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龙宫镇乡村风貌管控引导研究

2021-04-03 08:34:46吴缘缘张佳倩
关键词:峰林龙宫屯堡

吴缘缘 张佳倩

1.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2.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 贵州 贵阳 550025

本文从村落风貌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内部空间功能等要素现状特征出发,综合镇域自然地貌、村落形态、山水田园、镇域空间景观等要素,对乡村风貌管控分区规划,提出山水特色、田园风光、建筑风格等风貌控制要求并引导,创造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多彩的民族风情、秀美的田园风光的适居、适农、适游的特色乡村风貌。

1 概念界定及比较

风貌指人文特征和地质风貌。乡村风貌指内在文化和外在物质空间所表现的地域特色。“风”表隐性社会文化,“貌”表显性物质空间。貌是风不可或缺的载体,相辅相成。

较城市风貌,其自然、地域文化特征更显著;二是物质空间范围小;三是人口规模较小;四是乡村建设冲击小;最后社会结构也简单稳定。较乡村景观,除自然或人工物质空间特征,还有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非物质要素。

2 龙宫镇乡村风貌特征

龙宫镇位于喀斯特岩溶山区,北邻安顺城,西南邻镇宁县,东临新场、岩腊乡。辖1个居委会和12个行政村。住布依族、苗族和汉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40.94%。

2.1 龙宫镇乡村风貌要素构成

按物质空间和社会人文层面划分。物质空间层面:点、线、面,点是建筑风貌(建筑、院落)和公共空间(村口、巷道、绿地等);线是沿线景观(沿路河及界面要素);面是田园环境(地形地貌、山水林田等)。社会人文层面:社会、人文文化和邻里交往三要素。

2.1.1 地形地貌

龙宫镇地处喀斯特高原南部斜坡过渡带,锥状峰林为主要地貌。区内东北向西南呈带状:峰林平地—峰林谷地(盆地)—峰林山地(洼地)演替分布。

北部峰林平地:分布在下苑、蔡官、满嘎、新田、羊补、油菜湖村东部片区,地势为平地或河谷。

中部峰林谷地(盆地):分布在陇嘎、漩塘、龙潭、油菜湖村西部片区,为水旱溶洞、洼地漩塘、峰峦石林等喀斯特景观。

南部峰林山地(洼地):分布在木厦河、六合和山泉村片区,木厦河村部分地区为溶洞洼地、峰峦石林。

2.1.2 村落布局形态

村落布局形态沿河呈条形、丘陵呈扇形、平原呈圆形、山地呈团簇状等分布。

依山而建,团簇而居:分布镇中部和南部峰林山地,如桃子村,村落形态呈团簇状,建筑依山较为规整集中。

谷底而建,沿路而居:分布镇北部丘陵盆地或峰林谷平地,如陇嘎村,沿丘陵山脚或县道呈条形,建筑较分散。

2.1.3 山水田园格局

龙宫镇北部和南部为河谷田园风光,中西部为峰丛洼地田园风光,东部为峰林田园风光。

河谷田园风光:如陇嘎村,农田遍布阶地河谷河湾,河谷溪水迤逦盘桓着村落田野。

峰丛洼地田园风光:如油菜湖、漩塘村。潺潺泉水滋润肥沃农田,星罗棋布的农舍在洼地边缘喀斯特峰丛山脚。

峰林田园风光:如木厦河村,村寨挨锥峰林,梯田布满喀斯特谷地,涓涓细流穿过田野。

2.1.4 建筑风貌

龙宫镇受喀斯特地形地貌影响,碳酸盐岩薄片建筑石材丰富,“石板房”为当地最常见传统建筑。

屯堡石板房:石材砌墙、瓦等部件,穿斗式或穿斗抬梁混合木结构体系支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石构建筑。继承江南汉式三、四合院或纵横组合的院落特征,多为两层。

