专项研究。在历史建筑最为集中的朝阳街,对现状建筑进行分类评估,确定建筑的保护等级以及可采用的改造更新手法,从保护传统空间格局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提出更新模式。
针对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遵循不改变原貌的原则,修旧如故,但个别构建可更换;针对一般历史建筑在原有建筑结构不动,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针对一般现代建筑结合设计需要,对建筑整体进行风貌改造。
2.5.4 生态策略:生态绿脉整体融合,大生态基础框架成型
芝罘仙境内生态资源丰富,在整体生态安全格局下,实现各要素互动。以保护性开发为原则,引导生态资源景观化和功能化,构建生态网络格局,串接内部生态绿地和海洋。同时,规划引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通过收水、蓄水、用水三大措施进行理念落实。
2.5.5 产业策略:城市产业发展融合,大产业空间格局集聚
在产业规划中,承接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地块自身的属性进行优化完善保障每个开发单元地块都有着独特的产业和产品内容,相互之间互为补充,进而实现芝罘仙境的整体目标。
一条南北向的历史发展之轴,串接起所城里/朝阳街,直达烟台山,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建议将朝阳街和所城里之间的区域进行产业上的植入,在其内部打造特色文化街区,使他承上启下,串接两个文化街区。规划构建一条滨海产业集聚带,自西向东通过它串接起城市发祥片区朝阳街、现代服务产业区、旅游集散区和文旅产业板块崆峒岛。通过多样化的产业植入,结合创意策划的产品,承接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将片区打造成五位一体旅游经济综合体 和文化旅游目的地[2]。
在本项目中亦是从城市、片区以及项目三个层面来考虑如何进行有机的融合。在城市层面,本区域是城市核心功能的载体,既有历史文化核心功能,又有现代经济产业服务集聚功能。因而,挖掘历史积淀,打造城市文化体验区,同时整合现代服务业资源,打造城市产业繁荣区。在片区层面,由于现状情况复杂,对片区内进行城市体检,从建筑质量、建筑功能、建筑权属、建筑类型等多方面进行摸底调查,摸清底数,为下一步规划工作展开做准备。在项目层面,重点实现推进片区整体化目标实现有抓手,依据片区层面的整体规划及支撑体系设计,实现多层次工作逻辑梳理,有效的从城市发展融合到项目落地生成的纵向传导机制,是对城市片区更新的一类有益化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