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薛小宁,贺彩萍
(1.陕西省绥德县气象局,陕西 绥德 718000;2.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陕西 榆林 719000;3. 陕西省定边县气象局,陕西 定边 718600)
基层气象业务作为气象行业发展的基础,集气象观测、预警服务、人影指挥、设备保障、检验评估5大任务为一体[1],随着县级综合业务改革的持续推进,气象现代化水平、综合能力及工作效能提升显著,县级气象部门长期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一线,综合能力建设直接关乎气象灾害防御效益。目前,陕西、贵州、上海等地全面实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运行,效果良好[2]。王强等[3]分别从计量管理制度、科研提供计量业务技术支撑和计量标准的科学管理等建立基层气象计量管理体系,为贵州省气象探测质量体系建设提供支持。白水成等[4]通过分析传统气象观测业务管理不足和ISO9001标准要求,研究建立运行陕西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促进了陕西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武安邦等[5]结合工作实践对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气象装备储备供应中应用进行了分析,证明该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气象装备储备供应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能力。本文立足于综合业务改革方向,旨在通过引入ISO9001:2015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理念[6],重点剖析陕西省榆林市基层业务存在的问题、短板和不足,通过过程方法应用,研究制定综合气象业务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工作保障要求等,构建“业务+评估+研究+成果+应用”业务闭环的基层综合气象管理体系,以提高区域气象现代化发展基本业务支撑能力,稳步提升基层综合业务服务效益。
基层综合气象业务主要包括监控、监测、服务、评估四部分工作内容,重点负责辖区设备运行监控、故障远程排除、天气监测分析、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人影作业指挥、重大天气过程总结评估、数据资料整理归档、服务留痕管理等任务。综合业务管理通过明确业务过程、工作职责、实现方法和基础工作要求等,实现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基础技能的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确保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和实现。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要求作为国际化普遍认可的科学管理方法,其核心理念为基于风险识别和过程方法,通过整合资源和控制过程实现控制预期目标,统一构建管理体系,结合“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持续循环,不断改进过程管理,提升效益。陕西省气象部门于2017年起依据ISO9001标准要求建设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管理体系,梳理各类规范性文件600余份,编写质量手册1册,程序文件33册,作业指导书85册。有效破除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制度多、流程少等问题,优化业务流程、改善业务质量,体系建设效果明显[3]。
县级基层综合业务实施综合值守、协调配合、精准把控3项原则开展综合气象业务工作,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涵盖设备运维保障、数据处理、服务输出、人影指挥、效益评估、资料归档等方面,接收运行制度规范多,且制度规章流程等更新频次高,存在人员技术衔接困难,工作效益存在不稳定、服务输出不统一等风险。通过ISO9001标准应用,建立县级综合业务基础工作值班全员轮岗、重点业务环节骨干牵头、综合业务活动集体参与的程序控制文件21个,在陕西省气象观测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增加服务类作业指导书33册。同时,统一规划基层综合岗设置,实施“主+副”双岗运行,24 h领导带班值守,重大灾害性突发性天气,副岗同时上岗,业务骨干总体技术把关,其它综合业务人员和局领导待命。通过岗位设置实现全体综合岗人员能力稳步提升,所有值班员必须满足设备监控、故障排除、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人影指挥、综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在保障正常工作的基础上,鼓励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和专业技能,建立骨干技术负责,不断探索新技术应用和业务发展调整。逐渐构建监控保障、监测服务、复盘评估、科研转化为一体的持续性基层综合气象业务新业态,复盘天气过程,分析优化业务流程和技术应用短板,通过科研驱动,反哺业务发展,持续解决基层综合业务发展难点和痛点。
根据ISO9001标准,建立风险识别、监控操作程序、不合适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组织的知识管理程序等程序文件和软件操作、气象信息反馈、服务终端故障排查与处置、数据应急备份、供电切换、网络应急处理等作业指导书。
