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飞速流逝,传统的大众艺术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渐行渐远。人们对古老文化的传承和借鉴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音乐、绘画、雕塑和文学带给人们一种真正的快乐。然而,有一种艺术瑰宝,它悄然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却极少能察觉到它,它就是人们居住的房屋。我们称这种艺术瑰宝为——建筑艺术。
当人们逐渐以一种崭新的眼光来欣赏建筑物的时候,建筑艺术研究领域的一片空白就更加显得不合时宜了。一座城市不再像灰暗的监狱一般,将人们阻挡于自然的光芒之下,而更像是一部宏伟的巨著,书写着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奋斗历史。建筑艺术的发展过程是人类不断追求美的历程。建筑物也不再是一堆冰冷的石砖瓦砾和钢筋水泥,人们不仅可以赋予它充满活力的美,也可以通过变换窗户、房门、房柱的造型来表现一种造型美或是表达出心中的愿望,就像是在听一场激动人心的交响乐演奏。
建筑艺术,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欣赏的艺术。欣赏音乐,人们最好选择去音乐厅或歌剧院;欣赏文学,人们必须阅读并且是广泛地阅读;画作和雕塑一般被展示在博物馆和美术馆里,所以人们欣赏画作和雕塑要做好外出的准备。而欣赏建筑,就相对简单得多,它们时时刻刻围绕在人们身边。我们居住的房子、工作的地方都有可能是建筑艺术品。我们大部分日常生活都在房子里进行,然而当我们经过一座漂亮的建筑物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驻足欣赏它的美,感受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又有多少人愿意抽出一些时间来想一想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建筑物是否美观?它们的建筑艺术价值又在哪里?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希望建筑物变得更美观、更漂亮,即使是很小的改善,也能使人们踏进建筑艺术领域——一个能够丰富我们生活的全新领域。
建筑是一门艺术,任何艺术都会给我们带来愉悦的享受,否则它就是一门不健全、有缺陷的艺术。然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艺术享受的同时,我们却毫无觉察。因为在我们整个意识存在的过程中,建筑艺术一直悄然无声地围绕我们的生活,我们才会对它如此视而不见。我们总是忘记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我们必须有房屋居住,它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太容易把它们看作是永恒不变的事物,因此我们头脑中的建筑艺术的概念有些模糊。
其实,大部分人已经发现了建筑的美,但不了解它的人们,也许会转身离开,心中从未真正留心或在意过它。那些开始关注建筑艺术的人,现在也许只能隐隐地感觉到它,并且只是把它作为某种微妙的事物开始接受,但是从来没有试图去探究他们之所以选择走某些街道,却习惯性地避开其他道路的原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没有什么好奇心,但却可以确信,如果这种模糊不清的感觉是真实存在并值得思考的,它就不会像花朵那样禁不起研究分析就凋零了。相反,更确切地说,当我们仔细审视它的时候,它一定正以各种生动灿烂的新方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么,建筑艺术的鉴赏乐趣在哪里呢?其一,正如任何美丽的事物一样,它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贴心、温暖的快乐感受。我们置身其中,美丽的建筑抚慰着人们的心灵,鼓舞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其二,它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满足感,犹如教师在他的讲堂上、机械工程师在他的机车上或是水手在他的船上。其三,它总是能够完美地展示出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如果被正确地诠释,其不仅能够展现出那个时代的艺术审美和工艺技巧,还可以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宗教环境、政府情况,甚至是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舆论。其四,它能够给人们产生一种对情感基调特有的感知,比如人们对盔甲的力量的感知,或者对一间很棒的咖啡馆的轻松和活泼氛围的感知。最后,最好的建筑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真正的鼓舞和艺术灵感,它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安详的、平静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只有在那些非常宏伟的建筑面前才会出现。
当一个人走在大街上,默默观察着周边建筑物的时候,所有的乐趣以及所产生的更深层次的东西都会悄然呈现出来,体现出一个人对建筑的理论认知。比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是如何努力完成它的;它是如何被使用的;它又是处在何种法律下被使用的。我们获得的这些知识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本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我们研究建筑艺术来说,最终获得的这些知识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优势。