布依石板房:有半边楼式或平房式,三开间,中间堂屋,两侧是卧房。除檩、椽是木料外,从基础到墙头都为石条或石块,石板盖顶铺成菱形或鳞纹状。

2.2 民族文化

龙宫镇北部主要居住汉族“屯堡人”;南部主要居住布依族;中部有汉族“南龙人”、布依族和苗族,民族文化多彩。

屯堡人:明初调北征南军事移民形成的特殊族群,留有明代江南风俗,有蔡官地戏;妇女服饰是长袍大袖、狮头系腰和花翘头布鞋。

南龙人:传说是古贵州土著龙人和明初南征北调军士的后裔。

布依族:土著居民;有花灯剧;织布舞、铜鼓舞等;唢呐、月琴等传统乐器;妇女服饰是大襟短衣、镶金边和百褶裙。

苗族:黄河流域迁徙民族;有芦笙舞;手工刺绣、制银等;苗年节、鼓藏节等节庆;妇女服饰是刺绣华服和银饰裙装。

2.3 村落内部空间功能

日常生活是村落内部空间功能主线,村落内部生活空间是社会空间也是地理空间。边界即村民日常活动范围,空间结构主要由日常生活方式打造。

2.3.1 街道空间形态

树枝状:常见较平坦屯堡人聚落,以二维平面分布主次分明,主街为基础,次要枝状结合地形肌理、建筑间隙自由延展,整体内聚性强。

条纹状:常见高差较大的山地布依族、苗族聚落。多以低标高公共空间为核心,在均质的平面基础上,以三维顺等高线呈竖向多层次递进连续线性空间。

2.3.2 内部空间功能的复合性

村庄的内部空间功能有复合性,街道空间既是交通空间也是公共空间。乡村空间的功能多元化,实质是以乡村生产生活需求为核心,而不是空间功能属性为核心。

2.4 缺失分析

2.4.1 忽视山水田园与村落的结合。新建道路破坏了农田耕地自然格局;大部分村庄布局发展沿路呈带状,破坏了原有形态;大面积开挖山体推平建设,破坏了山水风貌。

2.4.2 村庄特色缺失,文化认同感缺乏。对传统建筑风貌的传承与保护意识薄弱,盲目追求现代“小洋房”,风格、质量和高度不统一。田野、森林失去原有自然韵味,村民缺乏传统文化自信。

2.4.3 环保意识淡薄,人居环境较差。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村民环保意识差,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畜棚、旱厕肆意搭建,影响村容整洁;公共广场趋于城市化,忽视传统的内部空间功能,广场内部风格与乡村风貌不搭。

3 乡村风貌管控引导

3.1 叠加分析

将龙宫镇地形地貌、村庄形态、民族类型分布等要素进行叠加分析。根据镇域空间内外属性,提出“山水田园自然格局刚性控制,村落分区和布局弹性引导,多民族、传统与现代理性包容”管控原则,形成“分区统筹+要素控制+重点引导”管控策略,并对各风貌分区、重点村落制定规划指引。

3.2 分区统筹—划定乡村风貌管控分区

依据镇域的地形地貌、民族文化特征,龙宫镇整体乡村风貌准确划分为三个控制区:屯堡文化风貌片区、喀斯特地质与龙文化风貌片区、山地布依风情风貌片区。

3.3 要素控制—编制乡村风貌分区指引

3.3.1 屯堡文化风貌片区

主要分布在龙宫镇的北部,包括下苑、满嘎、蔡官、新田、陇嘎和羊补村。依据控制要素现状特征进行规划指引:保护峰林山水格局;保护发展近郊体验农业;保护传统屯堡建筑,新建用当地材料和合院式;突出屯堡文化。

3.3.2 喀斯特地质与龙文化风貌片区

主要分布在龙宫镇的中部和南部,包括油菜湖、漩塘和木厦河村。规划指引:严格按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要求对喀斯特峰丛核心区;发展种植观光农业;保持石块墙、穿斗式木梁,一层石板坡屋顶的建筑风格;延续苗、龙文化和文化传承空间。

3.3.3 山地布依风情风貌片区

主要分布在龙宫镇的南部,包括桃子、龙潭、六合和山泉村。规划指引:保护峰林喀斯特溶洞等;保护梯田河流,发展特色农业;延续石块墙,二层石板坡屋顶,传统布依建筑元素;维护节日场所,传承布依文化。

3.4 重点引导—制定重点村风貌引导导则

蔡官是第五批传统村落,是重点风貌控制区域,提出风貌控制强制性和指引性要求。

3.4.1 蔡官村风貌控制强制性要求

从山水格局、村落形态、建筑风格要素进行强制性要求。保护“山水林田村”空间格局,天际轮廓线。保留弯曲团状传统格局,控制发展规模,新建改造应组合有致。保持条纹状形态与尺度,不得占街巷空间。保护屯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物质空间载体。

建筑风格上:传承地域建筑特征,引进新技术、材料也要融入现代功能,杜绝盲目模仿;建三、四合院或组合院;中轴对称布局,延续屯堡民居场所功能;石砌墙,穿斗式或穿斗台梁混合式木构;石板坡屋顶;外面石材,支撑和装饰木材为主。

3.4.2 蔡官村风貌控制引导性要求

从公共空间、建筑形式、街巷空间要素进行引导。广场结合历史建筑打造观演空间;结合屯门等历史要素建设公共空间。

建筑形式上,石材本色;二层5-8米;门楼、窗等雕刻吉瑞花草、历史典故;石柱、窗等石部件雕刻传统象征福的蝙蝠等汉族图式。

街巷空间上,临街立面连续协调风格;村外水泥路,内街古朴块石铺设。

4 结语

乡村风貌要达到预期的目标,除规划编制管控外,实践中还需要一系列的实施保障。首先,从顶层设计,完善乡村风貌管控法规技术体系;其次,分类引导,明确目标。将现状特征风貌构成要素分类引导;第三,分区引导,准确定位。依地形地貌、民族文化特征准确分区。最后,鼓动村民参与,共同缔造。不仅自上而下,应激发村民为主体自下而上,村民既是享受者也是引导者。

猜你喜欢
峰林龙宫屯堡
屯堡印象
乡村地理(2023年2期)2023-09-23 12:23:46
海底有没有美丽的龙宫?
军事文摘(2022年8期)2022-05-25 13:28:54
海底有没有美丽的龙宫?
龙宫植树须知
游梅山龙宫
兴义万峰林
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 10:29:08
屯堡人的春节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4:04
赏花——兴义万峰林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4
屯堡遗风
乡村地理(2016年2期)2016-06-15 20:29:28
屯堡民居
乡村地理(2016年2期)2016-06-15 20: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