按照工作职责和体系设计,综合值班员每时整点前后10 min内通过远程控制软件、省市监控网站巡视辖区气象探测设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运行情况,并做好设备运行、网络状况、供电方式等信息登记;遇设备故障、软件卡死、数据采集及传输备份失败等,远程故障排除,最大限度保障数据正常采集传输,若远程排除失败,立即通知综合业务股股长、技术保障骨干、分管领导,组织现场故障排除,并保留记录。
建立需求识别、预报制作与发布、人影作业控制等程序文件和预报数据调取操作、服务信息制作、天气会商、预警信号制作、人影作业指挥操作、专题信息发布等作业指导书。
每日不定时通过NIFS陕西省短时临近智能预报服务系统、雷达终端显示软件、榆林市气象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等监测辖区内及周边区域50 km范围内天气情况,并结合Micaps和秦智—陕西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系统分析预报理由,记录预报结论,预判12~24 h内天气发展趋势,监测到可能影响辖区的灾害性天气,作出预判,第一时间与上级气象台技术会商,确定预判结论,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预警信号等。根据24 h天气预报,由当日值班员提前通知人影作业点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未来24 h内请准备作业。值班员确认需作业时,及时电话告知作业点负责人,申请空域批复后通知作业,作业完毕后,上报询问作业情况,并登记上报上级单位和业务分管领导,保留人影指挥及作业记录。通过体系应用,预报一体化业务进展顺利,预报结论分析、实况检验、人影反馈、产品制作等基本实现标准化和流程化,避免了服务不及时、产品不规范等不合格现象。
建立资料收集归档、存储管理等程序文件、产品整理、存储管理操作、重大天气过程调取等作业指导书。
天气过程后,24 h内整理完成过程服务材料、预报及实况数据、预警信号等服务信息发布情况、领导批示、部门联动情况等,并做好重大天气过程复盘准备,由本次天气过程参与值班员全体参加。短期预报、短临灾害性天气警报、预警信号、重要天气报告、雨情通报、气象信息专报、叫应情况、应急响应、部门联动、人影作业等内容、会商、发布对象、时间、值班员、带班领导等信息统一整理留存,原始记录不得修改。资料未按时入档或者归档不全,及时通过外部资料共享、上级支持等方式完善,每月月初5日前完成资料复审处理。
建立天气过程复盘、结论反馈管理等程序文件和复盘分析、结论应用评估等作业指导书。
重大天气过程后,次日08时前,形成过程分析报告,24 h内收集统计乡镇灾情,并保留记录信息。天气过程分析数据、服务产品、阶段分析结论、指导预报、实况信息、服务留痕、灾情记录、业务保障等统一归档保存,选择重大天气过程或服务效益不高的案例组织复盘分析,涵盖天气过程前分析及设备维护准备、过程服务、实况检验、业务流程、工作保障、技术支撑等内容,复盘查找不同环节存在的不足和可优化提升部分,对于薄弱环节或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组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综合气象业务。通过体系建立与应用,重大天气过程复盘工作开展顺利,数据资料不断完善,对于业务流程完善、分析技术应用及结论成果反馈等具有系统指导作用。资料分析不全或记录统计缺失时,由接班人员接班复核,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服务记录登记,待过程总结评估和复盘分析改进。
通过流程化、标准化构建综合气象服务业务体系,确保全体值班员满足工作基本要求,值班员通过入职培训、岗前学习和专项考核,确保掌握辖区地形、地貌特征,天气气候情况,重要灾害性天气活动规律及其对生产生活影响等,达到明确辖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分布,包括识别主要作物类型,生产季节和生产中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等目标。熟识周边区域气候特征的主要预报方法、工具、数值预报模式效能、服务指标及其使用条件,各类预报思路的优缺点和局限性,满足具备省市气象台发布的预报指导产品解读能力。通过体系应用,业务人员满足岗位要求,定期评价其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人员岗位调整、再培训等决定。
完善制度保障,明确交接班流程和内容,确保综合业务质量可满足监视和测量的要求。重点明确值班期间天气的演变情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发布预报警报内容,预报思路和依据,服务明细,特别是当前农业生产和专业气象服务情况以及用户对气象服务的特殊要求等。
根据综合业务开展和业务调整,组织和参加技术研究与交流,不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参加综合技术专题业务分析会,密切关注新技术发展,多途径掌握新设备业务化进程、新技术在业务中的应用,并有计划地做好技术储备。
气象设备调试与维修、故障诊断、业务系统调试、预警信号技术把关、预报预警服务产品模板制作、资料统计归档、仪器设备信息管理、人影作业装备及信息统计等,由值班员轮流承担完成,骨干人员技术支持。
自体系运行以来,共累计组织学习6次、座谈分析总结3次、重大天气过程复盘4次,形成业务流程改革意见8条,业务类科研项目2项,合作共建业务技术项目1项,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达全省创优指标,设备故障率较往年降低6.2%,预警信号正确率100%,自主承担科研项目达历史新高。
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指导,县级基层综合气象业务现状分析为基础,从岗位职责与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及工作保障3方面详细分析研究构建基层综合气象业务管理体系。通过基于风险的思维和过程方法的应用,梳理县级综合业务中的监控监测、预报预警、资料整编、服务评估4大过程,并结合业务规定研究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工作保障要求,为建构建标准化流程化基层综合业务体系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