通过考究这些理论,我们就能更清晰、更准确地了解建筑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最大限度地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我们所提到的第一种赏析建筑艺术的乐趣,就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建筑之美。这是最难分析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的意义非常深刻,又涉及人类的心理学,我们只能通过类比来举例说明。抛开像音乐、绘画或诗歌的那些学术内容,这种纯粹的建筑之美,与纯粹的音乐、绘画或诗歌之美是十分相似的。建筑之美是一种感官的享受,但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它又拓展到人类感官基础之上的精神享受范畴。建筑之美是一种节奏、平衡和形式美感的综合体。这种美来自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性认识,它天生就能很自然地满足人类的美学法则,这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事实。建筑艺术与建筑风格无关,与艺术评论家的批评也无关。在观赏巴特农神庙、亚眠大教堂或华盛顿国会大厦时,人们只会感受到建筑之美的神奇;而在一座大教堂里,人们会感受到庄严肃静。如果人们想感受到表现着现代主义艺术家气息的一部音乐作品,可以去听巴赫的赋格曲;如果人们想感受到表现着分离主义者气息的画作,可以去欣赏丁托列托(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的享有盛名的艺术作品,或者是鲁本斯(佛兰德斯画家,早期巴洛克艺术杰出代表)充满炽热颜色的作品。所有的艺术之美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乐趣和享受,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能力去感受艺术产生的魅力,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它总是被人们的需求所激发,而这种需求也是人们头脑中不断渴求的。这种渴求得以满足,便成为所有艺术愉悦的基础。因此,人们至少要了解这些需求的本质,才能对建筑有真正意义的欣赏。
建筑艺术给我们带来的第二种乐趣和声音,是来自于这样的一种感觉:一座建筑与其实际用途能够完全吻合。如果一座房屋被建造得非常漂亮,但它的构造使屋子里充斥着厨房里的烹饪异味,那么任何人都会感到不悦;如果一座剧院被建造得非常华丽、色彩斑斓,但人们在里面无法听到任何美妙的回响,那么人们还是会感到不悦;如果一座市政大楼被建造得非常壮观,但人们在寻找每个办公厅时都要走很长的路,并且还要通过许多曲折又隐蔽的走廊的话,人们也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感到不悦。在诸如此类的建筑中,建筑师是失败的,起码是有部分的失败,且他的失败和建筑展现的实际效果一样让人恼火。下面介绍一下其他的建筑与实际用途完美结合的例子。在图书馆里,建筑本身的外观会令人感到柔和、舒缓,其内部结构会体现出每一个部分的用处;在车站里,进口处可以清晰、明了地通向候车室,候车室再通向售票处,最后售票处直通火车站台。如果一座桥梁的每块石头、每根大梁,甚至每个细小的螺丝钉都能完美地契合于桥梁之中,那么,人们观察或使用时势必会产生舒适感和满足感,而这恰恰说明了建筑师的设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筑师成功地运用了最优化的方式,完美地解决了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之所以优秀,也正是基于他能够细心处理好每一处建筑细节,能满足人们复杂生活中的实际需求。
建筑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建筑师不仅要将建筑物建造得美观、漂亮,还要保证建筑物坚固、耐用、高效,能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而且要符合建造这些建筑物的最终实际用途。因此,一座优秀的建筑一定要构思明确且实用性强。建筑艺术不仅是一座教堂、一座坟墓或一座纪念碑,它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门艺术,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房屋要尽可能地使用便利且宽敞;我们的办公大楼必须是高利用率,同时尽可能拥有最大的使用空间,而且像电梯、卫生间等必要的设施必须配备齐全;我们的工厂厂房必须要空气流通、充满阳光,并且要尽可能地减少噪音和振动。我们设计的剧院,一定要使每个座位上的人都可以无遮挡地看到剧院中央的舞台,没有明显的回声或回响来破坏音质效果,而且在有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剧院要有快速逃生的专门通道,以确保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当人们仔细考虑以上这些要点甚至更多内容的时候(比如所有的管道设计、取暖设备、电线布局、通风设备以及钢柱房梁的构造设计)人们就会完全相信,建筑艺术是一门既深奥又超凡脱俗的艺术。的确,建筑艺术是所有艺术类别中与人们实际生活最紧密相关的一门艺术。建筑师们必须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维,小心谨慎地建造出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各类建筑物,比如住宅建筑、商店、火车站、工厂、剧院和教堂等,而且要确保这些建筑物能科学、有效、便利地为人们提供服务,最后还要做到令人赏心悦目的效果。
优秀的建筑物通常包含四种重要的因素:实用性、美观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伟大的建筑师一定既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又是一名建筑梦想家。的确,正是由于建筑的四大要素相互作用,建筑才产生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一位建筑师,如果他心中只是带着美学的理念,准备把建筑物设计成一种瘦薄、精巧的形态,或者设计成一种跨时代的雄伟、壮丽的形态,又或者设计成其他某种同样奇妙、非同凡响的形态。那么,当他真正实地设计一座建筑时,他马上就会遇到一大堆的实际问题,比如,那些极其现代化的必需品如何融入他的美学理念。以至于最后他还是必须要符合现代化的要求,优先表现出他所处的时代和所在国家的建筑要求。
