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华
江苏山水环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需要遵守生态美学原则,即以生态性为目标导向,丰富道路景观内部的植物类型,在绿化用地有保证的前提下,对苗木规格大小等也应作相应的规定,确保绿化规模和绿量,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将多种植物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性的生态体系,从而进一步优化植物群落的环境,提高园林景观内部的多样性,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需要遵守安全、可识别性原则,即道路绿化首先应满足交通安全,通过合理的设计布置,使绿化在道路交通中形成交通诱导、隔离、防眩、标识及缓解驾乘者心理压力等功能。例如在道路系统中,中央分车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绿化设计具有严格要求。在设计期间,需要关注绿化审美与视线之间的有效协调,避免所引进的植被过于高大,覆盖面过广,而遮挡司机和行人的视线,导致道路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守国家在道路安全方面所提出的战略法规,做好道路所处环境全面调研,并根据所掌握的环境参数,以及道路的实际运输情况,规范性设计道路绿化景观方案。例如对于道路交叉口的景观规划设计,必须根据所规定的视距安全标准,有效选取植被的类型以及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一般情况下,道路交叉口植被选择主要以低矮灌木为主,并在高度指标上进行合理控制,通常不应该超过0.8米。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即以人本思想为主旨,全面关注和分析新时代人们在景观方面所提出的实际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规划设置具体的施工作业方案。首先,明确当今人类的审美需求,了解人们对交通车行和驻足步行的过程中的绿化景观环境所提出的规划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对景观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在着手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根据驾驶人员的实际需求,本着提高整体安全性的原则,对具体的作业方案进行优化设置,有利于保证所构建的工程规划方案与实际的建设需求协调与统一。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遵循历史文脉延续原则,即以文脉延续为指导,在此基础上合理优化景观布局,从而保证所开展的绿化工作更加符合规范,突出绿化工作整体的时效性。首先,具体分析当地的人文面貌和文化特征,明确整体绿化景观的人文价值,保留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树名木,营造有特色、有主题、有文化的景观大道。同时,根据所掌握的地域因素,如传统习俗、宗教、气候、地形地貌等,与道路景观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城市规划道路设计体系的整体协调性。引入本地乡土化且具有代表性的树种,有利于构建特色道路景观,有利于彰显当地人文特色,有利于打造优质的城市地标,例如南京的梧桐大道,广州的木棉大道,扬州的水杉林道等。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遵循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原则,即将科学与艺术两者之间进行有效协调,构建完善、系统的景观设计体系。换言之,首先从科学的角度,全面分析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包括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积极探索全新的种植技术和园林规划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景观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在科学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有效地融合艺术性的思想观念,根据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具体的绿化方案上进行合理优化,从而充分提高与周边环境之间的适应性。结合四季景色的变化,利用借景、框景、夹景等造景手法,将道路两侧原有的农田、山峦、树林等引入道路景观,使道路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仅丰富道路景观的多样性,同时还给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视觉享受
以淮安市G205国道清江浦区段道路景观规划提升工程项目为例,深入探究分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途径。项目道路全长约22.5公里,道路两侧用地主要为基本农田、村庄住宅、工厂,景观有提升空间;道路途经京杭大运河、里运河、风景性景点,有珍贵旅游资源。项目设计基于车行视角、人行视角使不同的游览群体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营造一条具有生态、活力、自然、文化的清江浦区形象的生态绿廊。项目规划主要从定位的把握、现状的结合、视觉的互动、行车的安全、功能的复合五大方面,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具体表现在:
未来的205国道应不仅仅是一条满足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同时还是一条通向美丽家园的“花园式道路”,一条连接现代都市的“观景大道”,一条蜿蜒在江苏大地上的“翡翠项链”,一条衔接邻近省市,通观古今,诠释淮安发展理念,体现“绿色之旅、文化之旅”的“绿色文明大道”。
国道G205道路景观工程规划设计中,利用道路原有场地条件,合理利用国道G205清江浦区段途径的景点资源,串联节点实现引流;依托场地条件,合理保留现状大乔木,控制经济成本,保护水土;尊重现状地形、空间、植被,不盲目种树。
国道G205道路景观工程项目设计中,引入丰富的文化与自然景观元素,将绿色通道、园林环境和文化景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道路景观的观赏性、阅读性和娱乐性,使之成为绿色文明和公路文化的载体。
国道G205道路景观工程项目设计中,强调道路景观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行车视线通畅的前提下,关注地块与周边地区融合、衔接,注重城市南北向的视廊、河道、道路衔接,带动区域性的景观和生态面貌的提升。
国道G205道路景观工程项目设计中,首先以功能性原则为主,结合艺术性原则,保证一定的绿量和规模,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挖掘本土的名树名花,塑造特色乡土文化景点,利用植物多样性,处理好硬质景观与绿色景观之间的关系,实现“和谐景观”。
根据G205国道清江浦区段道路景观规划提升工程项目实践规划内容,可以得出以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通用途径: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针对城市道路沿线,科学选树,优先乡土树种,塑造特色乡土文化景点;配置上采用多层次、多树种栽植,营造混交景观林,预防、减轻林木病虫害。首先,合理的设计构思十分关键。根据城市道路实际调研情况,明确具体的环境参数,规范景观设计标准,选取合适的植物品种。以行道树为例,行道树是以美化、遮荫和防护为目的,在道路两侧栽植的树木,在选取行道树时,一般需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冠大荫浓,要求树冠要大,有浓厚的树荫可以起到遮荫的作用;二是少落花落果,要求在结果开花时尽量不下落,易于管理;三是树形笔直整齐;四是抗性强,能够抵挡马路烟尘、汽车尾气等,有强抗风挡风能力;四是容易修剪或无需修剪;五是容易存活易于养护。另外,在灌木选择和针对地被植物选择时,需要根据道路所处的地理环境合理规划设计。
(2)科学布局,优化植物
在道路景观绿化提升过程中,以科学规划布局为前提,针对具体的植物材料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保证所呈现的园林景观在审美方面更加符合实际需求。首先,有效规范材料质地。要根据具体的道路景观环境对其质地参数进行合理规范,分析质地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讲,假如质地精细,会给人呈现一种空间较大的视觉体验,反之,形成狭隘的感受。因此,在相对复杂的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发掘多种类型的绿化材料,合理利用有利于增强植物材料的整体质感。其次,合理规划植物色彩、季相。针对植物所对应的品种以及在不同部位所呈现的颜色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全面了解一些特殊的植物品种在不同季节在颜色方面所呈现的显著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搭配设计。此外,在色彩规划布局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叶子颜色所呈现的差异性特征,进行有效设计。在乔灌木的基础上,适当搭配不同颜色的鲜花,提高整个景观的观赏性与美学价值。同时,在植物材料设计的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植物在道路景观范围内所呈现的视觉特性,以及在生命周期、季节等方面的具体变化。
(3)优化绿化带景观,实现功能多元设计
在城市道路领域,设计人员需要遵循新时期的绿化发展需求,针对不同种类道路性质,构建新型生态道路景观,有效发挥其具有的观赏和应用等功能,实现道路景观多元化设计。首先,规范设计车行道的绿化景观。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针对绿化带的各项指标进行合理规划,在宽度和长度等指标上进行有效设置,一般参数表现为1米、10米。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交通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分析,在保证司机视线充分的基础上,规范选择植被类型。其次,在人行道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宽度指标对植被类型与布局进行科学设计,在宽度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则可利用花灌木构建绿色的道路屏障,从而起到隔离的效果。同时,在针对行道树设计过程中,明确其功能定位,如遮阴、美化等,在此基础上选择耐修剪的相关植物类型,例如香樟等都在景观设计领域较常见,同时还需要综合考量周边环境的地下管道、给排水系统等管线综合,科学布局,优化设计。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优化提升,有利于改善地面交通环境和门户形象可识别性,有利于创建绿色生态长廊,有利于塑造和延伸自然、舒适、宜人的道路景观环境。因此,根据新时期的环保事业发展需求,明确城市道路绿化的工作目标,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绿化景观,创新道路景观设计,规范构建绿化工程体系,实现道路绿化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