让我们来看看这几种因素,在曼哈顿岛下游,那些混乱、拥挤的建筑群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里有简单的、方形的、带许多窗户的房屋,它们看起来异常的丑陋:有花岗岩建造的高贵而威严的银行大楼;有一些可爱的、精雕细刻的雕像的高大塔楼;还有一些是长而尖的,像大钉子一般的哥特式尖塔;有一些塔楼更夸张,带有巨大的柱子和陡峭的飞檐。除此之外,在巨大的商业建筑周围,还聚集着许多低矮、昏暗、破旧的公寓住所,到处是阴暗、毫无生气的景象。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它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需要不间断地为我们提供高效的服务;每一座建筑的形态和特征,都是由多样文化的需求决定的,看看那些设计大胆、高耸入云的高塔,其诠释的是整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现在的装饰建筑主题的方式都是从过去的历史中借鉴过来的。比如某些建筑物,其窗户的格子是沿用了法国的哥特式花边;有的建筑物是沿用了古希腊和罗马的庄严宏伟的石柱造型;所有这一切,都充分地表达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概貌,即它年轻、旺盛的生命力与不堪的过去;它对财富炫耀的尊崇,它新兴的理想主义;它的混沌、它的恶行过错、它的感伤。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白色的高塔,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泛着淡粉色的、朦胧的光,房屋的窗户里闪耀着万家灯火,与十月的城市里笼罩着的紫色雾霭,形成了一片祥和而又绚丽的画面。这种美不仅仅来自自然界,也来自我们建筑师精巧的设计和高超的建造技术。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建筑物几乎完全属于一种或几种商业建筑的类型。因此,它们不会被设计成不着边际的、幻想而又狂野的造型,它们的美扎根于我们每天的真实生活中。人们不会花费巨资建造一座华而不实的建筑物,那些花了大价钱来建造这些建筑物的人,是因为看到了它们的经济效益,否则他们也不会把巨额资金投入其中。事实上,这些雄伟建筑之所以具有独特之美,是因为这些建筑物的整个形态,直接满足了人们日常活动中的某种特定需求。换句话说,建筑艺术的特性是由建筑的这种双重因素所决定的。建筑师建造一座建筑物,目的是使其尽可能高效地发挥它的使用功能,但这点限定了建筑物的大体形态规则,然后建筑师们在这个大体形态的基础之上,再以美学理念来装饰建筑物的外观,让它们看起来美丽而又充满艺术感。前面提到的曼哈顿岛下游的那些建筑物,正是由以上这两种因素的结合而得来的,这些建筑物的造型在让人们感到匪夷所思的同时,其实也反映出美国人的生活。建筑艺术,这种集现实需要和美学理念于一体的独特艺术,最能完整地体现人们的生活。我们还可以从建筑艺术中获得另一种乐趣和享受,即从建筑中阅读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它的奋斗痕迹、理想理念和宗教历史。人们从罗马建筑的演变,可以看到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在罗马帝国衰落后,罗马建筑风格又沿续了五百年,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罗马帝国对整个世界都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力。同样,现代建筑也反映着现代国家的发展过程。一百年前,英国人喜欢模仿和复制其他国家的建筑物,这看起来枯燥而又毫无生气,而这正体现了英国工业主义的特点——呆板、缺乏创造力。建筑艺术从统一的传统继承,逐步发展到今天的流派迥异、各种民族风格相互融合,这一过程有力地证明民族主义运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民族主义风格是欧洲19世纪一个重要的历史特征,民族主义的发展在1914年达到顶峰。
在建筑艺术中,人们总是强烈地意识到其受过去的影响,其实,它也一直极其明显地描述着当下的现状,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持续而生动的描述。古埃及柱状神庙的神秘和巨大,古希腊建筑的精致巧妙,古罗马浴场的富丽堂皇,哥特式大教堂的神秘通道,法国现代剧院的华丽夺目以及德国一些近乎狂野的宏伟建筑,从这些建筑中,我们似乎可以阅读出那些时代里发生的动人故事,以及人们的愿望、向往和奋斗历程。每一座建筑都生动地表达着它自身的历史和现状。只有考古学家和细心的历史学家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当然,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也会很容易地了解建筑的主要风格,它们是怎样兴起的,又是怎样发展或衰落的。除此之外,任何这样的建筑艺术研究,都散发着浪漫的诱惑力,因为它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伟大丰碑,有着迷人又耐人寻味的过去。要想真正懂得对建筑艺术的欣赏,人们需要研究这座建筑建造者们的历史。每座城市的建筑都是对人类过去和现在鲜明的历史写照,有时它甚至会暗示着一种未来。
建筑艺术是一门充满情感且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它和音乐、绘画、诗歌一样,蕴含着真实的感情因素。作为一门艺术,建筑是一定会有这种情感理念的。可是,我们常常忘记这一点。在欣赏建筑艺术时,人们通常会用一种冷漠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它。普通人很难想象在石头、钢铁和水泥中会有什么情感存在。因为一座建筑不能直接给我们讲故事或者代表实际的事件,不如文字或绘画作品能直接表达人们的情感(或许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尽管我们能用情诗、爱情故事、有关爱情的绘画作品和音乐来表达情感,但建筑所能表达出的情感更丰富,它以抽象的方式表达着更强烈的情感。
文章摘自《建筑之美》
出版单位: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